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边结构是一种传统的供应链关系,即以产品交易为基础的供需买卖关系。而三边结构供应链运营的核心不再是产品,而是服务。三边关系是由Li和Choi(2009)提出,他们认为在服务品牌创造的过程中存在着三种不同的主体间互动和价值协同行为,一是组织(或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互动,即做出承诺(making promise);二是组织(或企业)与组织中的成员或网络中成员之间的互动,即促使或促进承诺(enabling and facilitating promise);三是组织中成员或网络成员与客户之间的互动,即保持或支持承诺(keeping or supporting promise)22。四边结构是在三边结构基础上的延伸,这一概念由Chakkol等学者提出(2014),在供应链服务化过程中,服务的品牌和价值不仅是由供需双方,或者三方(即企业、客户、企业网络中的成员)的相互行为所决定,同时也受到他们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影响。23这是因为利益相关者能帮助企业(服务集成商)、需求方和微服务供应商带来合作中的合法性或者新的资源,继而促进各方合作关系的发展。因此,如何协调和整合四方关系和行为是生态化运营的核心。
供应链要素集成化。供应链要素集成是指在供应链运行中能有效地整合各种要素,使要素聚合的成本最低、价值最大。这种客体要素的整合管理不仅仅是通过交易、物流和资金流的结合,实现有效的供应链计划(即供应链运作的价值管理)、组织(供应链协同生产管理)、协调(供应链的知识管理)以及控制(供应链绩效和风险管理),而且更是通过多要素、多行为交互和集聚为企业和整个供应链带来了新的机遇,有助于供应链创新。Tan等学者(2014)就认为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实现的大数据,即结构性和非结构性数据的整合,而获得新的想法或者更好的理解企业顾客、市场以及产品,并提出基于演绎图技术的分析构架,有助于企业将自己的能力集和其他企业的能力集进行整合,从而加强供应链的创新能力以获得整体的竞争优势。24
具体讲,智慧供应链下的要素集成主要表现为通过传统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诸多环节的整合,进一步向几个方面的集成拓展:一是供应链与金融的结合与双重迭代,即将金融机构融入供应链运作环节,为供应链注入资金,解决了供应链中的资金瓶颈,降低了供应链的运作成本,提高了供应链的稳定性。而这一创新和产业供应链运营分不开,因为如今像物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分析等高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使金融机构能掌握供应链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大数据”物流、交易信息,将物流、交易管理系统产生的数据实时反映到供应链金融系统中,以达到对交易过程进行动态监控,降低供应链金融运行风险。同时又通过产业供应链运营,创新和拓展金融产品和管理,使得金融的物种(即业务形态)和金融组织(金融活动的参与者)日益多样化;二是消费活动、社交沟通与供应链运行的集合。消费活动和社交沟通作为一种人际交流和沟通的方式,已经开始融入到供应链运营过程中,这不仅是因为消费活动、社交沟通使得信息传播的方式和形态发生改变,从而使得供应链信息交流的途径多样化,而且社交沟通也改变了产业运营的环境和市场,使得供应链关系的建立和组织间信任产生的方式发生变革;三是互联网金融与供应链金融的结合,即将以依托于互联网产生的资金融通(如P2P、众筹等)、第三方支付等金融业务创新,与产业供应链金融(如贸易金融、物流金融和供应链融资等)紧密结合,既通过互联网金融降低供应链金融运营中的融资成本,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又通过供应链金融来有效解决互联网金融产业基础不足,风险较大的问题。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产业供应链服务化条件下的服务外包决策与风险管理”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7127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