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规范并举,着力提升品牌质量。一是切实加强对休闲观光农业质量的规制与监管。在鼓励发展的前提下,健全完善相关行业标准、进入门槛、运行规则与退出机制,构建完善的产品与服务质量保障机制,并强化质量监管体系,确保产品生态环保、绿色健康、优质安全。二是着力提升品牌质量,在市场整合资源要素的基础上,打造精品与亮点,发挥项目引领示范效应。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有计划地引导社会资源向优势项目流动,增强典型示范带动功能,充分发挥其集聚辐射和引领示范作用。三是加强行业协会、合作社与中介服务组织建设。积极发挥平台、纽带与服务功能,承接政府转移的职能,强化行业自律与管理,推进规范化发展,架起农民家庭经营与消费市场之间的桥梁。定期组织开展交流,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经验,带动整体发展质量。
积极推进模式机制创新。一是完善内生动力机制。积极发挥需求系统、引力系统、支持系统和中介系统的功能,着力构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建立政府投入引导、市场配置资源的发展机制,保障各利益相关者均衡发展,促进休闲观光农业由资源拉动向需求驱动转变③。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鼓励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身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挖掘自身比较优势,基于资源禀赋、劳动力水平和投资环境,确定产业发展定位,发展一批特色鲜明的品牌项目与配套产业。
二是完善投资融资机制。拓宽多元化投资融资渠道,根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通过财政投入、招商投入、项目合作、股权分置、生产与经营权分离、冠名权出让等具体实现形式,广泛集聚社会力量,鼓励农民以生产要素入股的方式参与建设,积极引导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
三是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土地是农业发展的最基本要素,休闲观光农业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应与生态效益的统一,就必须具备适度的生产经营规模,以实现规模效应。这需要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以“三权分离”为基础,破解土地流转的瓶颈,既要注重制度规范,防范土地寻租和变相圈地,又要符合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基本准则,更要尊重群众的自主选择,依法通过转让、转包、互换、入股、出租等各种具体实现形式④,促进零星分散的土地向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提供基础要素保障。
(作者分别为苏州大学博士后站博士后、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中共常州市委党校副教授;本文系江苏省委党校系统2015年度调研课题“江苏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组织创新、实现模式与政策保障研究”和环太湖发展研究中心2015年度立项课题“环太湖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农业现代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XT1525、2015HTHY58)
【注释】
①丁忠兵,纳慧:“对青海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态势分析”,《青海社会科学》,2014年第4页。
②徐丹,蒋红国,徐加宽,管红良:“常州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探索与思考”,《江苏农村经济》,2014年第8期。
③熊晓红:“发达地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动力机制研究—以浙江省为例”,《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第4期。
④王国敏,翟坤周,周庆元:“我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面临的矛盾及化解对策”,《理论视野》,2013年第8期。
责编/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