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经历了对发展理念的最初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展理念的不断推进,再到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发展理念的创新,这是一个近百年的历史过程。从发展理念的演进过程中,我们得出两个重要结论:习近平发展思想与中国共产党对发展理念的认识既一脉相承,又有重大创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党。习近平发展思想中对五大发展理念、新常态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深刻论述,是对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的重大创新。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发展理念 习近平发展思想 四个全面 新常态
【中图分类号】F27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6.03.001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在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28周年写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中非常恰切地把我们党比喻成“像一个人一样,有他的幼年、青年、壮年和老年”。毛泽东意在说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规律和事物生存与发展规律的认识,是要经历一个由知之不多、知之不深,到知之较多、知之较深的过程的。同样的道理,我们党对发展理念的认识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回顾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演进的历史轨迹:从中国共产党对发展理念的最初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展理念的不断推进,再到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的发展思想对发展理念的创新。我们可以从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的演进与创新的历史过程中得出重要的规律性的结论。
中国共产党对发展理念的最初认识
中国共产党对发展理念的最初认识,主要体现在党成立时对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理解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现代化的认识,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和实践中。
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肩负两大历史使命: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即救亡)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即发展)。这是两个历史阶段的奋斗纲领。既有明显区别,又有密切联系。只有赢得救亡胜利才能为发展奠定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中,用了28年时间完成了救亡这个使命,建立了新中国。用了60多年时间致力于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于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客观形势,使中国共产党长期只能在几乎完全没有现代工业的最落后的偏僻农村开展斗争。但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一定要走上现代化发展道路,始终抱有强烈愿望并对此充满信心。1944年5月22日,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一次讲话中指出:“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敢于这样地欺负中国,就是因为中国没有强大的工业,它欺侮我们的落后。因此,消灭这种落后,是我们全民族的任务。老百姓拥护共产党,是因为我们代表了民族与人民的要求。但是,如果我们不能解决经济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建立新式工业,如果我们不能发展生产力,老百姓就不一定拥护我们”。①1944年8月31日,毛泽东在给博古的信中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工厂与合作社,不是分散的个体经济。分散的个体经济即家庭农业与家庭手工业是封建社会的基础,不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民粹主义的地方。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指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的近代化而斗争。”七大还提出判断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的标准,“归根到底,看它对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