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成果首发 > 正文

现代公司治理变革与国企制度创新(5)

第三,努力构建界定清晰且运行成本可控的政企关系。现代公司治理的基本逻辑是由股东控制的公司,这个逻辑难以运用于国有企业。这是因为,国有企业的任何股东或出资人,都是由制度构造出来的出资人(代表),我们无法说,由特定制度构造出来的某一个环节的出资人(代表),必然优于由其他制度安排构造出来的其他环节的出资人(代表)。在从国有企业的“虚位”的最终出资人到实际控制人的整个委托代理链条上,任何被制度构造出来的被赋予较多控制权的或是被设定为监督其他人的监督者,都随时有可能在实践中成为需要重点关注的“被监督者”,为此,监督好最末端作为“(最终)监督者”的政府,而不是另一端作为“被监督者”的企业及其内部人,才是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成功的关键。如果与国有企业相关的政府系统内的最终监督者未受到有效的制衡与约束,那么,与国有企业相关的整个委托代理链条就有可能会异化成为一架复杂度持续上升的制度机器,新的制度不断滋生,制度成本与日俱增而产出效率却奇低无比。

在实践层面,正确处理国有企业的政企关系,需要转变观念。一方面,需要有依法治企的观念,而依法治企的根本在于依法治政。有时,用法律制度规范好政府部门或国有股东的责任和行为,要比规范国有企业的责任和行为来得更重要。另一方面,需要建立起管控强弱与管控能力正相关的观念。政府部门有利用行政权力影响国有企业经营活动的行为倾向,其对国有企业的不当干预往往都发生在那些政府部门既没有信息优势、不熟悉又没有专业能力、不擅长的企业经营事务上。为此,履行国有股东职责的政府机构,需要具备胜任其管控职责的专业水平;否则,大量似是而非的管控或干预,除无谓增加高昂的治理成本外,产生不了任何可识别的管控成效。国外经验表明,像“一臂之遥”这样的极简化的、看似无为而治的国有企业管控模式,能够简洁明确地界定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经营自治权,这样做有可能取得令人赞许的管控成效;而在那些高度复杂的管控体系里,不论是国有股东,还是国有企业,都很难弄清楚自身权力与职责边界到底在哪里,这样的管控体系的运作效果时常是差强人意的。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有企业改革和制度创新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竞争性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分别为:15ZDA026、71472186)

注释

①引自[美]阿道夫·伯利、[美]加纳德·米恩斯:《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360页。80年前,当伯利和米恩斯在定义“现代公司”时,他们关注到了:“美国的大型公司已不再是一种私人企业组织,而是已经变成了一种制度……这种现代公司制度不仅是产业组织之花,而且社会公众寄予这些公司越来越大的责任,以增进全社会的经济福利。”参阅“1932年序”,引自[美]阿道夫·伯利、[美]加纳德·米恩斯:《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54、57页。

②与现代公司相比,古典公司在组织治理上的基本特征是:公司属于股东,同时,公司控制权也属于公司股东。换一个角度,我们也可以说,现代公司的基本特征是一种在保留股东的所有权的前提下,完成公司控制权转移到管理层手中的企业制度安排。

③Andrei Shleifer & Robert W. Vishny, "A Surve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Journal of Finance , Vol. 52, No. 1, pp. 35-55. Mar 1997.

④John C. Coffee, Jr. "Future as history: The prospects for global convergence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its implications".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Law Review, Vol.93, No.3, p.641. 1999.

⑤[美]苏珊·伯杰、[美]罗纳德·多尔主编:《国家的多样性和全球的资本主义》,重庆出版社,2002年,第124页。

⑥13[美]泽维尔·维夫斯:《公司治理:理论与经验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220页。

7Gary Herrigel, "A New Wave in the Histor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Enterprise and Society, Vol.8, No.3, p. 481, Sep 2007.

⑧李维安指出,公司治理并不是因为有了它就可以使公司获得成功才被重视的,而是因为公司面临的各种各样压力使然。他形象地将公司治理比喻为“马斯诺防线”,在二战中,这道防线只是让德国军队多绕了一些路。他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公司治理安排是不是只是给公司增加了绕道成本?参见李维安等:《美国的公司治理:马奇诺防线》,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

⑨Marc Essen, Peter Jan Engelen & Michael Carney, "Does ´Good' Corporate Governance Help in a Crisis? The Impact of Country- and Firm- Level Governance Mechanisms in the European Financial Crisis", Corporate Governance: An International Review, Volume 21, Issue 3, p.201–224, May 2013.

10[美]威廉·拉让尼克、[美]玛丽·奥苏丽文:《公司治理与产业发展》,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第174~175页。

11Clayton M. Christensen & Derek van Bever, "The Capitalist's Dilemma",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une, 2014.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
[责任编辑:杨昀赟]
标签: 公司治理   变革   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