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经济理论 > 正文

浅议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机制(2)

其一,宏观层面需要完善国家监督和市场监督。一方面是完善国家财务监督。核心是要明晰产权,理顺委托代理关系,解决出资人缺位的问题。笔者建议,可以探讨将国资委由隶属于国务院改变成隶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效仿美国监督上市公司的做法,设立一个独立性很强的非政府组织,直接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也可以借鉴淡马锡管理模式,实现董事会与职业经理人分离;核心是解决政府自己监督自己的问题。与之配套的是改变目前企业管理人员由政府任命的方式,形成有效的职业经理人市场,让真正优秀的企业管理者经营管理国有企业;改变目前审计署对政府负责的现状,直接向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实现监督权与决策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解决国家财务监督不足的问题。

另一方面是完善市场财务监督。一是发展壮大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加强其独立性,同时通过市场机制淘汰那些有失公允、独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加大会计师事务所的诚信成本,确保其独立性。二是建立完善发达的资本市场,让资本市场真正起到“用脚投票”的作用,增加企业经营者的压力。三是发展完善职业经理人市场,建立职业经理人的业绩档案和诚信档案,通过市场机制正向和负向激励职业经理人。

其二,微观层面需要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监督。第一,要加强独立董事制度。强化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改变目前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提名基本由大股东或高层管理人员提出的规定,既然独立董事代表中小投资者利益,就应该建立机制由中小投资者通过一定的方式选举产生,保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畅通独立董事任职期间获取相关信息的渠道,加强独立董事对董事会决策的监督;完善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激励独立董事勤勉尽责,努力工作。

第二,强化财务预算的价值管理职能。全面预算管理是多数国有企业实行的重要管理手段,但在目前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下,全面预算管理本末倒置,忽略了财务预算价值管理职能,财务预算对业务预算的约束及导向作用缺失,结果是财务预算与业务预算无法深度融合,导致业务预算只追求规模和速度,忽略经济效益和质量。把财务预算编制与战略发展相结合,强化财务预算的价值管理和资源配置功能,在此基础上加强集团对分子公司财务运营状况的动态监督。

第三,实行资金集中管理。通过资金集中管理,强化国有企业现金流预算管理,促使全面预算管理提升控制和资源配置导向功能;借助银行网络,实现现金实时归集,统收统支,规避资金管理风险。

第四,推进财务共享服务建设。通过推进财务共享服务建设,减少报表报送层级,降低财务报表信息失真风险,解决财会信息上下、内外不对称的矛盾,让财务管理工作更好地支持公司战略,服务投资者、债权人,从而形成由内到外、由上至下的监管体系,尽可能让会计人员摆脱各层级管理者的干扰。

第五,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最重要的是强化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通过建立由独立董事任职审计委员会制度并切实发挥其作用,为内部审计发挥管理和控制风险职能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结合目前国有企业推进纪检监察职能独立的契机,推进审计管理职责与纪检监察职责融合,使二者相辅相成,改变国有企业审计管理职责向管理层负责的现状。

第六,实行总会计师(财务总监)委派交流制度。由国资委向国有企业委派总会计师(财务总监),直接向国资委负责;国有集团公司,由集团公司董事会向独资、控股子公司委派总会计师(财务总监),直接向董事会负责,建立总会计师(财务总监)的经营业绩和诚信档案,委派和定期交流,尽量保证总会计师(财务总监)的相对独立性。

结语

笔者重点从国有企业内部财务监督入手,探讨了国有企业如何在新常态下通过深化内部改革和管理提升,注重质量效益发展,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转型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有企业发展关乎国家的经济命脉,在此大背景下,各方十分关注国有企业能不能通过深化改革度过难关,能不能获得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为此,只有通过完善国有企业财务监控机制,才能促进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中石化集团公司,北京化工大学)

【注释】

①唐闻捷:“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和企业财务管理”,《上海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2期。

②王乐锦:“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财务监管新措施”,《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③肖尧春:“国有企业财务监管的新思路”,《价格月刊》,2004年第4期。

④何国雯:“国有企业财务总监管理模式现状与改进对策”,《会计之友》,2006年第4期。

⑤党建龙:“加强地方国有企业财务监管的思考”,《财会通讯》,2006年第4期。

责编 /韩露(实习)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财务监督   国有企业   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