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成果首发 > 正文

“一带一路”助力中国重返世界经济中心

【摘要】古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通道,是中国对外开放的足迹,是中国世界经济中心地位的象征。几千年里中国一直是世界经济和文明的中心,但近两百年来中国错失西方工业革命和地理大发现带来的世界经济勃发的机遇,被西方列强边缘化,失去了世界经济中心地位。面对美国实施的重返亚太和亚太再平衡战略,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将扩大欧亚非经济贸易合作利益,改变现行世界经济秩序和当前的全球贸易投资格局,推动我国重新回归世界经济中心地位。

夏先良,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博导。研究方向为国际知识产权、国际贸易与投资研究。主要著作有《知识论——知识产权、知识贸易与经济发展》《中美贸易平衡问题研究》《中国“走出去”方式创新研究》等。

古代中国以陆海丝绸之路进入世界经济中心

先秦出现通往西域陆路的间断性远程贸易,秦朝统一中国促进与周边贸易的发展,成为亚洲文明的中心。距今大约5千年,原始社会晚期开始出现畜牧业与种植业、农业与手工业的相继分离。不同原始氏族部落的生产分工产生了交换的需要。《易·系辞下传》写道:“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说明当时物物交换已经在氏族边界上经常出现。夏代时期(约公元前2070~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擅长贸易,部落因此得到发展,势力膨胀起来,最终殷商取代夏朝。商代促进商业繁荣,享国长达6个世纪(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后来,商代从事过市肆买卖而富有社会经验的吕望辅佐周武王推翻商王建立了周朝(公元前1046~公元前256年),商被列为“九职”之一,商部落多数人仍从事“行商坐贾”。《诗经》写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布币等原始货币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贸易发展。周朝各分封国之间以及与周边邻国之间在边界地区已经出现不定期的物物交换和高价值的远程贩运贸易。周穆王西征阻碍周朝与西北部落之间贸易通道的犬戎势力,打通了西北贸易通道。在乌兹别克斯坦以南墓穴考古中发现早在公元前1700~公元前1500年间产于中国的丝织品,证明那时已经存在中国通往中亚的贸易通道。公元前4世纪印度文献记载:“支那产丝,其丝货有贩至印度者。”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从西域贩运到印度、波斯乃至希腊的中国丝织品。可见,先秦时期早已出现中西商贸沟通的民间古道,但当时各民族部落之间争斗不断,部落政权变迁频繁,中西商贸联系的路线经常变动,商业交往时隐时现。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华大地的封建朝代,是战国末期周朝的诸侯秦国在征服其他六国基础上于公元前221年建立起来的。秦朝在历时15年享国中,不断开疆拓土,派蒙恬率军三十万于北方筑万里长城抗击匈奴,派屠睢率领五十万秦军降服百越,形成东起辽东,西抵河西、四川,北达阴山,南包越南北部及中部一带,西南至云贵地区的广大疆域。

秦朝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车轨、统一朝服政策促进经济文化长足发展,对朝鲜、越南、泰国等周边邻国发挥文明中心强大的军事、经济、文化以及制度影响力,丝绸、铜镜、漆器等经由草原远播至西域、中亚、朝鲜半岛地区,对北方强大匈奴民族采取筑长城防御的政策,对南方越、夷采取杂居开发政策,对属外少数民族采取防范隔离政策,对朝鲜采取友好接纳政策等不同的固边经略,①北方长城对于商旅的安全保护和烽火的信息传递发挥重要功能,开辟驰道、直道、灵渠对于交通货运发挥重要作用,使秦朝至少在亚洲大陆上成为当时经济、文化的文明中心。

上一页 1 23456...16下一页
[责任编辑:杨昀赟]
标签: 世界经济   中国   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