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国家治理研究院> 正文

美丽乡村:意义、内涵与实践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美丽乡村”建设既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美丽乡村”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各地做好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大发展与大繁荣。这为新中国在建国一百周年之际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触碰到社会主义中国的第一个百年荣耀打下坚实基础。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中国,实现了综合国力稳居全球第一阵营,并成为全球第二个经济总量跨越“10万亿美元”门槛的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四分之一,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稳定之锚”、动力之源。然而,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同时又背负着两千多年的农耕文明,铭刻了近代百年的落后被欺凌,占总人口半数多的农民发展问题仍是“中国梦”实现的关键。为此,在标志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大幕拉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首个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特别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

然而,从历史纵深看,一方面,近百年来的乡村研究与建设取得了大量成果,但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乡村建设而致乡村破坏”等种种悖论。现阶段,中国的乡村发展问题不仅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一环,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正因此,从“三农”问题被正式提出到“美丽乡村”进入部署落实,中国在解决自身乡村发展问题的同时,更是在以实践去探索一条有别于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路径,从而有效避免资源环境的“倒逼”,实现向低碳绿色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可持续发展。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考察时,得知村里关停污染环境的矿区、发展生态旅游、走绿色发展之路的情况后,高兴地说:“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同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内容作为建设的具体要求。习近平同志任起草小组组长的十八大报告创造性地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从而构建起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体系,并且明确提出了“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要求。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框架下,对生态文明特别是乡村生态环境的重视。习近平同志强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2015年初,习近平同志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考察时强调指出:“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美丽中国”将首度写入“十三五”规划,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性和急迫性。

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后,各地更应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2015年5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印发,建设“美丽中国”自此有了纲领性文件。作为“美丽中国”建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美丽乡村”建设成为我国在生态文明这一全人类发展命题中的主要发力点。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突出民族和地域特色,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将“美丽家园”建设作为践行“中国梦”的落脚点,取得丰硕成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后,人民论坛杂志社随即成立了“中国乡村治理研究”课题组,依托人民论坛、学术前沿、《国家治理》周刊三本期刊,围绕“美丽乡村”与乡村治理等重大问题持续组织选题策划,多次开展实地调研,系统梳理各地“美丽乡村”建设和现有乡村治理理论和实践脉络。此次,课题组结合云南红河州“美丽家园”建设实践,编撰了《美丽乡村建设研究报告》。

本研究报告共由八章二十节组成,涵盖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乡村治理和民族文化四大板块内容。主要收录了《人民论坛》、《国家治理》周刊自2014年7月以来刊载的关于“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等领域的重要理论文章。同时,将云南红河州的“美丽乡村”建设经验穿插其间,构建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行”报告。报告所收录的文章,既有专家对乡村治理和乡村建设思想的细致解读,也有专家学者田野调查后的思考与建议,还有课题组成员经过实地调研后的深刻总结。在内容上,重点突出了云南红河在“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方面形成的成功经验,以及专家学者对“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领域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的深入剖析。为力求研究报告整体布局的完整性和逻辑的连贯性,在报告编撰写过程中,我们对这些文章的主题、内容进行了适当修改、删减或完善。

我们希望本研究报告的推出,能够引起理论界、实务界对“美丽乡村”建设议题更多的关注,并为各级各地继续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经验借鉴。

责任编辑:李习林
标签: 乡村   内涵   意义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