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要推动经济平稳增长,实现转型与跨越,领导干部的发展理念尤为重要,它决定着能否顺利推动发展转型,决定着能否推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克服制约转型发展的旧思想,不断提升自身推动转型发展的能力。
树立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的创新发展环境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列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可以说创新发展是实现转型跨越的必由之路。实践证明,创新发展是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也是我们克服各种风险挑战的制胜之道。当前,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问题比较突出,我们必须大力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创新意识,防止落入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窠臼。
要加强学习。做学习型干部,牢固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在不断学习中超越自我,努力提升理论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水平,不断增强把握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为创新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要改变作风。在吃透领会中央精神的同时,还要到基层去调查研究接“地气”,真正从群众的利益出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想民所想,急民所急。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过程中,打破陈规,冲破束缚,透过现象抓本质,通过零星的认识形成系统的思考,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继而形成科学决策,不断推动工作创新发展。
勇于创新。要有开拓精神,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者,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只要符合客观实际、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社会民生改善,不管有多大的阻力,也要大胆尝试,勇于担责,勤于尽责,敢于负责。拿出不干到底誓不罢休的劲头,把认准的事情干好。
营造万众创新的氛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迫切需要形成这种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态势,激发当代中国发展的活力,推动转型跨越。这就需要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当好改革创新的先锋官,大力支持创新、鼓励创新,积极营造创新的舆论环境、工作环境,特别是要制定推动创新、激励创新的政策措施,在社会上逐步形成学习创新、崇尚创新、万众创新的新局面。
树立质量意识,构建可持续的协调发展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长足的发展,经济总量也跃居世界第二位。但是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不高,我们的经济增长不同程度地付出了环境高污染和资源高消耗的代价。经济发展新常态是我国经济的必经阶段,面对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经济形势,我们必须清醒树立一种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克服过去那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主观倾向。
树立质量意识就是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个基本要求,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紧密结合起来,认真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真正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的突出位置,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同步推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走一条既能提高效益又能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发展之路;树立质量意识就要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更加关注民生,更加重视社会事业发展,把实现、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经济发展质量高低的重要判断标准;树立质量意识就要坚持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做到统筹兼顾,坚持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并举,杜绝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坚决不引进发展那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和企业,坚决防止重复建设、粗放经营,做到科学规范,集约经营;树立质量意识就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克服以GDP论英雄的旧观念,克服搞形象工程、拍脑袋就决策等为政绩而冲动的行为,坚持科学的工作态度,从广大群众的利益出发,从工作实际出发,既看重经济发展,又看重社会事业发展,既重视经济指标,又重视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真正地干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树立市场意识,打造公正的市场外部环境
习总书记指出:“在新常态下,要实现新发展、新突破,制胜法宝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实现转型发展,关键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牵引和重点,而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依然是市场和政府的关系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就是说政府和市场应该各司其职,协调共建。
然而实际工作中,面对市场,我们有部分领导干部容易陷入行政干预的思维定式,其根本原因在于试图通过干预达到经济快速增长的目的。实际上经济结构的形成和调整受各种复杂的经济因素制约,而不是单纯地依靠行政干预,单靠行政干预的手段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增加经济成本,降低整体经济效率。
因此,要真正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转型跨越,必须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不能一搞建设就找政府,一用资金就找财政。要彻底摒弃习惯于行政干预、让政府包揽一切的做法,要用活无形的市场之手,处理好“放”和“管”的关系,该管的一定要管好管到位,该放的权也要放足放到位。要按“财政资金保民生,社会资金促发展”的理念,把功夫下在各项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方面,下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市场环境上,把应该由市场解决的问题交给市场去调节和配置,潜心研究市场经济规律,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为各类资本公平地使用要素资源、进入公益领域和垄断行业,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场外部环境。只有这样,经济结构才能沿着不断提高效率和公平的方向快速调整,从而实现转型跨越。
在处理好市场和政府关系的同时,还要充分认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着眼市场需求,找准市场定位,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的竞争力,推动产品创新,创造市场需求,拓展市场空间,通过科技创新和标准引领抢占市场竞争最高点。
树立法治意识,完善规范的市场法治环境
推进经济转型发展,需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完善市场法治环境,创造条件让市场主体的行为符合经济转型要求,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更要强化法治意识,善用法治思维,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时刻做到心中有法,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
一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增强法治意识,树立法规观念,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自觉习惯,特别是在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的时候,要想想是否有法律依据,是否合乎法定程序,真正做学法、用法、守法、护法的表率,这是作为领导干部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克服“人治”思维习惯的基础和前提。
二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会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法治不但能为经济转型发展起到重要保障作用,更重要的是法治与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有内在联系,有利于推动和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法治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法宝。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领导干部要自觉地用法治思维谋划发展思路,用法治手段破解发展难题,特别是善于将立法决策和重大改革决策结合起来,通过建立健全适应科学发展的法律法规,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三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要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规定和程序办事,要认真落实法律顾问制度的建立,加强对重要政策文件的法律法规的把关,确保各项决策行为目的合法、权限合法、程序合法、内容合法。
(本文作者为中共南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