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国家治理研究院> 正文

“以善治村”村庄治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福建省柘荣县楮坪乡仙岭村位于104国道旁,村庄面积3665亩,人口184户共737人。近年来,该村坚持以文兴村,以善治村,大力弘扬中华“善”文化,号召村民树立“慈善”、“孝顺”理念,有力推进了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的中华“善”文化村建设,启迪了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思路。

建立“以善治村”村庄治理模式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中华民族历来乐善好施、扶贫济困、孝敬父母。仙岭村建设“中华慈孝村”主要以该村历史和当代的两位村民为代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慈善代表人物:七品冠带,德义兼隆的明朝慈善家郑宗远。郑宗远(1471-1559年),字思明,号乔岳,仙岭村人。他年轻时就善治其家,勤创家业,富甲一方,但他富而好施,尤其热心公益事业。他将全部家产都用之于扶世济贫修路架桥,深得世人传颂。郑宗远开凿一条贯穿柘荣—福安—寿宁的石路数百里,修建花桥、通济桥、利济桥、局前桥等多座桥梁以及凉亭10多座,建渡口,置渡田,盖渡寮,免收渡费。修路路途之长,桥亭之多,修路之艰巨,为全省独有,全国少有。嘉靖十四年(1535年),明世宗朱厚熜为其钦谕恩赐七品冠带荣身,旌奖匾额“德义兼隆”。郑宗远事迹陈列馆2013年被宁德市慈善总会授予“宁德市慈善文化教育基地”。郑宗远民间传说2015年被宁德市人民政府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孝道代表人物:变卖家产,救治父亲的当代孝子郑祥鹤。郑祥鹤,郑宗远后裔,仙岭村人。为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与年幼的弟弟妹妹,他放弃上大学深造的机会和音乐梦想,背井离乡打工赚钱,照料母亲十载;为全力救治不慎坠崖而生命垂危的父亲,他不惜变卖家产,再次变得一贫如洗。他是大家心中的孝子,他把苦难当作历练,勇承重担;他将孝心举过头顶,尽心侍奉;他用行动诠释“孝道”,高树尽孝标杆。他的事迹先后被《福建日报》、《闽东日报》、《宁德晚报》报道。2013年底,他被宁德市评为第三届道德模范(孝老爱亲模范),2015年4月又入选中央文明办、福建文明办“身边好人”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

为进一步弘扬村民的传统美德,村委会本着“长期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提出对全村3600多亩土地的开发方案,重点建设郑宗远道德林、慈善茶观光园、慈善路、慈善文化广场、慈善湖、慈善井、慈善溪、慈善桥、慈善亭、慈善墙等20多个景点。此外,村委会还计划通过每年农历四月初九(郑宗远诞辰日)举办郑宗远慈善文化节(现已连续举办三届),着力打造集观光、旅游、瞻仰、教育实践为一体的“中华慈孝文化园”,建设乡村旅游特色村。

开展“以善治村”村庄治理模式的主要做法

仙岭村大力弘扬中华“善”文化,有力促进了村庄经济发展,提升了乡风文明,营造了村民孝老敬老、家庭和睦的良好民风。

树立以善化人的理念,做好村民的宣传思想工作。一个祠堂,既是一部家族变迁史,又是一个民俗博物馆。祠堂文化生根于群众之中,连着千家万户,是开展群众美德教育的平台。仙岭村重视发挥宗亲先进人物对后代的教化作用,通过开展“和美家庭”“孝子”“好婆婆”“好媳妇”等活动,用榜样力量推进优良堂风、家风建设。大力弘扬郑宗远慈善文化的教育作用,通过祭拜的过程,继承先辈的优良品格与道德风范,感悟人生的真正意义就是乐善好施。发挥孝子郑祥鹤的榜样作用,教育后代要深刻认知“树本有根,水本有源”,父母养育之恩比天高、比海深。为人处事首先就是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树立以善止恶的意识,深入搞好村民大团结工作。仙岭村在“中华慈孝文化园”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个别村民在县委主要领导到村里现场办公时上访的现象,还有个别村民公然与村委作对阻挠工程进度,破坏了仙岭村的对外形象,影响了外界对仙岭发展的信心。仙岭村有部分村民一辈子都住在村里,思想观念闭塞,文化水平低,小农意识和宗族思想严重。其中,个别村民无视长远发展,只看到眼下征地,个人利益受到损害,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为此,仙岭村两委班子认真分析了造成村民这种行为的原因:一是个别村民素质较差,二是存在历史的个人结怨,三是个别村民短视功利。针对部分村民在征地过程中存在的抵触情绪,村委会通过开展“以善治村”的村庄治理模式,进一步改进思想工作,以更周全的考虑、重协商的口气和更细致的思想工作,有效推进工作,最终使得20多户村民自觉让出土地支持“中华慈孝文化园”建设。

树立以善育人的思想,深入开展统战工作。村两委把做好团结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努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中华慈孝文化园”建设营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一是联系多年在外的村贤。这些村贤大都在外创业多年,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并且对仙岭很有感情,是助力仙岭村发展的人才队伍中坚力量。为此,村委会鼓励在外村贤为村服务,并在每年正月初三召开在外村贤恳谈会,向他们汇报工作,请他们提意见,建立经常性联系渠道。在村委会的努力下,仙岭村贤企业家郑锦2014年捐款100万元建设郑宗远石像。

二是做好仙岭大学生的传帮带工作。这些大学生不仅思想活跃、善于联谊,更掌握科学技术,是推动仙岭今后发展的重要力量。每年郑宗远慈善文化节,村委会都请他们回来帮忙,从当志愿者开始,引导他们努力为村庄建设服务。

三是坚持对村民的团结、引导、教育工作。村委会与郑宗远研究会每年年底都开展慰问活动,关注后进仙岭人的思想动态,慰问生活困难村民,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引导,尊重差异,尽可能做好耐心细致的工作,把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统一到村里的各项事业发展中来。

建立“以善治村”村庄治理模式,启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思路

开展“以善治村”的村庄治理,为破解征地难,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新动力。村委会内部曾一度残存“有仇不报非君子”的腐朽封建思想,进而严重削弱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部分工作人员甚至认为,既然个别村民跟村委会作对,村委会就应该采取相对应的惩罚措施,让其在仙岭举步维艰,生活不下去。但是,这样做的后果,只会加剧村委会与个别群众的矛盾。如不及时修正,随着征地面积的扩大,怀有抵触情绪的群众会越来越多,最后必然导致征地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为此,村两委班子树立“大团结、勤服务”的意识,认真做好征地群众的思想工作,使其落后短视的发展观念跟上建设发展新趋势。

开展“以善治村”的村庄治理,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新活力。乡风文明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如果村民的素质上不来,村庄建设得再漂亮,也是死水一潭、枯枝败叶。善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仙岭村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实践中,突出时代精神,创新传承载体,将善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完善村民的社会公德意识,提升文明素质,建设和谐家庭,营造出尊重老人、尊重父母的社会风气。

开展“以善治村”的村庄治理,为建设美丽乡村、构建和谐社会探索新路径。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家庭和谐。仙岭村通过深入挖掘郑宗远慈善文化的内涵,制定慈善公约、设立慈善榜、评选慈善示范户等,教育引导村民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和良好道德风尚,让慈孝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多年来,全村未发生一起治安刑事案件,实现了村民和谐稳定、安居乐业,为新形势下建设美丽乡村、构建和谐社会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作者单位:中共宁德市委政策研究室)

责任编辑:李习林
标签: 法治   赣州市   赣州   方式   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