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经济之痛:国际市场条件恶化,内部经济结构脆弱,政局不稳
过去五年内,巴西经济经历了繁荣、减速和停滞,而后陷入衰退,未来还面临着堕入萧条的风险。这一转变的触发因素是外部环境的逆转,根本原因却在于巴西政治经济结构的内部缺陷。
就外部环境而言,国际市场条件的恶化对巴西经济形成不利冲击。一是全球经济低迷,特别是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进入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二是大宗商品价格下降。2014年6月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急速下跌,2015年全年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下跌30.7%。三是全球贸易陷入低迷。据世界银行统计,2011年以来,全球贸易年均增长率不足5%,2015年仅增长2.6%,是大萧条以来的最低点。2015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GDP下降0.4%,其中南美地区经济下滑1.6%。作为地区最大的经济体,巴西承受区域内外经济下滑的双重压力,这使其贸易条件趋于恶化,外部需求呈现萎缩态势,经济下行的外部压力逐步累积。
就内部经济条件而言,结构性不平衡是巴西面临的根本性问题。首先,巴西经济长期重消费、轻投资,消费占GDP的比重约为80%,而投资率长期低于20%,导致资本积累不足,基础设施薄弱,制约了经济的增长潜力。其次,巴西产业发展存在“去制造业化”趋势,而本世纪初期初级产品部门的超级盛宴,更是加剧了这一趋势,使得制造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下降,且以资源密集型行业为主。由于制造业规模有限且发展滞后,巴西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低端位置,易受外部冲击影响,经济脆弱性突出。再次,巴西收入再分配中存在“福利赶超”现象,高福利降低了劳动力市场的弹性,损害了经济自我修复的能力,也压缩了逆周期政策的回旋空间,从而透支了经济活力。
就内部政治条件而言,巴西政局不稳加剧了经济的衰退。2014年10月27日,罗塞夫总统连任成功,但是一年后其支持率仅为8%。目前,罗塞夫政府面临着三重危机:一是竞选承诺中所涉及的稳定宏观经济、降低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等目标落空引发的民众信任危机;二是巴西石油腐败案不断发酵引发的投资者信任危机;三是对罗塞夫总统弹劾程序启动引发的执政危机。上述三大危机使得巴西政治不确定性加大,营商环境有恶化倾向,非经济的因素正在加剧经济下滑的风险。
当前,巴西经济指标的恶化程度创下了近年之最,经济基本面已十分脆弱。未来一段时期内,巴西的走势取决于经济的调整方向、对外部风险的敞口情况以及政策空间。现阶段,由于经济体量较大、外汇储备充足等因素,巴西尚保有一定的缓冲余地,2016年的夏季奥运会也会为其创造局部相对利好。但是,在中期内,世界经济呈疲弱态势,大宗商品价格走低之势也会延续一段时期,而巴西外债水平超出警戒标准,其出口对大宗商品的依赖度仍高达65.2%,因此,其面临的外部风险仍在积聚。与此同时,2015年以来的经济政策已透支了巴西政府的能力,因此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巴西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空间相对有限,逆周期政策能力受到约束。由此可以判断,巴西经济仍存在堕入萧条的可能性。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
【参考文献】
① ECLAC, The Preliminary Overview of the Economies of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2015, Santiago, Chile, December 2015.
责编/周素丽 美编/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