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际媒体是构建南海问题国际舆论的主要依托。国际媒体作为一个新的影响因素进入南海问题以来,先后有上百家媒体成为南海问题的重要国际传播源。这种国际媒体对南海问题国际舆论的塑造是中国南海维权必须面对的客观环境,也是探索中国南海问题主张实现有效国际传播,产生正向国际传播影响力的基础。在2009年之后,国际媒体关于南海问题的报道数量急剧增加。中国的国际媒体力量与美国及其盟国的整体力量相比,仍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欧美澳、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政策和立场是当前南海问题国际舆论的主流。
【关键词】南海问题 南海维权 国际媒体 国际话语体系 舆论环境
【中图分类号】D8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5.20.006
国际媒体报道南海问题的基本态势
国际媒体是国际社会获得有关南海问题基本信息的重要途径。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南海问题的传播媒介已经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向互联网、电子杂志、大众社交传媒等不断延伸。新闻报道的即时性不断增强,角度也更加丰富。对于南海问题在各类媒体报道中的分布情况,本文以Lexis Nexis新闻数据库为资料来源进行统计。Lexis Nexis新闻数据库是当前国际新闻媒体统计南海问题相关新闻报道最全的数据库。该数据库收集和整理了全世界绝大部分英文媒体关于南海问题的报道和评论。在新闻资讯方面,包含了350多种报纸、300多种杂志和期刊以及600多种新闻简报。
国际媒体报道南海问题的总量分析。笔者以对南海问题有关键性影响的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开放签字为时间起点,对“Lexis Nexis”新闻数据库从1982年到2014年所有数据中有关“South China Sea”“ Spratly Islands”“Paracel Island”“Scarborough Reef”(西方关于黄岩岛的惯用法)“Huangyan Island”“Mischief Reef”“Military”“oil”“drilling platform”等涉南海问题的所有词频进行分别检索、交叉检索,对相关信息进行全面检索,以相关性为依据选取11775份作为观测“南海问题”这一主题的数据源。经分析,在国际主流媒体关于南海问题的报道类型中,报纸和以报纸内容为基本来源的新闻转录是国际传媒平台报道南海问题的主要类型,其所占比例高达86%。报纸关于南海问题的报道数量不仅在所有报道类型中占到多达一半的比例,而且其内容也成为其他媒体报道的重要信息来源。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报纸媒体与其他媒体相比拥有一系列优势。
首先,报纸媒体、尤其是一些著名的报纸媒体,在南海周边国家都拥有新闻采集分站,可以就近接触并获得关于南海问题的最新情况,其新闻采编能力完全能与一般的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媲美。这使得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在报道南海问题时,经常引用来自报纸媒体的信息。其次,众多的报纸媒体本身已建立了网络版的信息发布平台,使得报纸媒体的内容进一步向网络媒体扩散。报纸媒体的网络版内容在保持其一贯的专业性的同时,提高了报道内容的时效性和丰富性,这使其内容成为其他网站和电视媒体积极引用的信息来源。因此,从报纸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的内容上来看,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引用和重叠的情况,网络媒体、电视媒体等在报道南海问题时大量引用来自于报纸媒体的内容。本论文对国际媒体的相关研究将以报纸媒体为例。
通过对上述11775份数据源的统计分析,以时间为线索,形成1982年至2012年国际主流媒体关于南海报道总量逐年变化趋势图(见图1)。
相关数据显示,在2009年之前,国际媒体对南海问题的关注度虽略有起伏,但一直维持在一个相对降低的水平。从2009年开始,国际媒体对南海问题的关注度呈现出极其快速的上升趋势。除了国际媒体从报纸媒体、电视媒体到网络媒体的发展对国际传播能力本身的扩容而产生的影响之外,这一上升趋势与2009年美国高调介入南海地区事务,越南在2010年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期间配合美国将南海问题推向国际化,在国际政治和国际舆论层面将南海问题炒热成为热点问题的过程基本吻合。媒体对南海问题的关注度在2011年和2012年达到历年来的最高点。这反映出美国、越南、菲律宾等国炒作南海问题的企图获得了一定成功。当然,国际媒体关注度的上升也与这两年先后发生中越割缆事件、中菲黄岩岛事件有关。
国际媒体对涉南海问题主要国际会议的反映。国际热点问题是国际媒体报道的重点。自2009年南海问题成为国际热点问题以来,东盟系列会议、香格里拉对话会议等地区重要国际会议先后成为讨论南海问题的重要舞台。这些重要的国际场合不但成为美国、越南、菲律宾等国南海政策与南海主张向外散播的主要平台,而且成为南海争端国家彼此之间政策交锋,以及美国介入南海问题的主要场合。基于这些会议本身的重要性、南海问题的敏感性、南海各国政策交锋的特殊性,国际媒体对这些会议有关南海问题的相关讨论、信息传递、时事评论也迅速增加。
东盟外长会议、东盟地区论坛、东盟峰会和香格里拉对话会议是南海问题四大国际政治传播平台。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国际媒体既已关注到了上述四大国际政治传播平台。与南海问题及相关媒体关注度的发展状况类似,国际媒体对这四大国际政治传播平台涉南海问题的媒体报道数量也发生了相似的变化。
关于东盟外长会议涉南海问题的新闻报道始于1992年。当年,东盟首次发表《东盟南海宣言》。新闻报道数量在2009年之前虽略有起伏,但一直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报道数量从2010年越南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将南海问题纳入东盟外长会议议程开始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势头。2012年4月的中菲黄岩岛事件和7月份东盟外长会议因为在南海问题上的分歧导致首次未发表联合声明的事件,使得国际媒体关于东盟外长会议涉南海问题的报道数量达到历年来的最高值。2013年和2014年的报道数量虽有所降低,但与历史数据相比,仍然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
东盟地区论坛成立于1994年,但东盟地区论坛涉南海问题的新闻报道从1988年就开始出现。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因为领导人在1994年之前就已经开始提议建立东盟地区论坛,而媒体把它与南海问题联系起来。其中,1988年至1991年都是1篇,1992年是3篇。1993年,东盟正式提议建立东盟地区论坛,这一年的报道数量迅速增加到23篇。在1994年正式举办东盟地区论坛的一年中的报道数量是44篇,这表明东盟地区论坛在成立之初就被媒体普遍与南海问题联系起来。其历年的报道数量变化曲线与东盟外长会议的变化曲线基本吻合。在2009年之前,报道数量一直处在一个较低的位置。在2010年经历了迅速的增长,在2011年达到最高值,随后一直处在相对较高的位置。
东盟峰会涉南海问题的新闻报道首次出现在1987年。报道数量在2009年之前一直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位置。随后,报道数量在2010年经历了一个急剧地增长过程,并在2012年达到历年来的最高值。这一变化趋势与东盟外长会议和东盟地区论坛的趋势基本吻合。
香格里拉对话最早开始于2002年,最初的关注点是阿富汗问题、反恐问题和朝鲜问题等。南海问题一直到2010年才开始成为香格里拉对话的重要话题,媒体对香格里拉对话涉南海问题的报道数量也在2010年经历了一个急剧增长的过程,在2011年和2012年达到较高的水平,并在接下来的年份里一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之上。这与东盟系列会议涉南海问题新闻报道数量的变化是一致的。香格里拉对话涉南海问题的报道数量在2014年达到了历年来的最高值。2014年报道数量如此之多,主要是因为在香格里拉对话举办期间,中越正在南海的西沙群岛因为981钻井平台事件而进行激烈的冲突。越南防长利用在香格里拉对话发表演讲的机会,对中国进行指责。美国和日本等国的官员也指责中国试图改变南海现状。与会的多名专家学者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王冠中发表演讲后,对中国的南海九段线进行了连番提问,质疑其合法性,王冠中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各国官员围绕南海问题进行的互动使得南海问题成为2014年香格里拉对话会议的热点问题,这为媒体报道提供了素材。2014年香格里拉对话涉南海问题的新闻报道数量达到一个新的峰值。
通过对东盟外长会议、东盟地区论坛和东盟峰会涉南海问题新闻报道的数量统计显示,从2009年开始,涉南海问题新闻报道数量经历了一个急剧的增长势头,并在2011年和2012年达到历年报道数量的最高值,随后一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之上。香格里拉对话涉南海问题的报道数量同样在2009年之前一直处在较低的水平,在2010年经历了急剧的增长势头,并在2014年达到历年来的最高值。这一趋势与2009年之后国际媒体对涉南海问题的新闻报道数量趋势,以及2009年之后美国奥巴马政府推行的“重返亚太”和“亚太再平衡”政策并联合菲律宾、越南等国炒作南海问题的趋势完全吻合。
涉南海问题国际媒体的地缘分布状况
国际媒体对南海问题的关注在2009年之后迅速升温。这些国际媒体在地理分布方面,呈现出比较典型的不平衡特征。
南海问题主要国际媒体的分布状况。通过对多年来关注南海问题的国际媒体进行筛选和比较,英国的BBC(40.9%),香港的《南华早报》(13.7%),新加坡的《海峡时报》(11.0%),美国的《纽约时报》(3.5%)、《国际纽约时报》(2.9%),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2.9%)、《堪培拉时报》(2.9%),马来西亚的《新海峡时报》(2.9%),等媒体是所有国际媒体报道南海问题最为集中的几家媒体。其中,来自欧美国家或者欧美国家盟友国家的媒体占所有媒体的大约64.1%(新加坡媒体的南海问题立场基本与美国南海政策趋同,故统计纳入西方数据)。媒体的相对多数属于美国及其盟国英国、澳大利亚,以及日本等国。南海问题相关国际媒体所在国在地理政治的属性上基本呈现出以欧美国家为主的不平衡分布现象。
南海问题国际政治平台信息源的国家分布状况。在东盟外长会议涉南海问题新闻来源统计中,英国的BBC作为全世界著名的国际媒体,在报道数量上远远领先于其他媒体。日本和美国的媒体在报道总量上也位居前列。亚洲国家中,泰国有两家媒体进入前10名,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也各有一家媒体进入前10名。
东盟地区论坛涉南海问题新闻来源统计中,欧美国家的优势同样明显。南海权益声索国中,只有中国的China Daily进入了前10名,但位于最后一名。
在东盟峰会涉南海问题的新闻来源中,与东盟外长会议和东盟地区论坛的趋势基本一致,依然是欧美国家为主,英国的BBC、法国的法新社、美国的美联社等都是重要的新闻来源。泰国、新加坡等国的媒体紧随其后。中国的媒体没有进入前10名。
新加坡是香格里拉对话的举办地。香格里拉对话会议涉南海问题报道的新闻来源中,新加坡的《海峡时报》排名第一。美国和中国各有两家媒体进入前十名。这与近年来在香格里拉对话上,美国和中国就南海问题进行了多次交锋,进而成为香格里拉对话会议焦点的情况相吻合。
关注南海问题国际政治平台相关国际媒体的地区分布。2009年以来,南海问题国际传播与东盟系列会议、香格里拉会议对南海问题的关注形成相互推动的正向发展关系。国际媒体对南海问题的追踪与国际政治平台对南海问题的讨论共同促成了南海问题国际热点发展的趋势。然而,国际媒体的地理属性和主流对南海问题国际传播的影响却极不平衡。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南海问题相关媒体的地区属性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从国际媒体的地区分布角度考察,世界各地媒体关于东盟外长会议涉南海问题的关注程度是不同的(见图2)。报道数量上,亚洲媒体最多,接近总量的一半。北美地区和欧洲地区位居第二和第三的位置,其余地区的报道数量非常少,非洲地区报道数量最少,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东盟地区论坛涉南海问题新闻报道在世界各大地区的分布数量的趋势与东盟外长会议的数量分布基本一致。亚洲地区的报道数量基本为第二名北美和第三名欧洲报道数量之和。除上述三大地区外,世界其他地区的报道数量明显减少。
东盟峰会报道南海问题的趋势与东盟外长会议和东盟地区论坛的趋势同样是一致的:亚洲地区的报道量排名第一,其数量与北美和欧洲的报道数量基本相同。其他地区的报道数量在总量中的比例低于10%。
在世界各大地区的数量统计中,香格里拉对话会议涉南海问题报道数量分布与东盟系列会议的特征基本一致。亚洲地区的报道数量远远超过其他所有地区报道数量之和,排名第二的是北美、欧洲和中东地区。
上述对国际政治传播平台涉南海问题新闻报道数量在世界各大地区的分布情况的统计分析显示出基本一致的分布特征。亚洲媒体的报道数量排名第一,约占总量的一半。北美地区的报道数量排名第二。欧洲地区排名第三。然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亚洲的报道数量虽然最多,但是这一报道总量与南海地区形势的发展对亚洲国家有直接的影响有关,也与亚洲本身国家数量有关。相对于亚洲,北美只有美国、加拿大两国,欧洲关注南海问题的英法德等国媒体主流观点与北美等国基本一致。此外,考虑到亚洲国家中的菲律宾、越南、印尼、新加坡等国在2009年美国高调介入南海地区事务以来将美国南海政策主张作为本国南海政策主张的重要内容等现实情况,基本可以判断,南海问题国际媒体主流观点的信息源来自于美国影响下的西方世界。
亚洲媒体对南海问题国际政治平台报道的国别分布。根据上述统计分析,在亚洲各国和地区中,泰国、日本、新加坡的国际媒体报道数量占有明显优势。其中,泰国是东盟和中国南海问题的协调国,对可能影响东盟与中国关系的南海问题极为关注。新加坡则基于对南海地区安全问题的关注以及美新战略安全关系的发展而希望在南海问题上能够有自己的声音。日本与中国是地区战略格局的竞争对手。日本与东南亚国家长期保持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南海地区航道的安全对日本经济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加上美日同盟在美国借南海问题“再平衡”亚洲战略格局方面的推动,日本成为南海问题的重要关注国。此外,英语是新加坡、印度、菲律宾等国的官方语言。语言的便利也增加它们向国际社会传达本国南海政策的机会。中国在报道总量上排名第四,在南海各声索国的排名中是第一位。这说明我国的媒体在报道南海问题时是积极的。需要说明的是,越南虽然不是前15的国家,却是南海问题国际媒体关注的新闻热点的重要源头。越南的南海主张与举措绝大多数都是亚洲上述前15国媒体报道的重要内容。
东盟地区论坛的参与国包括亚太地区及欧美的主要国家。这一论坛是美国、菲律宾等国增加南海问题国际化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国就南海权益问题而与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各国进行博弈的重要场合。中国在亚洲各国和地区的东盟地区论坛涉南海问题新闻统计中排名第一。这说明中国媒体非常关注在东盟地区论坛上提及南海问题的各类新闻。除中国外,泰国、新加坡、日本的报道数量仍然占据重要位置,基本延续了关于东盟外长会议的报道趋势。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分别位于第7和第8的位置。尽管越南本国仍然缺乏足够多的新闻报道数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越南在地区论坛上配合美国、菲律宾共同针对中国的声音对各国媒体报道内容的影响却是非常大的。
泰国、新加坡和日本在报道东盟峰会涉南海问题的数量上占据前3名。中国的报道数量排在第5的位置,但与第2到第5位的差距并不是很大,基本处于第二梯队。中国的报道数量没有像东盟地区论坛那样占据第一的位置,可能是因为东盟峰会的领导人对南海问题的讨论相对较少,对中国的指责也较少。此外,中国的最高领导层成员并不参加东盟峰会,这也可能是中国媒体报道东盟峰会涉南海问题相关内容较少的原因之一。
在香格里拉对话会议在亚洲各国和地区新闻报道南海问题的数量统计中,新加坡报道的数量,比第2位中国、第3位印度、第4位巴基斯坦的数量总和还要多。泰国的报道数量仅排在第7位,而日本的报道数量甚至低于伊朗媒体对香格里拉对话会议涉南海问题的报道数量。结合中国媒体在报道东盟地区论坛上的数量优势似乎可以推断,中国媒体报道相关南海问题国际政治平台信息的选择与中国是否有重要官员参与,并在涉南海问题的国际会议上发声有关。
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媒体在国际政治传播平台涉南海问题报道的总体数量上,泰国、日本、新加坡和中国的排名靠前。泰国、日本、新加坡三国的报道数量总和远远超过中国。从报道的内容上分析,这三个国家的国际媒体在报道内容上与美国、菲律宾、越南等国对南海问题的主张非常相近。新加坡、印度、菲律宾是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国内媒体与国际媒体的界限并不非常明显。这增加了这些国家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的基数。
中国在东盟地区论坛涉南海问题报道中占据第一名的位置。作为在南海问题上最为重要的多边安全合作平台,东盟地区论坛上的观点交锋对南海问题国际舆论具有广泛的影响。参加东盟地区论坛的中国外长多次借助这一平台向国际社会宣传中国的南海政策和立场。然而,中国的国内媒体与国际媒体有着明显的语言差异。国内媒体对南海问题的大量报道根本无法通过相对狭窄的国际媒体途径在国际社会得以展示。与中国类似,越南虽然在炒作南海问题,增加南海问题地区化、国际化水平上投入颇多,但越南同样存在国内媒体和国际媒体语言差异的短板。其政策主张的国际传播能力同样有限。
南海问题相关媒体地理分布与国际话语体系的不平衡结构。南海问题是亚洲事务。南海周边国家如中国、菲律宾、越南、泰、新、马、印尼均为有国际传媒能力国家。日本、印度、韩国对南海航线的关注及对南海周边国家的重视直接影响着这些国家对南海问题的基本态度。北美只有美国、加拿大两国。南海问题是美国再平衡亚洲的战略抓手。美国的政策是通过南海问题分化东亚国家,阻碍或者延缓东亚地区经济、政治等一体化的进程。欧洲地区的报道集中在法、英、意、俄、德等国在南海有石油等商业利益的国家中。这些国家对南海地区事务的关注在美国南海政策当中得到全方位的体现。
亚洲英语国家与欧美英语国家之间存在历史和现实联系,其观点相似度和一致性高于亚洲内部国家。亚洲国家内部因南海争端的对立、各自区域战略目标的对立(如中日)而导致的观点对立、冲突等问题远远超出他们与区域外国家的矛盾。
英语是当代国际媒体最主要的语言。欧美菲印等英语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一致性,以及越南、日本等东亚国家支持英语国家南海主流观点的倾向性构成了当代南海问题的国际媒体话语权的基础。这一基础在美国重返和再平衡亚洲的过程中得到集中的体现。美国主导世界舆论能力也在南海问题国际舆论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国际媒体对南海问题的关注点及其变化趋势
通过前两部分的分析可以看出,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开放签字以来,南海问题的国际舆论问题就已经出现。然而,国际舆论形成对南海问题的主流观点并影响南海问题的发展则主要是2009年以来的事情。2009年美国高调介入南海地区事务,菲律宾、越南等国联合美日等区域外大国炒作南海问题,并企图推动东盟以整体的力量向中国施压。这一过程中,美国所宣称的航行自由问题,美国与东盟关注的DOC(《南海地区行为宣言》英文缩写DOC,下同)和COC(《南海地区行为准则》英文缩写COC,下同)问题,以及中国的九段线问题等先后成为国际媒体对南海问题的主要关注点。
南海地区的航行自由是美国南海战略利益的重要体现。美国对南海地区航行自由权利的声索主要用以军事目的数据探测而非一般科学研究的数据收集。美国的这一做法即便在美国学者看来也存在相当的不合理性。然而,美国却以本国没有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由对中国所主张的南海地区专属经济区海域和空域的管辖权提出质疑和批评。由于该问题同样关乎印度、日本、欧洲国家,以及东南亚南海权益声索国与中国争夺南海权益的利益,因此成为南海问题的国际媒体的重要关注点之一。
国际媒体对南海的航行自由问题的报道数量在2009年之前一直维持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上。在2009年美国奥巴马政府开始插手南海事务后,国际媒体对航行自由的关注度迅速增加,并在2010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宣布“美国在南海的航行自由上拥有国家利益”后,国际媒体对南海航行自由的报道数量达到历年来的第一个高峰。随后,关于航行自由的报道数量因为中菲黄岩岛危机,在2012年达到历年来的最高值。
国际媒体对DOC和COC的关注度在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后,基本呈现一个不断上升的趋势。从2009年开始,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012年中菲黄岩岛争端使得尽快落实DOC和达成COC的需求更加迫切,媒体的报道量也急剧上升。2013年,东盟先是在内部就COC的基本条款达成了一致,在菲律宾和越南的推动下企图迫使中国接受。在中国坚决反对后,中国与东盟在落实DOC框架下开始了COC的磋商。2013年一系列围绕DOC和COC发生的事件为国际媒体报道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使得国际媒体相关的报道达到历年来的最高值。
国际媒体对中国南海九段线的报道数量有两个高峰。一是2007年前后,一是2014年前后。在2007年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国际媒体对中国南海九段线的关注度一直维持在一个较低的位置。2006年菲律宾成为东盟轮值主席国,2007年中国和越南的政府船只在南海发生冲撞事件。在这两年,菲律宾和越南联手对中国的九段线提出质疑,造成了国际媒体报道九段线的第一个高峰。2013年菲律宾将中菲南海争端提交国际仲裁后,九段线就成为菲律宾、美国等国集中批评中国的焦点。尤其是2014年美国多位高官公开宣称中国的九段线不符合国际法,直接造成了国际媒体报道数量在2014年达到历年来的最高值。
国际媒体对上述关注点的报道数量在2009年前后经历了显著的增长,并在近几年一直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上,这与菲律宾等国炒作南海问题、增加南海问题地区化和国际化的趋势是一致的。从这些媒体热点问题的内容考察,航行自由、DOC和COC等问题主要体现了美国等域外国家和东盟对南海问题的利益和政策需求,对九段线的关注则体现了这些域外国家和东南亚国家对中国权利主张的抵触。从而,中国南海主权主张和南海利益在国际媒体上基本处于被贬抑的状态。
结论
综上所述,国际媒体关于南海问题的报道数量在2009年之前一直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在2009年之后,国际媒体关于南海问题的报道数量急剧增加。因为美国联合菲律宾、越南等国的联合炒作,南海问题成为东盟外长会议、东盟地区论坛、东盟外长会议和香格里拉对话会议的重要议题,而这些会议也成为国际媒体报道南海问题时重要的信息来源。
从数量角度考察,亚洲各国的国际媒体在报道数量上远远超过北美和欧洲地区的数量。但在单一的媒体影响力上,英国的BBC与美国的媒体仍占据优势地位。中国的国际媒体关于南海问题的报道数量在所有南海声索国中排名第一。但是,考虑到当前中国在南海问题方面与域外国家和菲越等权益声索国的对立立场,中国的国际媒体力量与美国及其盟国的整体力量相比,仍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
从数据统计分析的结果看,欧美澳、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政策和立场是当前南海问题国际舆论的主流。美国、日本与东盟国家对南海问题相关原则的讨论和对中国南海权利依据批评的主要内容是2009年以来国际媒体对南海问题的主要关注点。这种主流媒体、媒体主要关注点的不均衡分布是中国当前南海维权国际舆论环境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也是2009年后中国南海维权国际压力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南海问题主张的国际传播战略与国际话语权体系研究”、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重大项目“中国南海问题主张国际传播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分别为:14ZDB164、CAMAZDA201407)
责 编∕马冰莹
Evolu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Public Opinion Environment for China to Safeguard Its Right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Based on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Media Reports on 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 Since 1982
Ju Hailong
Abstract: International media is the main force creating the international public opinions about 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 As a new factor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 about one hundred international media agencies have become the important channel for distributing information on 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 That international media creates the international public opinions about 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 is what China must face when safeguarding its right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is the basis for exploring on how to achieve effectiv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produce a positiv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in respec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 After 2009, the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media reports on 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 ha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Comparing the international media strength of China and the US and its allies, China is still in a weak position. The policy and stance of Europe, the US, Australia, and the ASEAN countries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 are now the mainstream opinions on 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
Keywords: 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 safeguarding right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international media,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system, public opinion environment
鞠海龙,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导,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兼职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海权战略与南海问题。主要著作有《中国海权战略》《中国海权战略参照体系》《亚洲海洋战略》(译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