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预测
物价涨幅保持在1%左右
本报记者陆娅楠
核心提示
PPI继续为负的趋势难以改变。今年经济增速保持在6.5%以上的可能性非常大。不会出现通缩
2015年,我国物价走势平稳且涨幅一直在低位徘徊,但是在网友调查中,“2016年物价会不会涨”依然成为第一关注热点。
“总体来看,在多方力量的作用下,CPI在1%左右、保持基本平稳的可能性较大。”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表示,CPI走势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食品价格,尤其是粮食、猪肉和蔬菜价格;二是受人工成本影响的服务价格;三是与消费相关的上游的工业品生活资料价格。由于2015年粮食再获丰收,猪肉价格回涨到位,2016年食品价格保持平稳的可能性较大,偶尔会受蔬菜价格的波动影响。鉴于人工成本的刚性上升,服务价格总体呈现温和上涨态势。上游工业品生活资料价格仍处于温和回落趋势,对CPI会产生轻微下拉作用。
除了CPI,已经连续46个月同比下跌的工业生产者价格(PPI)也牵动人心。潘建成认为,从走势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仍呈弱势整理,国内资源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产能过剩依然十分严重,PPI继续为负的趋势难以改变。
那么PPI“跌跌不休”,CPI又持续低位,这是否意味着今年我国有可能要进入通缩阶段了呢?潘建成分析,我国曾于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出现过比较明显的通缩,突出表现在居民消费价格与工业生产者价格双双持续下跌。当前情形的最大区别是尽管PPI连续46个月为负,CPI依然保持1.5%左右的温和上涨,可见的未来也不大可能出现下跌。“这种情形不符合‘物价持续的全面的下跌’的基本定义,所以我不认为中国经济出现通缩。”潘建成说。
“对通缩的担忧关键还是对物价下跌背后经济衰退的担忧,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为6.9%,2016年增速保持在6.5%以上的可能性非常大,这一增速在全球凤毛麟角,完全不符合经济衰退的定义。”潘建成说,当前中国经济的问题与亚洲金融危机出现通缩期间的情形有很大的不同:当时主要表现为总需求不足,失业压力巨大;当今则为供求结构性失衡,失业压力不大。“通缩是一个总量概念,当前突出的结构性问题不能用总量办法解决。根本化解之道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同时加大力度降成本、补短板,为增长创造更有力的环境并增强直接动力。我认为,不一定要时时处处追求经济结构调整与总量平稳增长之间的平衡,一时、一地、一事的失衡没有关系,如果因此能换来长期的平稳健康发展,这样的失衡可能就是我们需要付出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