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球性大国是一国在全世界范围内被普遍承认的地位。从英国和美国发展成为全球性大国的历程看,形成全球性大国必须具备地域大、国力强和世界性影响三个根本要素。目前,中国具有成为全球性大国的良好条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各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同时,也要冷静看到自己的多处不足,尤其是周边关系、社会制度和美国因素三大客观挑战。面临复杂现实,中国需要谋划战略全局,保持战略镇静和淡定,充满信心,切忌骄躁情绪和急于求成,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坚定不移地增强综合国力。
【关键词】全球性大国 综合国力 话语权 国际事务
【中图分类号】D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5.21.003
【作者简介】马振岗,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前驻英大使、原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中国外交、大国关系、亚太安全。主要著作有《国际风云录》、《世界大变革与中国的机遇和挑战》(主编)、《中美关系的现在与未来》(论文)等。
何谓全球性大国?简言之,就是起码要具备三个根本条件的国家:其一要大,其二要强,其三要拥有重要的世界性影响力。全球性大国不是任何势力或势力集团赏封的称号,更不是自己粘贴的标签,而是在全世界范围内被普遍承认的地位。
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大国——英国
人类文明史上曾出现过一些既大又强的国家,例如波斯帝国、孔雀帝国、拜占庭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奥斯曼帝国以及中国的汉帝国和唐帝国等,他们都曾称霸一方、煊赫一时,但其权势和影响只局限于部分地区,只能算作是区域性大国,而不是全球性大国。
后来崛起的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等国,开始涉足世界多个地区,但这些国家主要倚仗航海上的优势。比如一度强盛的荷兰,1670年其船队运载量超过英法德三国的总和,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海运的发达带动了经济的繁荣和影响的扩展,然而囿于地域、人口以及其他方面能力的限制,荷兰基本上还是一个海运大国,尚难视之为一个全球性大国。
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大国是英国。英国国土面积只有24万多平方公里,19世纪中叶人口仅2000多万,就人口规模和国土面积而言,只能算作中等国家。然而英国却在很短时间内一跃成为世界强国,称雄全球100多年。在1914年,英国在全世界占有的殖民地总面积比本土大111倍,殖民地人口将近4亿,是本国人口的8.6倍,自诩为“日不落帝国”。英国在1920年达到权势巅峰时,世界大约1/4的人口与土地都直接听命于大英帝国。
18世纪中后期和19世纪是人类历史的重要变革期,变革的标志是意义深远的工业革命,而推动工业革命的是科技革命,其前提则是席卷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在这一连串的演变中,英国起了率先垂范的作用。
1640年之前,英国王室是专制统治者,国王以“君权神授”为护身符,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随着资产阶级的兴起,代表“全民”意志的国会与国王势力的冲突愈演愈烈,两者最终于1642年兵戎相见,兵败的国王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英国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实施共和政体,历时11年。王朝后来虽然复辟,但权势已是今非昔比。1688年,议会发动“光荣革命”,提出“权利宣言”,大幅削弱了王室权力,确立了立宪君王制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这不仅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而且也为英国进行工业革命提供了根本保证。其“议会主权”体制也随着英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而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政治体制的范本。
科技革命是人们思想解放的必然结果,也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英国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吹响了向科学进军的号角,英国一大批有成就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相继出现,其中包括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牛顿,提出“生物进化论”的达尔文,发表《国富论》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等。1770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是英国纺织业革命的先驱,而1782年詹姆斯·瓦特制造联动式蒸汽机的成功,一举结束了人类200万年来依赖人力、畜力、风力和水力的历史,进入机器大生产的蒸汽时代。蒸汽机问世带动了英国所有工业的发展,强大的纺织工业、冶金、煤炭和机械等工业在英国建立。工业的蓬勃发展,又促进了交通运输业发展,英国建设了世界上最初的两条铁路,1838年英国拥有500英里铁路,1850年扩展到6600英里,1870年更达到15500英里。商贸、金融、保险等各行业也随着工业繁荣而相继兴盛起来。
短短几十年内,工业革命使英国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发达的头号工业强国。1820年,英国工业产量占到世界工业总产量的一半。1850年,英国生产了世界煤产量的60.2%,铁产量的50.9%,加工了世界棉花产量的46.1%,并且是世界其他国家纺织机械、铁路机械、蒸汽机和各种机械的主要供应者,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工厂”。19世纪中叶的英国不仅是世界第一工业大国,而且也是最大的商业大国、海运大国、世界金融中心和最大的殖民帝国,垄断了工商、金融、运输等许多规章制度的制定权和话语权。
经济的迅猛发展并未能使英国自然而然成为主导世界的霸主,英国面临着残酷的竞争和接二连三的战争。1588年,英国战胜称雄海上的西班牙“无敌舰队”,第一次以强国姿态向欧洲大陆发声,并迅速进入世界海上霸权和商业霸权的争夺中心。17世纪中后期,英国同海上强国荷兰先后进行三次战争,结果荷兰海权彻底丧失,英国海上地位进一步加强。1805年10月,英国舰队在特拉法加海战中击败法西联合舰队,确立了英国海上霸主地位。英国在欧洲大陆的争霸过程同样激烈,竞争对手主要是法国。法国一直是欧陆强国,特别在拿破仑时期,更是欧洲霸主。英国曾组织七次反法同盟,直到1815年在滑铁卢战役中击垮拿破仑的军队后,欧洲强国排位才发生“转折”,英国成为欧洲霸主。英国与欧洲列强争霸还扩及到抢夺海外殖民地上,最终在世界占领了50多块殖民地,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到19世纪下半叶,美国、德国等借助第二次技术革命迅速崛起,许多主要工业产量超过英国。英国尽管丧失了工业霸权地位,但其综合国力依然强大,在海外投资、贸易等方面仍占首位,在世界造船业中保有很大优势,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伦敦仍是国际金融中心。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在国际事务中继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实力明显削弱,逐渐沦为二等强国,不得不把世界霸主地位拱手让于新兴的美国。
可以看出,英国作为一个中等国家,能够称霸世界百余年,一靠强大的综合国力,包括经济、军事和外交各方面;二靠广泛的世界影响力,包括政治、文化、国际规则制定权以及世界事务中的话语权和领导地位,这一点在英国殖民地区尤为明显。值得注意的是,英国在道义上没有提出多少冠冕堂皇的口号,而是赤裸裸地为谋求自己的利益动用一切手段,特别是武力征服。这一点英国人说得相当直白,19世纪英国著名政治家帕默斯顿有一句名言:“没有永久的盟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利益是永久的和不变的。”两次世界大战后,这种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当美国登上世界舞台扮演主角时,占据道义高地成为世界性大国的一个重要因素。
同期的法国、德国乃至俄罗斯都拥有相当强大的国力,尤其是法国,曾一度称霸欧洲,而且是世界第二大殖民国家。但他们都难与英国比肩,只能算作世界大国。
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的兴起
美国原本是英国在北美洲的殖民地,1776年7月4日正式宣布独立时,只有东部大西洋沿岸区区13个州,总面积9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50万。1783年独立战争结束,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后,陆续放弃了密西西比河以东大西洋沿岸的大部分土地,美国吞并之后,领土面积猛增至230万平方公里。建国后,美国继续将扩张领土视作一大要务,通过武力威胁、战争逼迫以及先占后买等各种手段,不断向西和向南拓展疆域。而欧洲列强正陷于相互争斗的漩涡,为美国夺取他们在北美的领土提供了良机。1803年,美国以每平方公里12.7美元的廉价,从法国购买路易斯安那等2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使美国疆土增大了一倍。1808年,美国趁西班牙被法国占领之际,大规模移民到佛罗里达,并最终以500万美元低价从西班牙手里买下这15万平方公里之大的地区。1846年至1848年,美国对墨西哥发动战争,战败的墨西哥被迫割让格兰德河以北全部领土,包括加利福尼亚、内华达、亚利桑那和新墨西哥等地区,面积将近140万平方公里,后美国又用1000万美元买下美墨边境近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前后吞并了墨西哥一半国土。1876年,美国用720万美元从沙俄手里购买了阿拉斯加及周围的阿留申群岛,总面积150万平方公里,每英亩平均2美分。1989年美国兼并夏威夷,又先后占领了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就这样,在短短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美国总共花费5000多万美元,连占领带购买,将独立时的领土扩大了3倍多,成为一个总面积达963万平方公里的疆域大国。这不仅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优越条件,也为其崛起成为世界超级大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扩张领土的同时,新独立的美国面临的当务之急是发展。独立战争前夕,美国作为殖民地,社会经济已经相当发达。独立后,美国历经西部开发、工业革命和大工业发展三个阶段,用大约100年时间,演变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
美国领土由大西洋沿岸扩张到太平洋沿岸,占据了人烟稀少的广阔西部地区,大规模移民也随之纷至沓来。1862年林肯总统颁布《宅地法》,规定每个公民只要缴10美元登记费,即可在西部领取到160英亩土地,耕种5年后归其所有。这一法令极大刺激了对西部的开发。18世纪末,西部地区人口仅占全国的4%,而到1870年则达到53%,超过了东部。随着西部的移民开发,美国的经济中心也开始向西转移,西部取代东部成为主要农牧业产区。西部经济开发,促进了美国农业的高速发展,使其农业生产很快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同时,这也带动了美国国内统一市场框架的形成。南北战争后,美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南部地区被纳入全国经济体系。东部与北西部、南部三大区域产业各具特色。东北部制造业、西部农牧业和南部棉花业各呈专业化,相辅相成,形成美国的区域经济格局。区域间交流的需要,又促进美国公路、铁路、河运、海运等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
经济发展呼唤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展。美国工业革命在英国之后,具有后发的优势,既能吸纳英国工业革命的经验教训与成果,又可在较高基础上提高和创新。工业革命中,除了大量创造和引用新的技术外,美国在生产方式和管理上也有新建树,其中一个重要特点是部件标准化和生产规模化,促进了专业分工进程。另外,还出现了有效节约劳动力和提高效率的流水生产线方式。在工厂生产的组织管理形式上,也有所创新,如确立工厂制的领导地位,由专职管理人员组织生产过程等。到19世纪中期,美国工业化已有很大进展,工厂制度在各个工业部门建立起来,产业革命在美国东北经济发达地区已基本完成。
19世纪中后期,世界掀起第二次技术革命,美国紧跟而上,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建立,经济结构和工业内部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钢铁工业对工序进行技术改造后,出现大规模生产及规模巨大的企业。1901年组建的美国钢铁公司,在很长时间内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公司。1880年,美国在纽约建立第一个火力发电站,此后电话机、灯泡、电车、电动机等工业迅速发展,形成美国电气器材这一重要新兴工业部门。随后石油、汽车工业飞速崛起,与电力、钢铁共同构成美国四大重工业部门。经过工业革命和大工业发展时期,美国的钢铁、采煤、机械、化工、纺织等部门都领先世界各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
经济的强盛带来国际地位的转变,美国很快被认作世界主要的政治大国。二战中,美国凭借强大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受到广泛尊崇。战后继续保持着超强实力,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总值都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总和的半数以上,出口贸易占1/3,黄金储备更达世界的3/4。倚仗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的强大综合国力,美国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超级大国。
美国的发展和崛起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可以说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良好条件。从天时讲,美国独立前后,欧洲列强一直陷于相互角逐中,战事不断,无暇也无力阻挠美国的发展崛起。而他们之间的争斗和矛盾,更给美国提供了从中谋利的机会。独立战争时,英国是孤家寡人,没有任何欧洲国家援手,而美国反而得到法国支持。扩展领土时,美国利用法国拿破仑惨败海地、担心英国夺取路易斯安那地区之机,廉价买下这一大片土地。后又趁西班牙本土被法国占领之机,先是移民占据后再强行低价买下佛罗里达。再后来,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大伤元气,又加上对英国的警惕,让美国捞到阿拉斯加这块油气储藏丰富的宝地。发展期间,美国处于英国工业革命后期,充分享受到英国先进技术与设备外流之益,大大缩短了工业革命的进程。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又适逢世界第二次技术革命,正处在蓬勃发展势头的美国乘势而上,迅速上升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天时帮助美国成就了强国地位。
就地利而言,美国更是得天独厚。美国地处北美大陆中部,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气候适宜,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优良条件。西部开发和先进农机技术的普及,使美国农业生产突飞猛进。1860年,粮食产量高达3096万吨,人均将近一吨。迄今,美国仍是农产品大国,从事农业人口不及全国人口的3%,却是世界第二大粮食生产国,小麦、玉米、大豆等产量和出口均占世界第一。美国南北只有墨西哥和加拿大两个邻国,两国力量远不及美国,就是整个美洲,也没有对美国进行挑战或构成威胁的国家。东西则是广阔的太平洋和大西洋,不易受到别国的入侵。建国200多年,除南北战争外,整片国土都未曾经受战争的创伤。美国又远离当年强国麇集的欧洲,既无受欧洲战乱牵连之虞,又可瞅准时机收鹬蚌相争之利。这种地缘优势是世界所有大国都不具备的。
当然,决定因素是人。美国是由特殊人口组成的国家。由于原著居民印第安人几乎被西方殖民主义者赶尽杀绝,美国变成移民者的天下。1620年,英国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以及无业者104人搭乘“五月花号”帆船,经过88天的艰苦航行,最终抵达北美大陆。船上男人商定上岸后应共同遵守的规则,形成《五月花号公约》,其基本精神就是自己管理自己事务,公共事务托交经选举产生的人管理。随后若干年,欧洲各国受到迫害的清教徒和因工业革命而失业的人群蜂拥而至,成为美国最初的居民。躲避政教迫害、寻求幸福和自由,是他们的共同追求。他们受卢梭《社会契约论》影响,在《五月花号公约》基础上,要在契约精神指导下谋求独立并建成一个新型社会和国家。
1787年产生的联邦宪法,是这种契约精神的具体化。宪法确立三大原则:一是民主共和体制,人民将部分“天赋人权”交给政府,使政府具备必要的权威,但人民仍保留其他权利。二是有限政府原则,实施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和制衡体制。立法和行政部门人选由选民通过选举决定。另外还确立政教分离和军政分离的原则。三是建立联邦制,使国家管理权力既分散又统一。这些原则较好地处理了政府与人民、相关权力机构、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政府的有效性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美国这种政治安排,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政治和社会保证。
在欧洲处于困境的移民,不远万里来到一片荒漠般的土地上创建新生活,尤其是在西部开发中,特别需要艰苦奋斗、勇于创业和奋发图强的拓荒精神,这就逐渐培养成美国人民早期肯干、敢闯、求新、攀高的性格以及不畏冒险、自由竞争和崇拜个人作为的特点。这样的人民自然是美国迅猛发展与崛起的最大动力和不竭活力。
人的因素在美国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其中还包括一种特殊的“移民”,就是黑人。17世纪初,欧洲殖民者以各种非法手段从非洲输入劳动力,建立了黑人奴隶制。黑人成为奴隶主的“不动财产”,用血汗浇灌了种植园经济的繁荣,在美国发展初期作出重大贡献。《独立宣言》中宣称“人人生而平等”,但“人人”中并不包括黑人奴隶。美国独立后,黑人奴隶制继续得以存在。1789年的美国宪法仍包含多项维护南方奴隶主权益的条款。1819年美国联邦22州中,11个是蓄奴州。1860年美国黑人奴隶高达400多万。1863年1月1日,林肯正式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从1690年奴隶制形成到1861年宣布废除,黑人奴隶在这片大陆上存在了170多年。
另外,美国还大量使用亚洲的“苦力”劳工,华人劳工在铁路建设中付出沉重代价。
形成全球性大国的根本要素分析
从英国和美国发展成为全球性大国的历程看,形成全球性大国必须具备地域大、国力强和世界性影响三个根本要素。
美国依靠战争和金钱扩展领土,成为世界上疆域第三大的国家。英国本土虽非世界大国,但在欧洲仍属大国,特别经过殖民地占领,使其当年实际控制的地域极其宽广。地域大为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是成为全球性大国的重要条件。
综合国力强大是全球性大国的必要前提。这包括政治、经济、金融、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的实力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外交操纵力。单靠经济力量或军事力量是难以登上全球性大国之位的。
具备地大、国强这两个因素尚不足够,还必须拥有全球性战略思想,具备发挥影响、规划、掌控世界事务的能力。美国凭借二战后形成的多方优势,规划了世界秩序,推动建立了联合国并成为这一国际组织的主导者,通过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创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复兴开放银行,建立北约等组织和遍及世界的军事基地,确立美国军事优势地位,大力传播美国文化引导世界文明发展,通过“马歇尔计划”全面掌控欧洲等。美国制定国际规则的举止,造就美国在世界事务中的重大决策权和话语权,从而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超级大国。
与英国相比,美国还十分重视抢占世界舆论和道义的制高点。在发展初期,美国就祭出“门罗主义”的旗帜,以“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之名义,排挤欧洲势力而成为整个美洲的主宰。在世界殖民地被英法等欧洲国家抢占殆尽的情况下,美国提出“门户开放”和“利益均沾”的口号,试图分享殖民利益。二战后,美国更竭力推行所谓“美国模式”,打着“民主、自由、人权”的招牌干涉他国内政,大肆宣扬美国的世界领袖地位,维护美国的霸权和世界影响力。至今,美国还一再强调“世界领导”作用,以“维护国际秩序和国际规则”为由继续推行世界霸权。
从二战后确立自己的世界霸权地位以来,美国把大、强、世界性影响三个要素发挥得淋漓尽致,在70多年时间里,竭力维护和扩展美国全球战略利益。在经历“9·11”事件、两次中东战争和2008年爆发的严峻经济金融危机后,美国国力相对减弱,在继续以硬实力和软实力为主要后盾的同时,开始改变单打独斗的做法,调整国际战略重点,更多地强调所谓“巧实力”。同时,美国国内问题增多,社会矛盾加剧,政治出现极端化和碎片化倾向,当年那种拓荒精神逐渐褪色,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牵制了美国在国际舞台上作用的发挥。但无论如何,美国依然是世界上政治、经济、军事等主要领域最强大的国家,任何世界大国都难与其匹敌,相当长时期内将继续保持最大全球性大国地位。
这里,不能不提及另一个曾经的全球性大国——前苏联。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在二战中苏联人民做出巨大的牺牲,在战胜世界法西斯斗争中贡献卓绝,立下不朽功勋。苏联一度是世界进步力量向往的中心,民族独立国家的楷模。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不断壮大,社会主义国家遍及东欧以及亚洲四国和拉美的古巴,一些非洲和拉美国家也自称为社会主义,而苏联则是当之无愧的社会主义阵营魁首。然而这个国家后来却背离了社会主义,坠落成为社会扩张主义。为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不惜进行军备竞赛和军事干涉。加上国内政治上独裁专制,经济上墨守成规、拒不改革,管理上僵硬教条,内部矛盾重重,终于导致苏联解体,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70年的红旗黯然落地。造成该国全面崩盘后果的原因主要不是外力,而是苏联自己。这是值得认真总结和汲取的历史惨痛教训。
中国成为全球性大国的优势与不足
中国是一个海陆疆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大国,有着五千多年从未中断的文明,农业和手工业经济长期发达,在历史上曾有过数度辉煌。直到18世纪末期的康乾盛世之后,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仍占世界的1/3,工业产量占世界的32%。但中国在此后的50年间急剧衰落,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被迫签订第一个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此后100多年,欧美日列强竞相对中国进行侵略掠夺,瓜分中国的大好河山,把中国推入半封建、半殖民地境地。经过中国人民长期前赴后继的英勇奋斗,终于推翻“三座大山”,赢得彻底的翻身解放。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开启了民族振兴、国家崛起的新阶段。
改革开放37年来,中国各方面都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政治局面良好,经济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科技教育兴旺,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国防力量大大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持续提升,成为名列前茅的世界大国。现在,全国人民正在加倍努力,争取尽早实现由世界大国向世界强国转变的目标。所有这些,都为中国成为全球性大国奠定了雄厚基础。
中国具有成为全球性大国的良好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全球性大国的三大要素。首先是“大”。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3亿多人民勤劳、勇敢、富有智慧和创造力,是世界人口第一、面积第三的泱泱大国。第二是“强”。中国综合国力已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国民生产总值迈上10万亿美元台阶的第二个国家,是全球经济最主要推动力之一。第三是“影响广”。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许多重大国际组织中地位上升,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重大国际事务不可或缺的参与者。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关系友好而密切,各方面合作深入发展,卓有成效,同时又与各大国总体上都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国拥有优秀历史传统和丰富文明遗产,许多理念和倡议诸如“和为贵”、“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命运共同体、新安全观、新义利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符合世界发展潮流,反映世界各国人民的愿望,受到普遍称赞和欢迎。毫无疑问,中国将以不同于以往任何全球性大国的面貌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这些就是中国实现向全球性大国转变的底气和信心。
当然,我们也要冷静看到自己的多处不足和严峻挑战。与美国相比,中国还远不够强盛,而且差距较大。从政治层面看,改革尚欠深入广泛,体制上仍存在许多需要改革、改进、改善的空间,离建成真正的民主法治国家还有许多差距。从经济层面看,总量虽然很大,但人均水平过低,经济质量不高,科技含量不足,不少产业水平仍处于链条中低端,缺乏持久强硬的竞争力。整体上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期,实现全面现代化仍需时日。从军事层面看,这些年军备虽有明显改进和提高,在一些领域也步入世界高端层次,但总体水平仍欠先进,属于中上,世界范围内的活动起步不久,经验不多,还需进一步扩展和磨练。从外交层面看,中国外交地位日益提高,国际影响不断增大,建设并维持了有利于发展的良好国际环境。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外交正在从韬光养晦为主向有所作为方向演变,在外交拓展进取上已卓有成就,但这一转变不会一蹴而就,并受限于国力的不足,能够发挥决定性作用和影响的领域依然太少,有些地区和领域的事务尚无力顾及。从舆论层面看,尽管这些年增加投入,舆论方面有些成绩,但远未突破西方对舆论的垄断,中国许多优秀文化、思想和理念难以广泛传播,未能改变西方舆论败坏和歪曲中国形象的局面。
此外,中国还要面对三大客观现实的挑战。一是周边关系。与美国得天独厚的地缘环境完全不同,中国周边环境极其复杂。中国有14个陆界邻国,几个隔海邻国,是世界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邻国大小、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发展程度、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不尽相同,再加上历史遗留下的领土问题,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存在不少困难和障碍。二是社会制度。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一贯被美国等西方国家列入“异类”,后者对中国的发展崛起怀有根深蒂固的敌对情绪和强烈疑虑,利用意识形态的差别,散布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采取这种手段阻遏中国崛起是他们的战略需求。三是美国因素。美国崛起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阻挠和干扰。但中国崛起不得不面对依然强势存在的全球性大国美国。美国一向不能容忍任何国家挑战其霸权地位,尽管中国一再表明没有挑战美国霸权的愿望和能力,美国仍然疑虑重重。美国主流思想也意识到同中国对抗后果严重,但仍有不少对华怀有顽固偏见的人借助“修昔底德陷阱”论,四处散布中美必然冲突甚至中美必战的言论,不断损害中美战略互信的建立。这三种挑战都是客观的存在,不是中国单方能够完全解决的。
面对这样复杂的现实,中国需要战略头脑和全面谋划,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战略镇静和淡定,充满必然成功信心,切忌骄躁情绪和急于求成,扎实做好自己的工作,坚定不移地增强综合国力。只要国家强大了,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
How Long Is the Chinese Way to Become a Global Power?
Ma Zhengang
Abstract: The global power is a universally recognized status of a country in the world. From the history of the UK and US in terms of developing into a global power, being a global power needs three fundamental conditions: vast geographical area, enormous national strength, and world influence. At present, China has had the good conditions for becoming a global power. After the 30 years plu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 has achieved rapid development in all aspects,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should also be soberly aware of its many deficiencies, especially the neighboring relationship, social system and the US factors. Facing the complex reality, China needs to make an overall strategic plan; maintain strategic calmness; be fully confident; avoid arrogance and rashness or being eager to make quick results; do a solid job in all of the work; and unswervingly strengthen th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Keywords: global power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power, the right to speak, international affai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