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粹主义唯民是从、拜民崇民、鼓动干预,是异化歪曲了的民主
网络民粹主义往往打着民主旗帜,带来遵从大多人选择的民主“假象”,虽然在客观上,对于提示防范社会不公、监督权力与精英,倡导尊重民众参与和创造精神,有着合理和建设性的一面。但其危害性也不可小觑。不仅可能强化一些人对民主与政治文明的曲解与误读,而且,一旦放任民粹的暴力,往往带来无视法律、轻视制度、玩弄“权术”、误导民意的后果,甚至导致社会退步和以暴易暴的恶性循环。
而从技术功能角度看,互联网新媒体赋予民粹主义以天然的生成基因和置换可能。平等、赋权、去中心化、互动削弱了中心制控,由主流意识形态与组织机构、媒体垄断的话语操控局面不再,大众参与者进而凭借自由发言的机会和空间挑战权威基础、质疑传统的合法性。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最快捷的方式在更广大的社会舞台上发表言论,海量信息通过手机、电脑等新媒体终端传播,为民粹主义干涉社会提供了绝佳的工具便利与资源。而近年来,移动网络、微传播、朋友圈强势传播的话语环境,更使网络成为具有强烈社交关系色彩、协作创意的自媒体,理性和狂欢式语言更容易在这里找到立足之地。
同时,虚拟民粹主义思潮也是中国转型社会生活和现实需求的一种网络折射。经济发展的速度以及地区分布、规模效益等的不均衡,带来了社会贫富分化等问题,为网络民粹主义的滋生提供了新的土壤,有人认为在中国已形成“精英-大众-底层”三层基本阶层结构,三者在社会系统中资源占有、支配地位和运作分配上差异拉大,产生“主导权博弈”的格局关系,与此相伴生的道德失范、心理失衡、腐败蜕变等弊病,成为网络民粹主义生长的温床。同时,也应该看到,错综复杂的转型期,政府治理体系还处于改革阶段,现代法治体系也尚需建成完善。种种因素纠结作用,社会矛盾难以避免,强化了一些人的被剥夺感和不公正感,网络民粹主义也易于借机“出头”。
更值得注意的是,从表面上看,网络民粹主义以民主的“同胞兄弟”面目出现,往往具有迷惑力。比如看上去,不管其形式怎样花样翻新,却总不离一个基本议题:诉诸民众,回到民众。但是如果揭开民粹主义貌似民主的帷幕,其实质却与真正的民主谬之千里。它会以道德为由亵渎法治,它会籍民意之名行霸权之实,它号称公平公益却不时抛去程序正义,它看似强调公民参与却常以极化思维展开斗争动员,驱使民众盲从于“多数人即正确”、“多数人暴政”的非理性观念和行为。无论是话题讨论,还是立场的形成,在诸多的网络舆论中,所谓的草根意志在民粹主义的无政府话语喧嚣中,总是以“民众”的名义占据舆论制高点,以“多数人”正义、“弱者思维”、“百姓立场”企图成全其合理性,并通过煽动手段强化其向现实转化。一旦对网络民粹主义疏于防范或管理,很容易引发舆论之祸或现实动荡。因此,究其实质,民粹是异化歪曲了的民主。唯民是从、拜民宠民、鼓动干预下的网络民粹主义,在草根性、非理性、非主流之下,投射的正是“集权操纵”的波诡云谲,其危害必须引起足够的警惕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