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信息管理的战略方向
面对互联网推动的社会变革,互联网治理关系到能否维护、改善和促进社会秩序与环境的良性发展。互联网治理的基础是网络信息管理。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它们在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矛盾性,这种矛盾性使得网络信息管理不得不常常面临两难的选择。实事求是地认清网络信息管理在法规、管理制度和具体技术手段方面存在的问题,才能在理性的基础上,系统和全面地思考网络信息管理的战略方向。
首先,互联网的身份管理需要我们将对互联网产业结构和公民隐私安全的潜在影响纳入身份管理制度的设计之中,确保不会因为解决一个旧问题而引起更为严重的新问题。网络自身具有的相关性和外延性使得关键性的信息资源容易积聚在某一个节点。譬如前面我们谈到,采用手机确认网上身份使得电信服务提供商无意间成为了连接网络人口和现实人口的枢纽;提供搜索引擎服务、网上社交平台以及电子交易市场的机构成为了互联网信息的聚集地。由于互联网的安全受制于网络的最弱节点,这种垄断性的产业结构最易成为网络攻击的目标,从而增加了网络安全的脆弱性。不仅如此,这些节点还承载了自身产品和服务之外的社会责任。譬如,电信服务涉及到移动通信服务以外的维护用户网络身份安全的责任;搜索引擎涉及到提供关键字相关的网络资源链接以外的信息内容的净化;网络社交媒体涉及到支撑用户信息交流之外的防止网络欺诈和防范极端恐怖主义活动的责任。经济学的外延性理论和道德危机理论告诉我们,仅仅依靠市场的运作机制,要么会带来资源供给的不足,要么会增加社会成员的总体成本,而无法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此外,单纯依赖政府的强制手段,无法充分利用和发挥企业与公民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导致管理成本极高而运行效率较低。互联网的身份管理在战略上需要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的双重结合。
其次,实现网络空间法治化的必要条件是增强法律对网络犯罪的震慑作用。这不仅需要建立并健全针对国家内部网络犯罪的司法体系,同时需要我们国家能够合理布局,有选择性地制定有利于长期发展的国际合作战略。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成为国际网络犯罪的避风港。不仅如此,实现网络空间法治化意味着,在没有国界的虚拟空间保障国家的信息安全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互联网已经不只是一个工具,它承载着一个国家的信息资源。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不断打破原有的信息资源布局,还在此基础之上诞生新的资源配置格局。这就要求我们在网络空间法治化的方向上具有前瞻性,在社会、政治、经济的大背景下深入理解技术发展的内涵,主动参与并推进虚拟空间的规则制定和顶层设计。
最后,网络信息审查的复杂性一方面需要我们抛弃孤立的、静态的思维方式,从系统的层面、以关联的方式、沿着时间轴动态地分析互联网中存在的不同类型的信息内容;另一方面则需要我们提升信息审查系统的数据处理、分析、学习能力,特别是在大数据环境下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增强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能力、多媒体信息的识别和处理能力、多数据源联合的洞察力。这不仅需要在硬件和软件上的投入,更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战略眼光、敏锐洞察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数据科学家充实到互联网治理的队伍中来。
(本文作者分别为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本文获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立项批准号分别为:71271095,71371082,71332001,7153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