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治理要闻> 正文

老有所依: 公众养老的需求侧与供给侧

约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了确切的人口数据。从历次人口普查资料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端口:一是婴幼儿的输入端口,二是老年人的输出端口。数据显示,我国婴幼儿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53年的10.24%下降为2010年的3.37%,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53年的6.60%上升为2010年的12.30%(见表1)。

老1

老2

老3

国际上对人口老龄化的界定通行两种标准,即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处于老龄化社会。按照前一种标准,201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2.31%,即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时间区间起始,正式迈入所谓的“老龄化社会”;按照后一种标准,200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09%,即中国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时间区间起始,就已经迈入所谓的“老龄化社会”。

从国际角度看,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世界各国健康发展数据,2010年,我国总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的比重在世界上排名第45,占比约为8.35%(见表2),而排在第一位的日本,其总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的比重高达22.96%,说明在相对的百分比重上,我国的老龄人口比重与高比重国家的差距还比较大,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较大所致。但在绝对数量上,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的数量已经处于世界前列。

未富先老已成事实。早在1963年,高收入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就已经超过8%,我国超过8%的比重出现的时间点则在2010年左右(见表3)。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都远远超过中等收入、中低收入以及低收入国家平均数值。这段时期,正是我国的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出生率提升、死亡率降低,再加上医疗卫生技术水平的提升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大大提升了我国的老龄人口比重。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老龄化现象不仅为老年人所关心,更是今天的青年人在未来要面对的现实,因此是一个关系全局的重大社会问题。21世纪将是世界人口老龄化的世纪,但是在我们中国,这一过程有许多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特点。因此,当全国性老龄化高潮到来之际,仍会有大量难以预料的情况发生,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对策。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本文导航
责任编辑:赵鑫洋
标签: 公众养老   需求侧   供给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