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在出口下降、国内企业生存状况堪忧的情况下,实现中国经济的平稳着陆,成为当前发展中遇到的重要问题。文章论述了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生产率估算及其影响因素、提高生产率的一些方法以及如何处理“高杠杆”这一问题的方法,以达到释放企业潜在生产率的目的,以期为企业生产率的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产率 潜在生产率 去杠杆 方法
【中图分类号】F061.1 【文献标识码】A
2015年我国经济发展形势放缓,企业转型、产业升级遭遇瓶颈,李克强在国家经济会议上多次强调释放潜在生产率,从而去掉经济杠杆,以实现经济平稳发展。那么这个过程要如何来实现呢?
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前行压力重重
自2008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呈明显放缓趋势,从2010年开始,我国在北美、欧洲等国外主要市场的出口率明显下降。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除去物价等因素后我国经济增长率已从2000年至2007年10.51%的年平均增速急剧下降至2008年9.6%的年平均增速。政府通过实施大规模经济计划加以刺激,经济年平均增速于2009年有所好转,但2011年后再次下降,其中2012年至2013年年平均增速仅为8.23%,远远低于原先的增速。
在近期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张军、刘元春分别提出了加大债务置换力度与“去杠杆”来释放经济发展的潜在生产率。
2015年7月10日,李克强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了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座谈会,相关专家与企业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对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以及经济工作进行了讨论,会议中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提出采用债务置换的手段,经济学家刘元春提出了“去杠杆”的理论来释放当前生产率,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座谈会上大家认为,2015年上半年由于国家正确的相关政策,我国经济已出现稳定回升的势头,经济发展积极因素有所增加,尤其是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千万个市场细胞,有力地支持了我国经济的宏观稳定。但是目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较困难,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如何看待生产率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解读生产率指标。当前使用最为普遍的全面综合度量要素投入使用效率的指标是全要素生产率(TFP)。全要素生产率指的是除资本、劳动等要素的投入外,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创新、组织创新以及专业化等因素的影响所导致的产出增加,是除去要素投入的贡献后所得到的残差。此概念最早可追溯到魁奈所提出的关于“生产率”的定义,指的是单位平均投入所得产出水平。国内学界对TFP的关注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已取得一定成绩。通常情况下TFP估算关键在于对“估计方法”与“要素投入度量”的处理。对于估计方法,主要集中于如何利用投入与产出的相关数据来对生产过程进行揭示。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方法有增长核算法、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估计法、指数法以及数据包络分析法等。对于要素投入度量的处理,当前主要集中在对物质资本存量与劳动力投入进行测算时是否将人力资源这一因素考虑进去,这也是当前TFP相关研究最具难度的问题之一。总的来说,人力资本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较大作用,其既可能存在于要素的“有形”投入中,也可能存在于“无形”投入中。目前。相关研究采用将人力资本视作要素并将人力资本投入在估计TFP时纳入或将其归为TFP的影响因素。
理论上对于TFP指标的影响因素并没有明确规定,但在相关经验研究中,技术进步、学者对生产过程的认知水平、估算方法以及数据测量误差等因素都会对TFP的最终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尽管目前对TFP的影响因素的系统考察或者其内在波动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但基于不同视角的关于TFP增长率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仍然不少。
经济发展过程中提高生产率起到的作用。第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推动力是生产率提高。生产率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质量高低的主要体现。相关统计数据显示1978年至2013年我国生产率的年平均增速为3.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高达37%。我国生产率之所以能够得以快速提高与技术追赶、要素的跨部门流动密切相关。由于技术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使得我国能以更低成本、更低风险和更快速度来提升技术水平;生产要素由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的流动,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率的提高。
第二,经济发展瓶颈需要寻求新的生产率提高方式。自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生产率的年均增速比前30年下降至少1个百分点,并且近两年降幅呈现增加的迹象。对比英美等发达国家,我们发现此种经济现象与国际上那些追赶型经济体的经济发展规律一致,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正常现象。美国当前的生产率增加速度较稳定,大致保持在1%左右。日韩等发达国家的生产率增速分别保持在5.58%和3%,并且处于下滑趋势。以上数据表明,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其生产率增速普遍放缓。我国生产率增速下滑表明我国经济正由追赶型转向成熟型发展状态,我国经济发展已达到新水平。
第三,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企业效率实现产业升级都要借助生产率。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生产率增速会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放缓,但并不是一直下滑,而是在较长时期保持稳定水平,并逐步代替下滑的投资增长,成为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力量。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已进入新常态,发展方式正处于由大规模高速度的粗放增长型向高质量、高效率的集约型转变。避免生产率增速在短期内下滑过快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应将提高生产率并寻找新途径作为发展经济的工作重点。
如何在释放潜在生产率中去杠杆
在近期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我国经济学家刘元春提出了运用宏观经济学原理及其最新研究成果“去杠杆”理论来实现我国生产率的提高这一建议。“杠杆化”指的是通过借债的形式来进行公司的投资与运营,以少量资金来获取较高收益,这种投资经营模式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被很多企业和机构采用,尤其是投资银行杠杆化程度通常比较高。“去杠杆化”就是公司或机构减少对金融杠杆的使用的一个过程,将之前“借”到的资金还回去的潮流。“去杠杆化”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方法:
一是遏制经济膨胀过快,压缩泡沫。从宏观角度看,遏制经济膨胀过快,特别是一些过热产业,诸如房地产、煤炭、钢铁行业等,让产业发展合理化。压缩泡沫的根本目的在于对资本市场和汇率市场价格进行调整,进而实现对资本的流动进行引导,促进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对于这种方法的运用实践,美联储已多次使用并取得较大成效。压缩泡沫这一方法通过对资本市场的杠杆及汇率加以利用,从而实现对国际资本与美元的流动的引导,最终达到将世界经济控制于美国所指定的相关经济游戏规则下。美联储通过压缩泡沫与制造泡沫将日益增加的国际冗余资本纳入国内市场,而后再通过国内资本市场将其输送到各国。长此以往,冗余的国际资本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使美国实力得以提升。这种方法对美联储及一些比较封闭的市场更为适用。对于中国这种半开放式的市场来说,采用压缩泡沫的方法来处理“去杠杆”则犹如通过放血来降低血压,虽然比较“狠”却见效快。
二是增强实体经济权重,弱化虚拟经济份额。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主要支撑,通过增强实体经济权重,加大实体经济投资力度,实现产业升级、转型,从而弱化虚拟经济份额,达到去杠杆的目的。李克强总理在座谈会上提出“反向”做来处理“去杠杆”。所谓“反向”做,指的是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从而提高生产率,达到稳住泡沫与高杠杆的虚拟经济的最终目的。市场将会在实体经济的不断发展中逐步趋向稳定,杠杆问题也能得以解决。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客观情况,这种方法比较适用。这是因为当前我国经济总体上发展速度较快,且资本市场也正处于快速发展中,采用发展实体经济的方式来提高生产率可有效降低市场成本,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能够互相借力,共同发展。
三是在资产定价权上占尽先机,拥有自主权。资产定价权的两大决定因素分别为资产自身的实际价值和货币的币值。其中,资产自身实际价值的大小主要由资产未来的保值与增值空间来决定,保值与增值空间大小由资产相关数据以及市场对数据的认同度来决定;货币币值除去本身面值之外,被使用者所认可也极其重要。换句话说,货币想要对相应资产进行定价就必须被货币使用者所认可。
当今世界,由于进行国际投资和贸易时美元为使用规模最大的货币,因此美国掌控了大部分的资产的定价权。而资产定价权相应的资产评级体系和投资体系最为发达的仍然是美国。美国基于自身发展利益所指定的相关规则自然是对自己有利的,在对本国资产进行评定时往往将价格尽量提高,对其他国家的资产却将其评估、交易价格压低,通过主导市场产生差价来获取利润。西方发达国家通过相关规则达到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剥削的目的。通过上述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当前我国的资产也被西方评定体系、美元体系所低估,因此,将本国的资产定价权掌控在自己手中极为重要。
夺回资产定价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也决定了短期内我国不能完全掌握本国的资产定价权。但是,随着人民币逐渐走向国际市场,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中国走向世界的大国战略,制定适用于本国的市场体系与资产评定规则对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我国应推行新的资产股价方式、构建新的评定体系并将新体系与我国经济发展建设成功融合。随着我国自己建立的新体系的不断完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资产也应当有相应的高估值,通过采用这种方式,中国百姓手中资产估值会相应增加,而适用于本国的资产评估体系的构建可以说是利国利民,既提高了百姓手中资产的价值,又杜绝了经济泡沫、高杠杆的产生。换言之,当前看上去仍是高杠杆,但新评估体系下的这类杠杆则是经济健康发展的良性泡沫,因而没有必要再“去杠杆”。当然,新的评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需要以一个开放、发展的资本市场为前提,再加上人民币国际化和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等相关因素的推进,现阶段我们应当加强对这些因素的重视,推动其发展、升级。第三种方法是通过构建新的资产评价体系,掌控本国的资产定价权,促使当前经济高杠杆转为良性杠杆,推动经济发展。
四是加大国际间债务置换,充分发挥国家信用能力。在2015年7月10日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来自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张军院长提出支持债务置换的方式来“去杠杆”,对于此提议李克强总理表示赞同。张军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放缓主要原因是由于债务拖累而非经济潜在增长率的下降。张军还指出自我国2008年实行大规模经济刺激而导致债务膨胀,目前已经成了经济发展放缓的推动因素,债务规模的扩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地方政府与企业投资的需求。当前投资机会少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投资本身下降所造成的。投资需求的降低甚至缺失是债务过大拖累所致,因此,债务拖累亟待解决。
要想尽快解决债务拖累这个问题,张军提出动用中央政府信用,通过发行大量、长期债券来达到核销当前大规模债务的目的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李克强总理的赞同。可以2~3年作为期限来核销掉当前债务的1/3,如此,我国经济将会回升到8%左右的增长率。
此外,张军还说,从长远来看,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是金融转型,要达到这一目的,当前最为紧急的任务便是债券市场的发展。债券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对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