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能形成广及欧亚非的松散自由贸易区,将改变全球贸易格局。除了明清时期间断性禁海之外,历史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间贸易是自由的,各国商人自愿参与到以丝绸之路为纽带的国际贸易之中,大体上形成一个市场空间巨大的松散的自由贸易区。当前,在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下,各国根据国情可以自主制定关税以及非关税措施,自主掌握对外开放的节奏和步法,这样松散的“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没有约束性协议,是一个各方开放的、非协议性的自由贸易区。尽管它的一体化整合水平较低,但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它不以协议要求水平高为目标,而是以促进各国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目标。
各国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均可以自身优势获得应得的贸易投资利益,在资源、劳动力、商品、服务、技术、资金以及土地等参与更大市场空间的配置中找到更大的市场价值,提高“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内资源配置效率。中国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战略就是具体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之一,参与到共建“一带一路”之中就是参与到“一带一路”为名称的自由贸易区。它是对美国推动达成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T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的回应。美国自由贸易区战略追求以高标准排斥和打压战略对手——中国,突出自身优势和经济利益。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则推崇共商共建共享的平等合作精神,追求自由、自愿、自我理念,这样的理念更具有包容国情差异巨大的欧亚非各国,不同于美国TTP和TTIP追求的高标准、强约束、国家主权失去自我掌控做法。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和精神更容易被广泛接受,更受广大发展中国家欢迎。
目前中国制造业由于世界消费市场萎缩开始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制造业“走出去”的地位日益替代过去能源资源业“走出去”为主的地位,成为走向世界开展直接投资和产能合作的主力军。中国在汽车、高铁、核电、新能源、电子通讯、中成药等领域已经形成一批成熟实用的技术和有竞争力的产业,带动一大批配套产业走出去开展产业园区合作、产能合作,将推动中国产业逐步迈向国际产业分工的中高端,形成以国内产业为核心的国际分工合作体系和国际生产网络体系。
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秉持亲诚惠容理念,让参与共建各方均能够分享到应得的利益。中国政府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引导、协调和服务的作用,企业是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经贸的主体,按照市场机制运作。中国将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完善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深入推进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加强能源、资源产能合作,提高就地加工转化率,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和就业、税收增长;共建境外产业园区或集聚区,推动建立当地产业体系;开展教育、科技、文化、旅游、卫生、环保等领域合作。
由于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具有地理位置优势、人口市场优势、资金优势以及制造业等产业优势,将在“一带一路”区域经济中发挥地理中心、市场中心、资金中心、产业中心以及贸易中心的辐射作用,将有助于形成以中国经济为中心的产业分工体系、贸易批发体系、资金分配体系、交通运输体系。这将逐步改变以欧美为世界经济中心的贸易投资格局,从而形成中国与沿线各国双向自愿开放的经贸新格局,推动中国重新回归到世界经济的中心。
“一带一路”能推动人民币全球流通,将改变美元霸主地位。通用货币的顺畅流通是开展正常跨境贸易与投资的必要条件。目前国际主要通用货币已经有美元、欧元、英镑等。这些国际货币仍没有形成与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变化相适应的竞争格局,美元霸权仍然扰动着世界经济,不利于世界经济稳定、均衡和持续发展。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和主要国际投资国家。中国的人民币没有成为全球主要国际货币非常不利于世界贸易与投资活动。因此人民币成为国际通用货币对于促进全球贸易与投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