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区域聚焦 > 正文

培训机制建设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推动作用(2)

—以县域经济发展为背景

政府调控下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建设的主要策略

多元化培训投入机制的构建。加强对剩余劳动力的培训工作是促进转移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加大对培训工作的投入,使剩余劳动力更好地适应县域经济模式下的非农领域就业,大大促进富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就业⑦。在政府的调控下培训投入是指对培训资源的整合、充实与完善,既要有资金的投入,也要有政策的投入,还要有人力的投入,首先,政府要加大对培训工作的资金投入。教育资源的缺乏是影响县域范围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障碍,要提高富余人员转移就业的素质与能力,政府部门必须加大资金的投入量,各级财政部门要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强对富余劳动力培训机构的建设,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只有这样,富余劳动力才能得到比较专业的教育培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技能,以更好适应岗位的需求⑧。其次,政府要给予必要的政策与制度支持。有关富余劳动力的培训政策、培训机构的实施制度以及技能培训与企业岗位的相互对接等,都需要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下顺利实施与开展。再次,政府要加强对培训师资的选用与管理。培训师资是决定培训质量与水平的关键因素,只有加强对师资人员的配备与管理,才能使培训工作取得理想的效果。

立体化培训运作机制的构建。培训机构的选建及培训运作机制的构建需要以县域经济的产业取向、发展规模、地域特色为依据,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与职能作用发挥下,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开展与实施。培训工作的整体运作要看市场、讲供需,既要保证充足的培训资源配置,又要避免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浪费,以实现县域经济市场机制下的培训资源与培训需求的合理调节与增减。作为县域经济下的富余劳动力转移目标,政府应有效利用县域范围内既有的公办教育机构、社会办学机构及政府开办的职业培训机构,使培训工作的运作机制呈现出立体化与灵活性。

规范化培训管理机制的构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规范化管理是实现培训效益的关键和保证。针对培训的规范化管理是政府相关政策制度的贯彻过程和体现过程,需要政府相关部门通过职能作用的发挥去落实、去完成,并通过设置目标、保障实施、加强监督、定期评估及责权划分等可追溯的指标内容,来形成有利于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政府管理工作机制⑨。首先,政府要制定明确的转移就业培训目标,在富余劳动力培训的数量规模、技能科目、培训成绩等方面做出书面规定,使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培训成为政府的行政目标之一。其次,要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培训工作虽然要由学校、培训机构等去完成,但政府主导的培训机制必须由政府总体把握,并进行相应的宏观调控。再次,政府部门要对培训机构进行常规与长效性的监督检查与工作指导,对于不符合培训要求的教育机构要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对于学员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采纳,使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工作健康有序开展。最后,政府部门还要形成对培训机构绩效进行科学评价的相关制度,将常规性评价和临时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以取得培训工作的实际效果与良好结果为追求目标,做好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战略性工作。

县域经济引导与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只能对城乡交界处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起促进作用,县域经济如何发展,富余劳动力如何转移,转移就业之前的培训如何进行,都应在政府部门的宏观规划与职能作用下交由市场来进行。只要政府的调控方向正确明晰,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一定能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来促进改革的优化发展,使县域范围内的经济建设、人才培养及城镇化推进等都能跨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进程中。

(作者单位:中共盐城市委党校)

【注释】

①③范仲文:“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商场现代化》,2006年第6期。

②④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调研组:“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中国经贸导刊》,2005年第17期。

⑤⑥朱占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影响因素与内在激励分析”,《教育与职业》,2013年第20期。

⑦田晓丽,尹航:“县域经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研究”,《人民论坛》,2010年第23期。

⑧李红星,于洪娜:“政府主导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⑨刘华:“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机制的建立”,《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第9期。

责编/张蕾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城乡   一体化   机制   作用   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