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经济理论 > 正文

土地流转与农业产业化协同发展(2)

—以河南省叶县为例

叶县农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第一,加强和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有力支撑,是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措施。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其基础保障作用,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持续性、战略性的举措,常抓不懈。二要解决资金问题,在政府加大资金支持的基础上,也应创新机制,吸引社会上各类经济主体的投资,形成投资主体的多元构成。三是应结合本地实际,倾听群众心声,从要求最迫切的项目入手。对于成效显著、农民积极性高的基础设施项目,应优先扶持。四是政府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只有部门间形成合力,才能真正收到成效。

第二,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农民素质和农业技术水平。扩大土地流转规模,必须加强宣传教育,让广大农民了解土地流转的意义,提高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使他们意识到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富民强村的必然选择。同时,应把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懂技术、会经营、有文化、心理素质好、具有现代意识的新型农民作为头等大事来抓⑤。一是结合本地实际,编写农民喜闻乐见的专用教材。二是大力推行实用技术的免费培训,既可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举办农业技术讲座,又可组织带领农民到发达地区学习经验。三是要做好资金的投入和保障,安排专用资金,加强督促检查,保证专款专用,从而提高农民培训力度、加大先进农机装备的引进推广力度、加快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化。尤其应重视农机补贴实施成效,鼓励农户和农业组织购买农业机械,着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第三,继续推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当地应继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方式多方位进行,在维护农民土地权益基础上,实现土地规模化。根据实际情况,由政府引导,农业种植大户,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直接协商,推行土地使用权的各种转让方式,实现土地的集中化、规模化。

(作者为中共平顶山市委党校科社教研部副主任、国家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讲师)

【注释】

①彭昕,文倩:“平原农区土地流转与农业产业化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第22期,第13719页。

②孟勤国:《中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第81~82页。

③李俊青:“‘反租倒包’流转模式可行性研究”,《农村经济》,2012年第8期,第31~34页。

④朱佳,金丽馥:“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股份制的探索”,《中国集体经济》,2015年第7期,第1~3页。

⑤张淼:“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性”,《北方园艺》,2013年第15期,第219~220页。

责编/许国荣(实习)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流转   土地   农业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