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的动能将逐步显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增长的活力及潜能将会不断地被激发出来。从现有的经济发展前景看,以下三方面将逐步形成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一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形成新的驱动效应。目前国内已初步形成了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以及原有的珠江城市群和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在“十三五”时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力度将进一步有所加快。据不完全统计,经国务院批准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已达20个左右,这些区域的协同发展规划将形成不同的增长极,未来的发展模式将打破各城市趋同化的发展特征,将通过探索新的城市功能定位,形成相互间的差异性发展,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全面提高城市的功能和发展环境,使消费者从中受益。这些发展项目无论是公益性的还是社会服务性的,都将进一步促进投资并提升服务的水平。有些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投资仍将有所扩大,包括城际间的交通和商品物流环境将进一步得到改善。
二是智能制造和智能家庭消费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十三五”将是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中国制造2025”和智能制造已被列入到“十三五”发展的专项规划加以推动。机器人制造和生产的自动化将不断升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三网合一将有所突破,家庭智能化改造升级将成为新一轮的消费大潮。电视电脑和家电的一体化,视频和射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移动业务发展水平的提高,5G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在大数据和云计算逐步普及的背景下,家庭生活和消费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其对居民消费的拉动和刺激作用将远远超越移动互联和手机曾发挥的巨大作用。人们的消费水平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文化、体育、育幼、养老、旅游等服务领域全面提升,餐饮娱乐生活服务将更加便捷,这些自动化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将开辟出新的消费领域。随着消费的升级,各种新型的消费产品将面临开发和突破,制造业面临着不断开发新型消费产品的挑战,如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新的消费需求,将是制造业面临的艰难任务。
三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带动新的需求。中国的城镇化建设伴随着房地产的高速投资驱动,在历史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不仅刺激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彻底改变了中国城市的发展面貌。中国已初步解决了交通障碍和大规模住房建设问题,这些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为我们下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证。特别是高铁和高速公路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地理格局,便捷了人流、物流的通行,大大提高了社会效益。但城市内的公共服务设施、社区服务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包括城市居民急需的文化体育设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是明显。在未来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完成大都市建设精细化过程,包括城市管网建设和棚户区改造问题,解决配套设施不完善问题特别是如何加强社区内部建设配置问题,包括社区生活服务配套体系等;而中小城镇仍继续面临着城市功能扩张,还需不断加强商业中心、文化中心的建设,并丰富其内容。城镇化的发展一方面将形成新的投资驱动,而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和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特别是结合房地产去库存政策的有效实施,将逐步解决部分新市民的落户和住房问题。这种变化必将释放出新的消费需求,并将带动居民消费水平的整体提升。随着政府职能转变,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对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资力度,这些都将形成大量新的投资和需求,并将支撑经济的高速增长。
如何激发经济增长的潜在动能
首先,要坚持以高水平对外开放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十三五”我国将面临着市场开放和适应新的贸易规则的双重挑战,在市场开放方面,关键是要突破服务业的扩大开放。我们已经同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签署了服务业开放的协定,应抓紧各项开放措施的落地、实施。在促进国内服务业发展水平提升方面,我们不仅要加快落实三中全会提出的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开放要求外,还要抓紧落实五中全会提出的加快金融、保险和证券的对外开放问题。对外开放的关键是要加快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产品清单的管理模式。“十三五”的前两年我们必须在上述开放方面有所突破,才能引入新的市场活力,全面带动服务业升级发展。随着中韩、中澳自贸区的启动,估计RCEP谈判和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明年有望取得重大进展,届时中国将形成一个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我们相信这种开放对内将激活各类企业的发展积极性,促进国内投资和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扩大引入外国投资者,扩大对华投资繁荣经济发展。
其次,继续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市场环境。如果“十三五”期间新的增长动能够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并发挥在支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届时我们将摆脱经济增长的被动局面。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新的增长动能的启动需要一个更好的外部环境,这一环境的核心就是公平法治的营商环境和有利于资源自由流动的发展环境。为此对于政府部门特别是经济主管部门来讲,关键是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用新的经济发展理念来统领经济工作。努力拓展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市场发展环境。二是继续坚持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不断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方面,努力构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作者为商务部研究院原院长,资深研究员)
【参考文献】
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人民日报》,2015年11月4日。
责编/周素丽 张小青(见习) 美编/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