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2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迄今已经超过140多年。从名义汇率来看,美国仍是当今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制造业由于美元强势导致出口困难、全球需求萎缩以及生产成本增加使存货堆积、生产放慢、制造业慢慢收缩,制造业衰退迹象再次显现。但是,美国仍是世界金融中心、教育和创新中心。
只要中国经济能够以现有的常态速度稳步增长,中国与美国之间名义经济规模就日益接近,超过美国经济规模只是时间问题。预计中国“十三五”期间年均GDP增长率在6.5%之上,到2020年中国人均收入将达到12600美元,完成从目前人均收入7485美元的中等收入到超过12000美元高收入国家门槛的跨越。中国经济发展权不容任何国家挑衅,只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中国对周边国家经济就会发挥日益巨大的引力,甚至不需要任何其他的地缘政治动作,中国经济就能逐步成为世界经济的新中心。
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将重新回归世界经济中心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⑮,与同年10月3日在访问印度尼西亚时提出的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⑯,合并称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它是对美国实施咄咄逼人的包围遏制战略、重返亚洲战略和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回应。两年多来,习主席的倡议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随着倡议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并逐步落地得到实施,不仅造福沿线众多国家发展,形成了紧密相连的命运共同体,而且将推动中国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再次复兴,重新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
“一带一路”能推动亚欧非互联互通,将带来新的贸易革命。发达的海陆交通条件是古代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的重要前提。中国30余年来改革开放的发展奇迹表明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对经济贸易发展的重大意义。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理论和实践经验均表明,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将带来贸易成本削减的雪崩效应,激发贸易急剧增长,引发新的贸易和产业革命。同时互联互通带来贸易效率提升,不仅削减贸易成本,而且加快贸易速度,缩减贸易时间,提高生产和消费效率。“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间的交通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将把亚、欧、非各国紧密联结在一起,缩短交通运输的成本、时间,促进基础设施的对接与互联,形成一个交通便捷、覆盖人口众多、市场广阔的巨大经济贸易圈,中国在这个经济贸易圈处于沟通东西和南北国家的中心地位,这对于中国重回世界经济中心地位至关重要。
为此中国做了周密规划和国际外交工作,互联互通已经呈现出大体轮廓。中国是东亚经济圈的核心,通过陆路将分三路取道到达欧洲经济圈:北线是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波罗的海沿岸各国;中线是中国经中亚、西亚、波斯湾、红海到达地中海沿岸各国;南线是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之后经海运抵达西欧。海上交通的互联互通主要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经印度洋,延伸至欧洲、非洲各国;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非洲各国;从中国北方、东方沿海港口经太平洋达到北美洲、中美洲以及南美洲各国。
在推进互联互通产业合作和对接基础上,中国已经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规划了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六大经济走廊,将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国际大通道建设,共同建设国际经济合作走廊。⑰目前各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已经开始推进落实。中俄、中哈、中泰、中缅、中越、中老、中新、中印尼之间已经密切协商了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与其各自发展战略的对接。中俄、中哈已经规划了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还开展了海关、口岸的通关对接和监管互认交流,达成重要共识。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互联互通是包括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和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齐头并进的全方位、立体化、网络化大联通。除了交通基础设施之外,能源电力以及通讯基础设施、贸易投资相关法律制度、金融政策、人员流动及签证政策、技术标准、科技规范等方面都要实现互联互通或对接,这对于提高沿线各国经济贸易整合或融合水平,扩大经济合作空间具有基础性意义。中国已经推动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它们将为亚欧非互联互通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