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汉语教学和事实传播来表达中国国情、诠释国家政策的孔子学院,对于传播中华文化、开展公共外交、构建国家形象及掌握国际话语权等,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但孔子学院在快速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摒弃发展孔子学院的官方背景,明确孔子学院传播中国文化的具体内涵,分析当前国际文化传播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借鉴世界其他国家语言文化传播战略,厘清以什么样的渠道和机制传播中国文化,是我们当下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孔子学院 中华文化 传播战略
【中图分类号】G249.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6.04.008
孔子学院,即孔子学堂(Confucius Institute),是我国在借鉴国外有关机构推广本民族语言经验的基础上,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机构。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成立以来,至2014年12月,我国在全球126个国家(地区)建立了475所孔子学院和851个孔子课堂。①
与世界其他国家语言国际推广机构相比,孔子学院的发展速度无疑是惊人的。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中国国家汉办主任许琳在接受采访时说:“孔子学院的发展速度也许比不上雨后春笋,但也可以赶得上雨后蘑菇。”②“感觉太快了”“我们自己也没有想到”“门板挡不住”“门一下子推开了”。③孔子学院这种快速发展模式,远远超过歌德学院、塞万提斯学院和法语联盟等国外语言国际推广机构,也开世界语言国际传播之先河④。本文试就孔子学院中国文化传播战略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与反思,期待引起各位同仁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孔子学院“内热外冷”褒贬现象原因分析
孔子学院已经成为我国媒体和社会各界谈论的文化焦点,其业绩也为国内诸多新闻和评论所追捧。在中文第一搜索引擎百度上键入“孔子学院”,共得到92万条结果,但在英文第一搜索引擎谷歌上键入“ConfuciusInstitute”则仅得到28.8万条结果。在全球最大的新闻文本数据库之一Lexisnexis中键入“Confucius Institute”,共得到1708条结果,而在新华网中文媒体平台上键入“孔子学院”则得到了9023条结果。Lexisnexis是拥有全球600余家媒体的全文数据库,世界最重要的近500家英文媒体全文都可以在此数据库中找到,而新华网一家媒体中有“孔子学院”一词的新闻就已经是Lexisnexis的五倍多,更不用说其他中央和地方媒体对孔子学院的报道了。中国国内有关孔子学院的报道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全球所有英文媒体的报道数量⑤。
媒体对孔子学院的报道只是人们关注它的一个方面,其他社会舆论和政策关注度也是反映孔子学院影响和效果的重要指标。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的官方背景和多国政要的相继问津,是西方国家特别关注孔子学院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国家领导人上百次出席孔子学院活动并到孔子学院指导工作,原国家主席胡锦涛曾16次到孔子学院考察工作和看望学习中国文化的外国学生,习近平在担任国家副主席时曾亲自参与3个孔子学院的挂牌仪式。2014年9月,在全球孔子学院建立10周年暨首个全球“孔子学院日”来临之际,习近平主席致信,认为:“10年来孔子学院积极开展汉语教学和文化交流活动,为推动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增进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发挥了重要作用。”“孔子学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中国政府和人民将一如既往支持孔子学院发展。”⑥英国文化委员会首席执行官马丁、歌德学院主席雷曼等说,“孔子学院模式”仅用短短几年时间,走完了英法德等西方国家语言推广机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路,和中国经济发展一样,堪称世界奇迹。美国布鲁斯金学会主席约翰·桑顿说,孔子学院这样坚持办30年,世界将会大变样。
我国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10年间建立了1320多所,覆盖了全球各大洲。而其在欧洲和北美地区高密度的覆盖则成为西方制造“文化威胁论”的一个由头。从孔子学院成立之初,西方媒体质疑之声就不绝于耳。美方自2010年开始,就已经通过各种方式对孔子学院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调查,包括对教材、信件的审查。“在教学上,孔子学院的老师都小心翼翼,只讲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甚至很少提及当代中国的情况,因为美国对这些很敏感。”⑦而且,类似美国审查孔子学院学术资质、驱逐孔子学院教师风波⑧,对于孔子学院而言似乎并不陌生,孔子学院在德国、英国均“享受”过类似待遇。2014年,美国两所大学对本校的孔子学院做出了关闭决定。2015年,在孔子学院的全球发展进程中有着重要象征意义的欧洲第一家、全球第二家“金字招牌”的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孔子学院,也在其官网上公开宣布,今年在与中方的协议到期后,将停办孔子学院。
当前,我国正在融入世界体系,并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由于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即使某些西方国家政府希望与中国深入交流,其本国民间社会抵制中国的声音仍一时难以得到很大的改善,更不用说许多西方政府在与中国文化交流过程中,也是带有相当防备心理的。这就导致孔子学院在海外正常的文化交流很容易被误读甚至曲解,也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总是千方百计“鸡蛋里面挑骨头”,并屡屡以各种借口给孔子学院添麻烦的深层原因。
孔子学院传播战略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为国际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的全球品牌,孔子学院已成为精英们议论的话题,并成为受普通民众青睐的跨国教育机构和学习中国文化的窗口。透过孔子学院这个平台,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熠熠光辉,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十分突出的贡献。但是客观地说,孔子学院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确实有一些值得我们认真反思的问题。
孔子学院设置门槛过低,导致其发展速度过快。《孔子学院章程》关于孔子学院设置条款,只是简单地罗列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条件:(1)申办机构是所在地合法注册的法人机构,有从事教学和教育文化交流并提供公共服务的资源;(2)申办机构所在地有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的需求;(3)有符合办学需要的人员、场所、设施和设备;(4)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⑨分析这些设置条件可以发现,建立孔子学院基本上没有什么过多的硬性要求,人员、场所、设施、设备、经费要达到什么样的规模,在设置条款中基本上都没有涉及。条件较低的设置门槛,是造成目前孔子学院在全球快速膨胀的主要原因。
一味乐观地关注孔子学院建立数量,对孔子学院传播效果研究不够,特别是缺乏“受众研究”和“效果分析”。不同层次的中国文化传播效果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中国文化在不同的文化圈层中的传播效果也有很大的不同,在国与国之间的传播同样存在很大的差异。⑩孔子学院虽然设立速度很快,但是建立速度与学习人数并未成正比,与其他二外学习人数比较起来,汉语学习的人数相对较少。⑪孔子学院的受众是不同国别的民众,由于文化和地域的差异,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初步认识和对中国文化的需求也会不同,而不同的受众需要不同的信息。学生在孔子学院学习后,取得怎样的学习效果,也需要进行效果分析。
社会力量参与程度不够,可持续发展问题令人担忧。孔子学院是一个巨大市场潜力的文化产业,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但目前社会力量参与不够。单靠政府的财政拨款,承办单位会质疑项目的可持续性。关于经费问题,《孔子学院章程》在第13条只是规定:“对新开办的中外合作设置孔子学院,中方投入一定数额的启动经费。年度项目经费由外方承办单位和中方共同筹措,双方承担比例一般为1∶1左右。”除了有限的启动经费外,孔子学院业务范围中的“开展汉语教学、培训汉语教师、开展中外语言文化交流活动”等项目,都需要有充足的后续资金的支持。诺丁汉大学姚树洁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孔子学院在财务的长期可持续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中国政府确实为孔子学院划拨了专项基金,但是面对孔子学院当下的扩张速度,到底能够持续多久?缺乏社会民间资金的持续支撑,财务方面的问题将会是影响孔子学院发展最根本的问题⑫。
孔子学院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世界各地汉语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数量充足与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孔子学院教学质量的核心要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海外汉语学习者已达5000万之多,但是海外汉语教师的数量却只有5万多。国家汉办预测,2015年世界学习汉语者将达到1.2亿人,届时全球至少需要500万汉语教师。目前,仅马来西亚汉语教师就缺9万,印度尼西亚缺口10万。其他诸如亚洲、非洲、欧洲、北美以及大洋洲的很多国家都向中国政府提出了支援汉语教师的需求。⑬而这仅有的5万多名教师,真正能够达到合格对外汉语教师标准的比例也很低。因此,合格教师的匮乏成为影响对外汉语教学和孔子学院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
孔子学院教材选题重复和良莠不齐。目前我国有对外汉语教材1000多种,但适用于外国人学习的并不多。教材中有很多外国人不易理解的内容,教材编排方式也不适合于外国人的接受习惯,缺乏在保持核心内容的前提下,适应各国文化背景和不同人群、不同层次需要的个性化教材。以黎巴嫩圣约瑟夫大学孔子学院为例,其汉语教材缺乏适用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目前汉语教材的阿拉伯语版本,都是通用型教材的阿拉伯语版而已,没有专门针对阿拉伯人设计出版的教材;教材的内容,缺乏针对黎巴嫩社会生活的鲜活的语言素材和真实情景,不利于教师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进行实用性教学,不符合阿拉伯学生学习的思维习惯;现有的针对青少年的汉语教材趣味性尚显不足,过于幼稚或过于严肃,很难以活动课程的形式引入到教学体系中。
教学方法陈旧乏味、固化单一。一味地采用语法翻译法,先逐句领读,再翻译成学生能听懂的语言,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授课方式还是老师的“一言堂”,靠布置大量家庭作业来保证学习的效果,让学生没有成就感、负担重和乏味;相当一部分汉语教师上课模式单一,课堂上不能师生互动,学生上课没有新奇感,甚至给少儿上课和成人上课都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影响了孔子学院的教学效果。⑭
孔子学院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战略路径选择
语言与文化传播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有着自身的传播特点和规律。看全球中国文化热,正如看待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样,绝对不应该盲目乐观。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应当是“软着陆”和“润物细无声”。疾风暴雨式、大会战式地推进孔子学院的策略并不可取。要防止某些机构和组织把孔子学院办成“政绩工程”“金子招牌”,甚至把孔子学院商业化和功利化。在孔子学院今后的发展中,需要借鉴其他国家语言文化传播战略,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提高孔子学院设立条件,建立外方合作院校淘汰机制。从辩证的观点来看,没有数量就无所谓质量,没有一定的规模就很难产生应有的作用。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只有树立品牌意识,坚持质量第一,加强规范管理,才能保持孔子学院长久的生命力。降低孔子学院发展速度,选择一些条件好的国外大学合作办学,“开办一家,办好一家”应该成为政府和中外办学双方的共识。在传播的方式上,注意从语言教学切入,把文化传播深入到大学以外的社区,与平常百姓建立联系,并为其提供服务。对于不能获得本国政府支持的孔子学院,应暂缓批准。对于已建孔子学院要实行年度绩效评估,若政府设置障碍,学校本身投入不足,也不能很好地尊重和保障志愿者教师正当权益的,要坚决予以撤销,让符合条件的、有更强意愿的院校新办,这样才能赢得外方院校和政府的重视与尊重,取得良好的办学效果。
逐步淡化孔子学院的官方色彩,强化民间开办孔子学院机制。改变国家汉办与孔子学院一套人马、二块牌子的现状,让孔子学院成为真正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机构,与社会团体等民间组织协作以促进其发展。在创办新的孔子学院的过程中,官方人员尽量不要参与剪彩,让孔子学院以非政府组织机构的形式出现。鉴于孔子学院目前之规模和社会力量参与捐资助学的缺乏,可以考虑将孔子学院并入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整合资源来做好中华文化传播和华文教育推广工作。⑮研究这两个机构的章程,可以发现它们职能基本相同,同一个国家有两个机构执行同样的文化传播和华文教育推广工作,无疑是一种资源浪费。而且,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民间组织性,可以减少一些西方人士不必要的担忧,从而增加孔子学院被各国文化机构、社区的接受程度,充分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中国现代文化的活力。⑯
加强孔子学院本地师资的培训,建立孔子学院教师的长效机制。拥有高水平的管理者和教师队伍,才能长期和持久地办好孔子学院。⑰目前,很多国家(地区)孔子学院的教师职位都面临人员衔接问题的困扰。建议孔子学院总部推出更多的、有针对性的、适应不同层次的师资培训项目,提高当地教师水平,并为每所孔子学院配备一名核心教师,对课程、教材、师资进行管理。可以通过“中国外派教师和本土教师”相结合的模式,不断扩大孔子学院本土教师数量,提高本土教师的师资水平。在中国外派教师的构成上,建议多从地方师范院校招聘志愿者。全国各地有大量师范院校,拥有较充足的师资力量,也能提供合格的、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汉语教学质量,还能促进地方院校的国际交流,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各地的了解。
研发不同层次需要的个性化教材,创设立体化的中国文化推广体系。根据各地实际需求和各种语言的特质,建设地区化、国别化并兼具中国文化特质的汉语教材,配齐各种教材的教师用书、备课手册、教学讲义等,方便志愿者特别是本土教师备课使用。要为自学者建设配合汉语教学的多媒体资料、网络数字化教学平台。条件优越的孔子学院可以设立翻译中心、留学咨询服务中心、文化俱乐部等立体化的中国文化推广体系。韩国大佛孔子学院就建成了汉语村,汉语村内部拥有孔子馆、北京馆、上海馆、中国料理馆和体验馆等相关配套设施,先后有4800多名学生体验了汉语和中华文化,成为当地民众体验中国文化的中心。⑱
认真探索适宜各国文化、习俗和不同人群的教学方法。中华传统文化蕴涵很多优秀的教育教学方法,如汉语教学的总原则是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等。要深入研究国内外第二语言教学法,结合汉语与学习者母语的特点,研究其中的差异,寻找最具针对性的教学法。结合不同的教学环境、办学条件、教学对象,因地制宜地采用最具适用性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习者兴趣,提高孔子学院的教学效果。⑲
结语
孔子学院的发展奇迹是世界各国共同创造的,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合作的结果,其模式必将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深刻互动而不断优化,其办学内容必将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呈现出中国主导的特色。“孔子学院还很年轻,要有耐心,让它在风雨中成长。”这是国家汉办主任许琳的衷心希望。作为正处于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孔子学院在得到关注和支持的同时,必将受到监督,乃至招来非议。面对争议,应该区分哪些是学术的,哪些是政治的,哪些是历史的,哪些是现实的;面对矛盾,应该分清哪些是思想认识问题,哪些是是非原则问题,然后,秉持“和”的文化理念,在多元中寻求主导,于多样中达成共识,最大限度地汇集各方面的智慧与力量,全力建设好孔子学院,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交流作出理论与方式的创新。⑳
注释
【1】孔子学院设在120国(地区)共475所,其中,亚洲32国(地区)103所,非洲29国42所,欧洲39国159所,美洲17国154所,大洋洲3国17所。孔子课堂设在65国共851个(科摩罗、缅甸、马里、突尼斯、塞舌尔、瓦努阿图只有课堂,没有学院),其中,亚洲17国79个,非洲13国18个,欧洲25国211个,美洲7国478个,大洋洲3国65个。参见孔子学院官方网站:http://www.hanban.edu.cn/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10961.htm。
【2】许琳语,参见刘汉俊、翁淮南:《孔子学院: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成功范例》,载《党建》,2011年第11期。
【3】许琳语,参见《从对外汉语教学到汉语国际推广路渐宽》,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2009/09-03/1848499.shtml。
【4】歌德学院始建于1951年,历经60多年的发展,现在有140余所,平均每三年增加不到一所。塞万提斯学院始建于1991年,至今只有30余所,外加9所塞万提斯课堂,平均每年增加不到二所。法语联盟创建于1883年,是世界上最大的语言国际推广机构,目前在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分支机构1140余个,平均每年增加8个分支机构。而中国的孔子学院,从2004年11月在韩国首尔建立第一所孔子学院开始,截至2014年12月,全球有1326所孔子学院(课堂),平均每年增加133所孔子学院(课堂)。
【5】吴瑛:《孔子学院与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48~149页。
【6】甚至国外也有100位政要,如俄罗斯总理普京、英国王储查尔斯、比利时首相范龙佩、巴西总统罗塞夫、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等,也都多次出席孔子学院活动。
【7】美国某大学孔子学院志愿者语,转引自刘子倩:《孔子学院“签证风波”》,载《中国新闻周刊》,2012年6月4日。
【8】2012年5月17日,美国国务院发布的公告声称:“目前,国务院正在审查孔子学院的学术资质……孔子学院必须申请美国的认证,才能在其所在大学开展教学。”按照这一规定,目前在该国持有J—1签证的孔子学院中国教师将不得不于2012年6月30日离境。在孔子学院总部和美方合作机构的敦促之下,美国国务院文教局此后再次发布公告称,不再对正规大学内设置的孔子学院作认证要求;除非自愿,不再硬性要求持有不当签证类别的中文教师限期离美;孔子学院与美国高校合作办学,美国将会协助相关院校确保教师获得正确类别的签证。美国审查孔子学院资质的风波就此画上句号。
【9】参见孔子学院官方网站《孔子学院(课堂)章程》第四章第19条,http://www.hanban.edu.cn/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7537.htm。
【10】孔子学院的传播形式主要是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表现在面对面的语言、表情交流以及授课、演讲等方面,缺乏以大众媒介为载体,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杂志、书籍等媒介类型进行传播,传播效果主要体现在个体和小团体层面,对社会机构以及整个社会文化的影响不足。
【11】以在澳大利亚西澳公立学校参加非英语语言教育的学生人数为例,2006年,有17001名学生学习法语,32130名学生学习印度利西亚语,29225名学生学习日语,而只有1377名学生学习汉语,占全部参加非英语语言教育学生人数的1%。对于一种“主流语言”而言,这个比例是相当低的。
【12】蒋丹彤:《孔子学院发展现状及有限产业化设想》,载《青年记者》,2012年6月(中)。
【13】黄遥、夏日光:《海外孔子学院汉语师资建设研究》,载《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14】邢蜜蜜、梁克俊:《论海外孔子学院教学现状》,载《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15】隶属于当地华人社团并从事华文教育的华文学校,在海外发展已经有三百余年的历史。其与孔子学院的融合,不仅可以解决目前一些华文学校资金困难的问题,而且其民间性、自发性、与当地社区的融合性、资金来源的捐赠性等特征,可以弥补孔子学院在在语言和文化传播中的许多劣势,从而更好地实现孔子学院与华文学校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共同目标。
【16】洪晓楠、林丹:《孔子学院的发展历程与文化意蕴》,载《文化学刊》,2011年第5期。
【17】歌德学院中国总院前院长阿克曼说,歌德学院之所以成功就是一开始就重视建立职业化队伍。歌德学院现有专职人员3000人,英国文化委员会7000多人,法语联盟2万人。孔子学院总部虽然每年外派中方院长、汉语教师、志愿者等非专职人员近万人,但由于孔子学院规模扩充过大,教师依然严重缺乏。公派教师和志愿者,由于不是专职人员,而且在当地语言和跨文化交流等方面也存在着先天不足,往往刚刚适应国外情况就到期回国,因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而影响孔子学院的教学效果。值得欣慰的是,孔子学院总部准备在今年建立300人的专职师资队伍。尽管一些专家认为“步伐太小”,但毕竟还是实现了“零”的突破。
【18】梁焱、焦健:《中亚孔子学院发展现状、问题与策略研究》,载《新疆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19】沈庶英:《孔子学院建设的若干思考——以中华文化走出去为视角》,载《中国高教研究》,2012年第5期。
【20】蔡慧清:《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动因研究》,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
【作者简介】
张德瑞,北京华文学院发展规划与科研管理处处长,暨南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宪政与行政法治、侨务法学与侨益保护。主要著作有《中国农民平等权利法律保护问题研究》《依法行政操作规范与案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