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加强我国网络身份管理建设刻不容缓

近年来,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呈现加速融合态势,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日益被广泛应用,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

然而,互联网信息化的发展在给我们带来更多机会和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的信息安全、金融安全、经济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带来十分严峻的挑战。

众所周知,互联网诞生于美国,世界互联网的根也在美国,目前各国虽有使用权,但却没有控制权。我国当前使用的网络,完全是美国网络的延伸,是美国网络的“接入网”,属于“主从”关系。“主从”双方在网络控制、网络安全、网络数据共享等方面完全不对等。

除了国家间的网络空间斗争外,网络谣言、网络欺诈、网络恐怖主义等问题也日趋严重。十几年来,我国尝试通过推行网络实名制来实现对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但却造成大量公民身份信息泄露,买卖、窃取个人信息的犯罪猖獗,进而导致电信诈骗泛滥。

邻国韩国是最早推行网络身份制的国家,自2004年以来,韩国约有80%人口的身份信息通过互联网社交网站和银行泄露出去。2012年8月,韩国高院已经判定该国网络实名制违宪,其身份证体系也将被迫推倒重来,重建工程将耗时十年以上时间、耗费数十亿美元。如果我国不重视网络身份技术、不采取相应措施,类似韩国的悲剧极有可能在我国重演。

一年多来,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社会上受到追捧,但实际上该技术并不适合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公民身份识别的应用。因为指纹、人脸等生物特征信息本身是可重放、可重构的。在现有的网络实名制下,我们每一个行为都被数据所“监视”,生物特征信息一旦泄露,因其不可撤销性,生物特征信息的身份识别体系就难以具备可靠性。

唯有彻底改变基于身份信息的网络信任体系,并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国网络身份识别基础设施,才是治理网络环境的根本之道。

欧盟在2005年制定了《2010欧洲联盟的发展信息和通信技术》总体战略,由欧盟各个成员国决定并由该国安全部门主导发行各国的eID。

人口管理制度是建立在户籍制度和身份证制度基础上最基本的社会管理制度,是构建国家安全、社会管理、公民权力保护、社会诚信体系的最有效的措施,也是我党执政六十多年来治理社会、取得经济成就和维持长治久安局面的重要成功经验,是我国政权建设和巩固的基础。我们的思路正是充分借鉴这一成功经验,从网络社会的主体——“人”着手,将现实社会中的人口管理制度延伸到网络社会,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在公安部的重视、发改委和科技部的支持下,于2009年底启动网络身份管理的研究工作,并于“十二五”期间牵头了国家科技部和国家发改委关于“网络身份管理”的全部科研项目,主导了我国eID标准体系的制定,经过5年攻关攻克了我国自主研发网络身份识别技术所面临的难题,目前,已经进入成果转化和试点推广阶段。

这标志着我国对网络身份管理的自主掌控能力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标志着我国的互联网治理思维、治理方法有了技术保障而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标志着我国传统的居民身份证制度可以延伸到网络,对信息化人口实施可靠和有效的服务和管理,从而有了建设一个崭新的、更加科学、更加先进和安全的网络治理生态环境的可能。

当然,eID取得今天的成果,只是一个开始。从网络信息安全的事业全局来看,思路的明确、技术的成熟、方案的完善仅仅打下了一个基础。如何能够从国家安全、政权巩固的战略高度,对网络身份管理基础设施进行更为宏观的统筹和部署,同时从技术、产品、服务、产业以及政策和法律等方面促进整个生态圈的发展与完善,还需要各界共同贡献智慧和力量。

今天,非常荣幸和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联合举办这次研讨会,请到很多相关领域的领导和权威专家,围绕eID这一网络信息安全和信息化人口管理方面的重要创新成果,从互联网治理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展开深入研讨。感谢各位的莅临。

(本文作者为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李习林
标签: 身份   我国   建设   管理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