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实干家要干实事干好事,需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都要努力增强本领,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只有全党本领不断增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具体而言,实干家需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才能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新要求。干部应当明确“真知来自于实践”,沉下心来深入基层一线调研,通过实践将经验上升到理论,让理论与实践互动,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得以充实和提升。诸葛亮有言:“任重才轻,故多阙漏。”领导干部应不断学习与自己本职工作相关的最新理论与方法论,增长才识,优化知识结构,及时弥补自己的知识漏洞,努力将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这样,才不致出现“外行领导内行”、实干变成“蛮干”等事与愿违的情况。
最后,实干家不仅要追求工作和任务完成,更需追求完成的效果和效率。过去判定领导干部能力高低,主要看其有没有足够的号召力,能不能组织团队完成工作任务。而现代评估领导力,则包含更多的因素。干部干事不能只讲求完成,更要讲求实效,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随机应变,灵活科学地调整领导方法,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能不断创新。只有各方面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干部真正适应新的形势,才有成为实干家的可能。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实干提供保障
除主观因素外,客观条件也很重要。全面深化改革,要求从体制机制层面进行革新,只有打破固有的用人模式,实干家才能层出不穷。
司马光有言:“华而不实,无益于治。”讲实干就要整饬浮华的官场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调研考察时也曾指出,要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使那些对群众感情真挚、深得群众拥护的干部,那些说话办事有灼见、有效率的干部,那些对上对下都实实在在、不玩虚招的干部,那些清正廉洁、公众形象好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使那些享乐思想严重、热衷于形式主义、严重脱离群众的干部,受到警醒和惩戒,用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凝聚党心民心。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是务实求治的必要前提。
第一,用人要务实去虚,唯才是举,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为更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实干家提供机会和舞台。这就需要为能者打开 “上”的途径,通过“公开招聘制”“公开选拔制”“差额选举制”“竞争上岗制”等制度,完善“民主”与“竞争”机制,打破论资排辈陋习,破除旧的用人体制弊端,让更多有才能的实干家、特别是青年才俊走上关键岗位。
宋代陆九渊说:“千虚不博一实”,“一实了得,万虚皆碎”。 一个风清气正的官场容不得浮华之徒,花言巧语再多,也不如干一件实事。因此,考评干部主要是看其干不干实事以及如何干实事。合理考评是修正用人导向的基础,实事可以度量,科学化的干部考评体系,可将评判标准量化、细化、多样化,为选拔与淘汰提供令人信服的依据。考评最忌“空谈”,不能光听干部本人说事,要扩大民主评议的渠道,向被评价人的同事、群众了解情况。要多看实际工作中的成绩,“褒奖那些埋头苦干、狠抓落实的干部,教育和调整那些只尚空谈、不干实事的干部,问责和惩处那些因弄虚作假、失职渎职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后果的干部”,坚决导正“干得好不等于领导印象好、干得少不等于提拔机会少,干得差不等于组织评价差”的错误价值观。对平者、庸者要疏通退出机制,防止一些干部尸位素餐现象出现。
第二,当下的干部政绩考评体系,应紧跟形势进行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等指标的权重,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合理的政绩考评体系就是注重实效,讲求实干,引导执政施政者把注意力集中到 “提质增效”和“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上来,最大限度地倾听民意,而不是挖空心思不惜代价地“造数据”、搞形象工程。
第三,改革用人体制还须强化健全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的作用,加强与纪检、监查、信访、审计等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对搬弄法纪、弄虚作假求政绩而贻误政事造成损失的官员,应及时予以处罚。要坚持高压反腐、正风肃纪态势,彰显“以猛药治珂、重典治乱”的决心,使干部“行必虑正,无怀侥幸”。让想实干的官员敢说实话、愿办实事,努力追求实效,倡导形成务实求真埋头苦干的“实干”风气,成就千千万万个新时代的实干家。
(本文作者分别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