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是湖北省贫困面较大、贫困程度较深、贫困人口较多的地区之一。全市现有6个国家级、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892个贫困村,102.83万贫困人口。通过精准识别,需依靠政策兜底来解决的贫困人口有40.71万,约占40%,真正的“大头”和“硬骨头”,是剩下的62.12万待开发扶持和移民搬迁的贫困人口。2015年,我们在对全国扶贫工作重点县——罗田县进行多次实地调研基础上,探索出一些推进产业精准扶贫和移民搬迁扶贫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1+7726>100000”
“1”是指一家集山羊育种、养殖、加工、销售等于一体的国家级示范社——锦秀林牧专业合作社;“7726”是指合作社辐射带动大别山区三省7726户养羊农户;“100000”是指合作社每年出栏羊10万只以上,社员户年纯收入5万元以上。
锦秀林牧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养殖模式,联利、联心、联发展。对一般农户,合作社负责技术指导,并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整体回购;对贫困户和资金不足的农户,合作社或免费提供种羊,或帮助其向银行、扶贫部门争取贷款;对担心养殖风险的农户,合作社联合畜牧局、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为母羊购买保险。
在利益、服务、市场保障下,不仅合作社由小做大,走上了产业化发展之路,综合产值突破2亿元,而且养殖户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近三年来,锦秀林牧专业合作社肉羊收购价格稳定在50元/公斤,经精深加工、分级包装、品牌营销,均价提高到110-120元/公斤。入社农户每只羊纯收800-1000元,户均可增收5000元以上。
这种模式大大带动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秋千场村的张艳华就是一实例,张艳华家原来是村里的特困户,在合作社带动下,由养殖十几只黑山羊起步,发展到现在拥有200多只羊的牧场,家庭年纯收入逾15万元,打了一个从特困户到小康户的翻身仗。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充分发挥市场主体资金、技术、市场的优势,延伸产业链,带动贫困户与大市场对接,不失为一条主体发展、贫困户脱贫的双赢路子。
办点示范为产业精准扶贫探路
发展是最大的扶贫,而产业是发展的最大支撑。受锦秀林牧专业合作社开创的模式启发,以罗田黑山羊产业为切入点,我们算了“三笔”帐。一是资源帐。罗田县有牧草场94.6万亩,年产农作物秸秆2亿公斤,理论载畜量为100万个羊单位。二是经济帐。贫困户8月份购进10只能繁母羊,到次年底可发展到40只,其中生长速度快的10只可出售,收入1.25万元;余下的选取10只作新蓄母羊,后年能繁母羊将达到20只,又可生产羊羔60只,年底出售30只,收入近4万元,后年底还有61只羊可滚动发展。三是潜力帐。罗田黑山羊年存出栏量均居全省第七位,是特色优势产业;当地群众历来有养羊习惯,养殖经验丰富,技术成熟,全县有养羊户6847户;湖北名羊公司建成的屠宰场年屠宰山羊30万只,养羊不愁销路。
有了这么一笔账,产业精准扶贫的推进就找到了动力。我们选择以罗田县为试点,按照“政府扶持主体发展,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思路,推进黑山羊“33111工程”,即利用3年时间,向贫困户提供3万元贴息贷款和1万元扶贫资金,支持1万户贫困户养殖黑山羊,力争实现贫困户年人均收入过1万元。目前,罗田县已发展黑山羊养殖363户。此外,立足罗田县资源优势,推出了板栗“33531”工程、中药材“33521”工程、旅游“33311”工程和电商“35131”工程,实现贫困村户全覆盖。
与此同时,同步启动易地扶贫搬迁试点,通过争取政策贷款、整合部门资金、土地“增减挂钩”和小区开发筹资17.5亿元,对7500个贫困户按进城、集镇、中心村、居民点“四个方向”安置,挪穷窝、换穷业一步到位。
创新模式助行动计划推进
基于罗田县的试点探索,黄冈全市确定了“1341”的行动计划——“1”是横下一条心,“3”是用三年左右的时间,“4”是产业扶贫一批、搬迁扶贫一批、政府兜底一批、医疗救助一批“四个一批”行动,“1”是实现一百万左右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围绕这一计划,我们主推“两大模式”、健全“五大机制”。
“五位一体”的产业扶贫模式
全市可通过产业或就业帮扶来实现脱贫的总计17万户,按一家市场主体带动300户贫困户测算,全市大约需要500家市场主体。实际上,全市现有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7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938家,家庭农场513家和种养大户10027户,完全可实现产业带动全覆盖。于是,我们提出了“政府+银行+保险+公司+农户”的“五位一体” 的产业扶贫模式,组建捆绑作战的“航母战斗群”。政府是主导方,负责组织协调、检查督办,并提供贷款贴息和扶持资金。银行是资本提供方,按政府注入的风险补偿金1:10的比例放贷,利率按人民银行基准利率执行。保险是风险分散方,在扶持资金中专列保险费,让风险发生时贫困户不减收、公司不受损、贷款有保障。公司是产业带动方,帮助农户发展产业脱贫,实现自身做大做强。贫困户是优惠政策承接方,自主创业、抱团发展致富。
“四位一体”的移民搬迁模式
全市有扶贫搬迁户2.39万户,按每户16万元标准(与乡镇商品户价格大致相当),需资金38亿元。若每户上级补助和农民自筹比例达50%,资金缺口还有19亿元。为解筹资难题,我们采取“政府+银行+公司+搬迁户”的“四位一体”的模式,实施易地搬迁扶贫。政府购买服务,确定一个委托代建主体和承贷主体,向其购买代建服务。农发行发放易地扶贫搬迁贷款。公司销售服务,通过贷款开发项目,并用政府支付的购买金还贷。搬迁户享受服务,自筹部分资金购安置房,还有2-5万元的补助。罗田县率先争取到扶贫搬迁政策贷款6亿元。
我们还不断完善以下五大机制来保障推动任务的层层落实:
一是政策扶持机制。政府统一规划,统一整合,统一使用,统一监管扶贫资金外,还制定保障和服务措施,用于担保增信、风险补偿、贷款贴息,激发市场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如整合基础设施、产业项目资金对市场主体进行集中扶持。
二是金融保险扶贫机制。设立扶贫贴息贷款、扶贫小额信贷、扶贫小额保险、产业保险的“四轮驱动”金融和保险支持模式,用于扶持市场主体、贫困户发展。在移民搬迁扶贫上,农发行推行“条件特惠、保本不盈利”的政策,将贷款期限延长到30年,利率在基准利率上下浮动10%-20%。
三是驻村帮扶机制。首先是指标落实精准。按照“到乡(镇)、到村、到年、到户、到人”的“五到”要求,实现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全覆盖”。其次是责任分解精准。市、县、乡(镇)、村层层签订军令状,市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军分区及人武部门家家签订扶贫委托书。再次是产业直扶精准。逐人、逐户落实产业项目,让每个贫困农户有1至3个增收门路。最后是帮扶措施精准。逐人、逐户“量身定制”结对帮扶方案和增收脱贫任务清单。到目前,全市选派的1357名驻村第一书记已全部到村到岗。
四是社会参与机制。整合市场主体资源,依托“龙头企业+贫困农户”“能人大户+贫困农户”“专业合作社+贫困农户”“家庭农场+贫困户”“农村电商平台+贫困农户”五种模式以及资金支持、技术服务、产品收购、基地做工等多种方式,以强带弱,共同发展。
五是考核评价机制。对精准扶贫绩效实行台帐式管理、清单化实施。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绩效评估清单”三个清单,照单考核,照单激励,照单问责。
凝聚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尤其是要看贫困地区的老乡。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未来五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落在我们贫困地区肩上的任务非常重,需要党和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发力。
首先,党委、政府要把政治责任扛起来。如期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庄严承诺,是政治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扶贫攻坚工作摆在高于、先于、重于一切的位置,强化责任担当,树立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的理念,将脱贫问题和小康问题、穷县问题与穷人问题、发展问题与生存问题一起解决,持续发力,以责任管理精准推动成效精准。
其次,要把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有些地方和贫困户(村)为何年年扶贫依旧年年贫?一个重要的症结在于等靠要思想严重,内生动力不足。扶贫工作不仅要加大资金投入,更应教育引导困难群众自力更生,当好主人,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
再次,要让市场机制活起来。精准扶贫要更加注重靠市场力量、用市场办法兴富业、拔穷根。我们的产业精准扶贫和移民搬迁扶贫,或建立政府扶持市场主体、主体带动农户的产业化机制,或通过搭建融资平台,变财政直接投入为间接投入、一次性投入为持久投入,出发点都是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市场办法来破解难题。
最后,要把各方力量聚起来。要通过搭建平台,疏通渠道,优化环境,制定政策,把政府力量、社会力量、群众力量扭在一起,同向使劲,形成“攻城拔寨”的整体合力。
(本文作者为中共黄冈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