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供水华北平原的综合功效
南水北调提供丰富的优质水源,可从根本上缓解京津冀豫华北平原受水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状况,改善沿线用水水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同时,可将受水城市挤占的农业、生态用水归还于农业与生态,增加农业与生态供水,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而且,通过调水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改变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平衡状态,促进全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⑧
有效满足城市用水,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华北平原城市水资源严重短缺,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城市规模扩大,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不少城市为发展经济以牺牲当地水资源为代价,过量或超量开采地下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大量补充了华北平原城市的水资源供应量,解决受水城市的工业、居民生活和城市环境用水。南水北调一期工程每年为京津冀豫受水城市及相关地区供水约95亿立方米(二期工程建成后供水将达到130亿立方米左右),可从根本上缓解沿线受水城市水资源不足问题,为沿线地区加快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促进城市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质量,以用水水量的适当增长和水质的改善为前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是华北受水区居民改善生活质量、推进文明生活方式的迫切需要。根据工程水资源总体规划,依据确定的工业、居民生活和环境用水标准,南水北调工程完全通水后,沿线城市用水问题会得到基本解决。另外,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有效解决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对人畜不利的有害物质的自然水等问题,大大提高了当地居民和牲畜的饮水质量。
推进生态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建设质量。建设生态城市,是新常态下我国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南水北调提高了华北水体环境容量,非常有利于水污染的防治。水是生态的源泉,也是生态建设的保障,城市发展与水休戚相关。华北平原的城市几乎都属于严重缺水的城市。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为沿线建设生态城市带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南水北调中线城市带突出地表现为以供水干渠连接的特征,可使城市自然水体所需水量得到有效恢复,为营造水体、清污等城市环境建设和治理保证了水源,城市绿化、自然景观用水得到必要供给,这将大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条件,满足人们对生态环境越来越高的要求,也可使地下水水位保持在自然状态上,逐步消除地下水漏斗现象,解决受水区地表沉降问题。事实说明,南水北调中线通水一年来,沿线城市地下水位得到了明显回升。⑨
国家确定南水北调,要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指导方针,这就迫使各地必须努力解决本地的环境污染问题,因而促进了污染治理和环境建设。国家要求南水北调工程建立一种科学、严格、高效的城市供水管理制度,把沿线各城市的生态系统放在南水北调干渠流域大生态系统的整体来看待,这客观上督促沿线城市必须改善城市建设和管理,使之符合新型城市化发展的要求,这无疑将给京津冀豫沿线城市化质量的提高带来持久的动力。根据工程用水规划,现有的地下水将基本不允许开采使用,地下水自备井将被取消,因而城市地质灾害将逐步降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