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治理要闻> 正文

老有所依: 公众养老的需求侧与供给侧(2)

公众的养老需求

目前,专家学者们在养老这一问题上使用的提法相当多,如“养老模式”“养老方式”“养老形式”“养老制度”“养老体系”“养老机制”等等,“养老”在概念上远未达成共识。养老概念的模糊也进一步表明中国的养老模式将在摸索中不断前行。中国现有的养老模式主要有家庭养老、社会化养老、自我养老和居家养老四种类型,这四种养老模式基本上涉及了老龄人口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及精神慰藉三方面的需求。

个体特征影响养老模式选择

调查发现,性别的差异影响养老模式的选择。不同性别在对社会保障的认知及要求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男性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强,眼光相对长远,对社会养老保险的支付意愿强于女性。我们此前实施的相关调查中,受访男性对社会化养老的选择比例高于女性。专家认为,女性相对于男性而言,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她们的经济安全状况和自我保障能力相对于男性要差,因此,她们对家庭养老和居家养老的依赖性较强。

此外,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养老风险的意识很可能会增强,对于正规化养老模式的认知也会更全面,传统的养老观念对其约束力随之减弱,从而选择正规化养老模式的可能性会增大。调查显示,小学以下(含小学)学历受访群体均选择了家庭养老和居家养老的养老模式。但高学历人群对养老模式的选择开始出现多样化,表现为根据自身条件对不同的养老模式做出选择,而不再仅仅限于以家庭为基础的养老模式。

依常识来看,单身者比已婚者选择社会化养老模式的可能性要大。单身者较之已婚者而言,由于缺少子女这个家庭养老的首要条件,基本没有家庭养老的资源,故选择正规化养老模式的意愿较大。但调查结果恰恰相反,已婚者选择家庭养老模式的比例低于单身者;在社会养老的新型养老模式选择上,已婚者选择比例高于未婚者。这一结论,可能反映了当前子女养育成本对养老意愿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

调查结果还证实了健康程度越低越倾向于选择社会化养老这一结论。患病者与健康者在社会化养老模式选择上态度迥异,前者对社会化养老模式的选择比例远高于后者。对于无劳动能力的患病者而言,完全倾向于居家养老的模式,以依托政府和社区的力量在自己的住所安度晚年。

在户籍方面,具有城镇户籍的受访者选择家庭养老模式的比例高于农业户籍受访者。农业户籍受访者选择社会化养老模式的比例高于城镇户籍受访者,这一现象直接与当前农村“空巢”状况挂钩。选择社会化养老,也成为农业户籍受访者应对“空巢”的权宜之计。

调查还发现,收入状况和财富水平对受访者选择养老模式产生作用相反的两种影响。一种是正面影响,即受访者所持有的财富越多,其支付能力相对较强,故依靠自身收入来源的自我养老模式选择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另一种是负面影响,即经济实力越强,受访者对养老风险的厌恶程度和规避倾向就越不强烈,选择社会化养老模式的比例降低。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本文导航
责任编辑:赵鑫洋
标签: 公众养老   需求侧   供给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