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的这种游戏化却有着加重的趋势,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政府单位、教育事业、公益机构、大众传媒等众多领域无处不存在这游戏化,而这种游戏的规则也已经被大众所接受。例如在政府机关之中,官员为了自身的政绩,而耗费大量的社会财富来做政绩工程,而这其中必然夹杂着大量的腐败行为,官商勾结、买官卖官、官官相护以及贪污受贿等成为官场游戏,而其游戏规则便是权钱交易。而在当今的教育领域也存在这种游戏,学位可以用金钱来获取,考试有着各种舞弊方式,而舞弊行为背后便可能存在着学生与老师的交易、学生与中介机构的交易、中介机构与老师的交易等等情况。消费社会的这种游戏化必然会导致人们对价值认知的偏失,并且过度追逐享乐和权力。
消费社会个体价值的重建
消费社会个体价值的偏失带来了人的意义消解,而与此同时,在诸多的公共事件中,如自然灾害、食品、药品安全以及环境污染等中,我们都可发现人们公共意识的淡薄,社会的健康发展需要重构个体价值观念。
树立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自人类产生便自然而然面临的问题,随着工业与技术的发展,人类对于自然的过度开发,对自然的掠夺欲望的加剧都导致人与自然关系极为紧张,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自古便有“天人合一”的观念,而生态文明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统一的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实质上是对以关怀和平等为基础的“人道”关系的重构。生态文明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在对自然进行开发利用的同时,对其同样负有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强调生态文明的背后是对非人类中心论和有机论的肯定,强调人非世界的中心,也就改变了人过度关注自身,以自己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从而改变人们过于以消费来标榜自身价值的取向。而且人类关注生态文明,最终是为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表现出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关注,是人对自身主体性的重新觉醒,而非为消费和商品所主导发展。
人本消费的价值规范。人类消费产品的不断增加,并非人类的凭空创造,而只是众多自然资源与自然财富向社会财富的转化。人类对消费产品过于追求,物质欲望便会扩大,促使其不断追求更多的劳动生产品,而之后必然加大对自然的压迫,而自然的承受力并非无限的,因而一旦超过自然承受界限,人类社会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必然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而实际上人类工业文明对自然的过度开发的恶果已经逐渐显现,例如雾霾的产生近年来就成为许多国家的一个环境污染难题,而类似的生态破坏的恶果最终将直接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但究其本质,生态破坏的造成是由于人对自身本位的忽略,人类误把做自然界的主人当成人之为人的本质。结果使得人类在占有了大量的自然财富以及其转化的消费品的同时,也造成人的异化。
人本消费的价值观是要求人们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消费理念,这就要求人们破除以往的炫耀、攀比的消费价值观,重新树立起精神消费,而非一味追求物质符号化的消费。在具体的生活中,人们要认清商品背后的所指符号功能,不以奢侈品来标榜自己的价值,追求商品的实用性,在消费过程中,忽略商品图片化对自身的影响,注重物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匹配,树立起环保、理性化和冷静的消费观。消费活动不能够消解人的存在意义,不能牵引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而应该成为能够提升人的素质与价值的活动。
合理、适度的消费原则。消费社会的快速发展并非是纯粹的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其形成是有着多重原因的,其中一个主要因素便是消费能够拉动内需,从而带动生产,促进社会发展和财富的增长,而抑制消费,则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过度刺激消费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恶果,其助长了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等思想的产生,从而导致社会道德滑坡,因此要重建消费社会的个体价值观,需要倡导适度消费和合理消费。学者周中之认为所谓的合理适度消费有三个标准:一是与社会的平均消费水平相等或接近;二是符合个人的收入和财力;三是在社会供给资源总量既定的情况下能够避免过多的消费和占有资源。因此对于消费社会个体来说,适度消费就是根据自身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而进行合理的消费规划。合理适度的消费不仅能够防止拜金主义等思想的横行,还能够体现出个体对社会的责任,适度的消费同时就是对社会生态的保护,是对人的价值与追寻的新的拾回,重新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促进人类对自身发展的探索,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
(作者为包头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责编/许国荣(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