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妖魔化官员高学历不可取

核心提示: 客观而言,学历要求是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对人才文化素质的某种“量化”,即所谓“干部知识化”的学历量化。这就自然导致高学历作为一种文化知识的外在量化标志,成为决定官员能否提拔任用的重要“知识化”基准或加分要素,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官员扎堆儿抢占学历高地的原动力。

【摘要】客观而言,学历要求是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对人才文化素质的某种“量化”,即所谓“干部知识化”的学历量化。这就自然导致高学历作为一种文化知识的外在量化标志,成为决定官员能否提拔任用的重要“知识化”基准或加分要素,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官员扎堆儿抢占学历高地的原动力。

【关键词】官员   高学历化  学历结构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鱼龙混杂,官员高学历化背后的隐忧

基于我国干部选拔制度,绝大多数官员都是通过层层选拔、逐级晋升的精英人才,智商绝不输给一般人,读书并非难事。但问题的关键在于,那些正值事业中天且事务繁忙之时的官员们,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学历教育所必修的课程呢?其学位论文又是否为自己点灯熬油写出来的呢?再加上官员们本身就在一线拼杀,这就自然导致人们对官员在校就读时间和必要的学分获得,以及官员的学位论文是否亲自完成等方面的质疑。这也难怪有人质疑官员学历证书的含金量甚至真实性。

事实上,更为严重的问题在于,官员高学历化带来的可能是诚信问题。因为,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就是要“独立完成”,并要在论文的特定页面签署原创声明,以确保其真实性。如果论文不是自己点灯熬油一字一句写出来的,而是由他人操刀代笔而就,却在论文“独创性声明”中签上自己的名字,严格而论就是典型的学术造假。若再考虑到权位与实际撰写者的关系,则可能涉及权力腐败,就学术而言则是彻头彻尾的学术不端。由此上溯至官员的工作性质,则更可触及官员为政的诚信问题。这显然是官员高学历化背后的一种隐忧,不得不引发人们的关注与思考,且须严肃对待。

看待官员高学历不可以偏概全

尽管官员高学历化背后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然而对于这种现象也应理性对待,熟视无睹显然不利于净化学术和教育环境,也不利于公平公正地对待教育资源分配,更会助长官员追求高学历而带来的诸多问题。但是,妖魔化官员高学历现象,显然也不符合客观理性的标准。

首先,看待官员高学历不可以偏概全。不可否认,一些官员追求高学历的确是出于功利心态抑或“面子工程”,学习期间甚至出现代学代写现象,没有正确认识学历教育的基本规律,更未重视学历教育的严肃性,这部分人古今中外皆而有之。但是,我们必须理性地看到,也有一些官员确因在实际工作中感到知识陈旧匮乏阻碍制约了工作质量提升,因此有意通过提高学历来拉动自己的学习意识,增加新知识的摄取储备,这属于自我加压。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也确实能够排除各种干扰,努力协调好工作与学习关系,在工学之间寻求最佳平衡,既最大限度地减少学习对工作的影响,也尽可能不因工作而干扰应有的学习计划,最终做到工作学业双丰收。因此,因为一部分人而彻底将所有官员在职攻读学位视为不当行为,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甚至将其妖魔化,这不符合看待和认知事物的客观性。

其次,导致官员追逐高学历并形成官员群体高学历化是干部任用制度设计不够科学所致。应该说,官员们之所以对获得高学历趋之若鹜,是干部任用制度设计客观要求带来的结果。21世纪初,硕士和博士甚至成为招收国家公务员的必备条件,而其中博士甚至成为司局级干部选拔的优先条件。这种对“干部知识化”的高要求,客观上导致一些学历偏低官员确实对在未来职务晋升中的“劣势”前景感到担忧,唯恐其成为阻碍晋升的短板,从而选择提高学历层次。客观而言,学历要求是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对人才文化素质的某种“量化”,即所谓“干部知识化”的学历量化。这就自然导致高学历作为一种文化知识的外在量化标志,成为决定官员能否提拔任用的重要“知识化”基准或加分要素,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官员扎堆儿抢占学历高地的原动力,致使一些官员千方百计地去“混”学历特别是“混”高学历。因此,这种干部任用制度设计上的不尽科学导致的官场氛围,不能将账都记到那些追求高学历的官员们身上,因为这同样不符合看待和认识事物的客观性。

实事求是,官员应树立正确的学历观

从古今中外的实际情况看,高学历并不百分百地代表着高智商,特别是高能力。因此,若要不使追求高学历成为官场升迁的明规则亦或潜规则,至少要在对学历的认知和制度设计上做到客观理性。

首先,组织上应在官员选拔任用的制度设计上摒弃简单的“学历高则优”理念,确立官员选拔任用中的正确学历观,即理性客观认知学历与能力的关系,并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尽管学历与能力在一般情况下是成正比的,但万不可将两者绝对化。众所周知,学习能力与工作能力、研究能力与实践能力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正所谓术业有专攻,理论来源于实践。一些尽管学历较低却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官员,并未影响其成为某些领域的专家或优秀的创业者和管理者。新中国历史上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国家领导人几乎都不是高学历,但并未影响其成为叱咤风云建功立业的优秀领导者。因此,组织在官员选拔任用制度设计上,应实事求是地科学认识学历与具体工作能力的辩证关系,从源头做起,不至使官员因不科学的任用制度设计而成为对高学历“目的不纯”的追求者。

其次,为官者应理性看待学历问题,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待自己的学历,确因工作繁忙而无法入校获取更高学历者,应通过自学和丰富的实践感悟与总结,提高自己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向实践要知识,从实践练能力。而如果确实感到需要通过院校的系统科学学术训练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学历层次者,则须在工作和学习之间构建应有的平衡,甚至有所取舍,要以“磨刀不误砍柴工”的理念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学生并努力做名好学生。待学成归来,再次出征,等待组织的考察和任用。否则,就要将精力放在本职工作上,以扎实高效的工作来展现自身价值,而非靠一纸文凭来做皇帝的新装。

此外,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一些知名高校深感当今博士学位的含金量变低而受到社会的广泛诟病,已影响到学校声誉,遂于2011年取消了招收在职博士生的制度。一些高校对于博士生的招收条件和考试也愈加严格,从而导致一些官员望而却步,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官员“混”学历的几率。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也应在官员提高学历问题上做到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即:不能为官员提升学历妄开绿灯而降低标准,在入学考试、教学培养和毕业考试等各个环节均需一视同仁。这样,既维护了学历竞争的公平,也维护了学术本身的严肃,更维护了学术殿堂的尊严;既不给官员学历腐败提供温床,也不给学术腐败提供机会。

(作者为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战略与安全研究所执行所长,教授、博导)

责编/高骊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张寒]
标签: 官员   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