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兴邦”是勤劳的中国人民从五千年历史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民族智慧,也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不二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强调了“实干”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紧密联系。在广东调研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深刻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
与时俱进,做新时代的实干家
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大背景呼唤着求真务实、踏实肯干、有攻坚克难精神的实干家。“实干兴邦”是执政党对执政活动提出的新指向,也是对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提出的新标准、新要求。
然而,要真正成为一名实干型领导干部并不容易。实干之难,有干部自身思想觉悟与行动力较低的原因,也有社会环境与体制机制不尽完美的原因。从干部自身看,不少干部没有端正从政理念,“实干兴邦”仅挂在嘴上,未内化为自觉行为。有人认为自己是谋划宏图大业的角色,该多想大事而非抓落实,对具体事务不专注,也不躬亲操作。有的官员怕担责任,为官不作为,不想多干,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原则,主观上就与“实干”拉开了距离。也有些官员个人品行不修、官德不彰,不尚“实干”而崇尚以权谋私、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由于从政理念不正,工作时就不会从老百姓的愿望和实际需求出发,反倒务虚求名、鼓吹政绩、做形象工程,这样的人不仅成不了实干家,还有可能成为党政干部队伍中的败类。
此外,有些干部虽具备实干精神,但欠缺实干能力,心有余而力不足——业务知识没有更新,无法胜任岗位职责。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的大时代,形势瞬息万变,在干事创业过程中,随时都会面临新的困难和问题,因此,党政干部应拿出新思路、新办法来应对,但不少干部没有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新问题出现时沿用老办法解决,结果事倍功半、效率低下,甚至根本无法解决问题。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党政干部各方面的要求大大提高了,一些在过去可以称之为实干家的干部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一般情况下,传统政务往往注重“结果”,只要求干部们能勤勤恳恳、稳妥谨慎地工作,按规程完成分配的任务即可。但现代意义上的“实干家”,除了追求“结果”,还要追求执行效力,即如何用最少的成本投入,实现最佳的预期目标。追求执行效力,除了对干部的思想觉悟、专业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外,还对其决策力、控制力、号召力、目标设定能力、规划能力、结果评估能力和人格魅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干难也有社会环境与体制机制的原因。从历史经验看,党政机关“空谈”风气弥漫,曾盛行轰轰烈烈的“教条主义”、铺天盖地的“八股文”、热热闹闹的“关系文化”。领导干部习惯做“面子工程”,说套话空话,乐于溜须拍马,一些讲求实干的反而被视为“傻子”。由于没有完善的用人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作为保障,导致一些思想觉悟高、业务素质硬的实干型干部,找不到施展才干的平台。干部考核机制“只听不看”,导致了“干得好不如跑得好,干得好不如汇报得好,干得好不如感情联络得好”等官场流弊的出现,也挫伤了实干型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监督机制不完善,更是助长了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官场歪风。
新时代的实干家要在改革中不断成长、与时俱进,勤修本领、严以修身,同时,也需要完善的体制机制来保障,用健全的法治和制度创造和维护好鼓励实干,构建起人人争干事、以实干为荣的干事环境。
提升综合能力,克服本领恐慌
如何成为新时代的实干家呢?笔者认为,实干家至少应具备以下三点:正确的从政理念、过硬的专业知识以及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全方位领导能力。
首先,如果从政理念不端正,实干也就无从谈起。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党政干部要为人民服务,为公众谋福利,而不是以公权牟私利。因此,干事创业都应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而非瞄准自己升官发财。“执政为民”不是一句空谈,而应内化为官员爱岗敬业、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只有端正了从政态度,干部才能真正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想方设法为群众排忧解难,为群众创造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