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提高生产率的可行性方法
第一,实现二、三产业升级,加强产业内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产业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生产率。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过去的20多年里我国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行业内部之间资本产出效率差距明显大于美日等发达国家,这一结果说明我国服务业、制造业行业内部资源配置不合理,因而通过对行业内部资源配置进行优化进而提高生产率的空间较大。此外,不同行业之间,比如国有与非国有企业之间、出口与非出口企业间、大中型与小型企业间、东部与中西部企业间的资本产出效率均存在较大差异。我国可通过对企业进行深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进而达到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增加生产率的目的。
第二,加速企业整合,淘汰过剩产能,实现良性竞争,增强活力。我国应在行业内部实行优胜劣汰,通过竞争最终淘汰那些效率低的落后企业,鼓励高效率企业适当兼并落后企业,进而推动规模经济的发展,为市场经济不断注入新鲜血液。相关研究表明,近10多年来得益于优胜劣汰制的实行,我国制造业生产率的贡献率已超过20%。但是,目前仍存在一些丧失生存能力的企业靠国家“输血”维持生存,占用了社会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他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因此,完善淘汰制是提高企业生产率的有效途径。
第三,加速科技发展,推动创新,降低成本和能源消耗。目前,我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发展,各行业的技术水平已有较大进步,部分行业与企业的相关技术水平已接近或者达到国际尖端水平。但是从整体看,其与国际前沿技术依然存在较大差距。相关经济合作组织在对全球价值链的最新测算结果显示,国内增加值在我国的出口中仅占67%的比重,而日美德分别高达73%、89%和85%。这一测算结果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在国外新技术引入与运用方面空间较大。
第四,以人为本,加强社会人才流动性,充分发挥人才作用。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逐渐接近国际前沿,原始创新也愈发重要。重视人才培养质量与进度,加强对技术的原始创新,以保证生产率持续稳定增长。当今单纯依靠制造环节来获取经济效益已经越来越困难,技术含量与产品的附加价值成正比。因此,加快人才培养,重视技术的原始创新,才能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保持前进的态势。
总之,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事实上,“十二五”规划的关键目标是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实现消费主导、效率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渐实现经济转型。
结语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经济发展缓慢,市场处于疲软状态,生产率增速下降幅度大,市场经济中泡沫、高杠杆等现象较为普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将我国经济带回发展正轨,消除经济中的泡沫、高杠杆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作者单位:长春工程学院)
责编 /许国荣(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