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设计具有中国特色的假日体系

核心提示: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湖南省委专职副主委

目前,我国劳动者全年固定休假时间为115天左右。以2015年为例,全年周末双休日共计52×2=104天,其他法定节假日7个共计11天(春节与国庆节各3天,元旦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各1天)。通过调休的方式,国庆节与春节各休7天,其他5个法定节假日各休3天,即形成了所谓的2个“黄金周”与5个“小长假”。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民众对节假日越来越重视,对节假日的幸福期盼也越来越高,但从最近几年的假日运行实际情况看,“供给总量不少、结构质量不高”是我国假日制度安排的主要问题:第一,周末休假“照抄化”。我国目前的周末“双休”基本上是照搬照抄西方实行的“双休日”模式。众所周知,西方国家实行的所谓“双休日”模式是源自其宗教文化传统。星期日作为“礼拜天”,民众在这一天主要是从事宗教活动,并非真正意义的休息。

第二,休假时间“碎片化”。除春节与国庆两个“黄金周”外,其余均为“小长假”和“双休日”。相对于我国辽阔的地域和劳动者的平均离家距离来说,这些2-3天的节假日时间过短,“碎片化”严重,大多数民众根本无法合理、有效地利用好这些“碎片化”的假日。

第三,假期交通“拥堵化”。多年来,由于我国长假供给严重不足,无论是“黄金周”还是“小长假”,全国各地交通均出现十分严重的拥堵现象,春节则成为全球最大的短期人口迁徙期,国人对此大为诟病。

第四,出行半径“井底化”。由于休假时间过于短促,加之交通太过拥堵,因此民众在假日里大多选择短距离旅游,玩的并不痛快。这样一来,既不利于民众了解我国名山大川和历史文化,也不利于我国旅游产业的大力发展和国内需求的有效拉动。

第五,传统节日“淡漠化”。现行节假日制度虽然包含了四个传统节日,但元宵节、七夕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并未列入法定节假日之中,对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够,忽视了传统节日传承中华文化的重大意义。

国家应站到落实供给侧改革要求的角度,对节假日体系进行重新规划设计,秉持“休假总量不变,科学合理安排,凸显中国特色,助推幸福和谐”的原则。“休假总量不变”,即全年保持总休假天数为114天左右;“科学合理安排”,即将休假时间科学、合理、相对均衡地安排到一年四季之中;“凸显中国特色”,即最大限度地彰显和传承中华传统文明;“助推幸福和谐”,即提升全民幸福指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因此,我国假日体系的改革应着眼于如下目标:首先,有利于增进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建立新的休假制度应该以充裕地保障劳动者与亲人、朋友团聚的机会与时间,有效纾解社会大众的“焦虑感”、“浮躁”状态和紧张压力,提升民众的幸福指数、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其次,有利于民众理性出行、解决交通拥堵难题。现有的放假安排下,那些长距离回家探亲和外出旅游的人员几乎只能选择有限的 “黄金周”。每逢长假,探亲访友、外出旅游的人员争先恐后抢夺有限的交通资源,短时间内的巨大人流、车流造成全国性交通拥堵甚至瘫痪,给社会公共设施造成巨大的压力,给民众带来极大的困扰。再次,有利于促进旅游产业的大发展。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消费水平的逐步提升,民众对旅游休闲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大。在新的假日体系中,应当大幅度减少原“黄金周”和“小长假”期间的出行压力,消除瓶颈效应,使旅游业的供给资源和需求资源在时间上的配置更趋合理;同时,让更多的潜在旅行者能较好地实现旅游愿望,促进旅游产业长远、健康地发展。

责编/申唯佳  美编/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张寒]
标签: 中国   假日   体系   特色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