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东亚格局总体上将保持稳定。根本原因在于中美两国分别在经济与安全领域的优势地位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主要是基于两点:一是一国在既定时间内的军事实力以及在安全领域的影响力与其前期在军事领域的投入与积累紧密相关。27美国的军事开支长期以来维持在高水平,对海洋、太空等国际公域拥有较强控制能力,在军事科技领域具有超强实力,这些都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所无法比拟的。加之东亚许多国家长期以来受到来自美国的安全保护,自身军事实力以及维护本国安全的能力有限,使其短时期内在安全问题上难以摆脱美国的控制。28但美国主导的安全体系的长期存在,也使得体系外的国家处于一种不够安全的状态,面临巨大的安全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目前东亚安全领域竞争大于合作的局面。二是一国在地区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不仅取决于其经济水平,更在于其经济发展潜力。目前,中国在东亚经济格局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较高贡献率以及初步形成的地区贸易中心地位,但东亚国家尚未在经济领域对中国形成强依赖,中国也未真正主导地区经济规则的制定。
其次,在总体稳定的前提下,东亚格局有可能朝着更加优化的方向演进。东亚格局前景可期的演进方向是:在经济格局保持以合作为主的同时,安全格局不断增加合作的分量并逐渐转化成以合作为主,从而使二元复合格局为一元格局取代。有利于这种前景的主要因素是中国实力的增强以及基于这种前提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进入“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在结构不断优化、内需不断扩大的基础上,仍然保持着较强的增长势头,中国在地区经济领域的影响力还将逐步提高,在经济格局中的中心地位还将不断稳固,在这一过程中,中美也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与合作前景;与此同时,中国在安全格局塑造中的作用也将逐渐加强,这有助于东亚地区多边合作安全格局的进化。
最后,东亚格局演进也受到一些消极因素的制约。第一,难以形成地区领导核心。由于东亚地区特殊的权力结构,以及地区在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多样性,使得区域合作进程中难以形成单一有效的领导权。美国和俄罗斯由于其“域外国家”身份,日本由于其实力不足以及“历史问题”,而中国主要是由于自身相对实力不足,都无法单一领导推进东亚的经济与安全合作。而各大国战略目标的差异又决定东亚地区很难出现欧洲那样的“法德轴心”局面。第二,地区认同构建缺失。东亚多数国家相近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相似的近代化发展轨迹,使得共同地区意识的形成存在一定的基础。但是由于地区内存在的历史问题以及区内国家对于中国和日本这两大地区大国在政策取向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上认识的不确定,为东亚地区认同的形成与发展带来不少困难,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东亚地区主义的发展。第三,外部消极因素的影响。欧洲联盟(欧盟)作为全世界范围内最主要和最成功的一体化组织,其合作理念的确定、利益契合点的选取、政策工具的施行以及有效制度约束的建构,被封为区域化的发展典范。不过,由金融危机引发的深度影响欧元区的欧债危机问题,在反映出欧盟结构性问题的同时,也对全球范围内的地区主义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这些消极因素的存在,决定东亚格局进化的道路是曲折的。
基于对东亚区域格局的历史考察尤其是对目前地区范围内战略力量的实力对比与互动特征所进行的综合判定,本文认为目前的东亚区域格局是一个二元复合格局,其基本特征是:经济上以合作为主,安全上以竞争为主。具体来说,在经济合作上虽然存在美国主导的TPP和中国推动的“一带一路”以及中国与东盟共同推动的RCEP之间的竞争关系,但是东亚地区各国之间都存在着非常密切的互利合作关系,就是TPP与“一带一路”及RCEP之间,也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在安全上,以美国为轴心的双边同盟体系虽然为一些国家提供了安全保障,却是以某种程度的战略对抗为前提的,同盟外的国家反而感到更不安全;虽然区域内国家在朝核问题以及诸多非传统安全问题上有合作,并且形成了一些合作机制,但并未改变东亚安全格局总体上的竞争性。
东亚区域格局如何变化主要取决于区域内大国战略走向及相互关系变化,同时,次要战略力量以及地区合作状况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对区域格局变化最有影响力的大国,在实力对比和双边关系上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发生突变,东亚格局总体上会保持稳定。不过,随着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两国在东亚地区的战略竞争会趋于减弱,各层面合作会加强,这对地区其他战略力量会带来示范效应。因此,东亚格局存在着不断优化的前景:以竞争为主的安全格局逐渐演进成以合作为主的格局,从而终结经济与安全二元复合格局。同时也要看到,制约东亚格局进化的因素仍然存在,构建东亚区域一元合作格局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对中国来说,在努力改善周边环境的同时,应着力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推动东亚区域一体化事业的发展。第一,加强自身实力建设,更均衡地在安全与经济领域发挥作用。第二,积极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不断释放其对东亚区域合作的正向影响。第三,积极推动地区合作各领域的体制机制建设,为这一过程贡献中国声音与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