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成果首发 > 正文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全局战略意义(3)

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助于优化城市群结构、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城市群是指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构成的多个城市的集合体。城市群在经济上紧密联系,在功能上分工合作,在交通上联合一体,并通过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建设共同构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社会生活空间网络。几个城市群或单个大的城市群可进一步构成国家层面的经济圈,对国家乃至世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力。②京津冀城市群处于首都经济圈内,是京津冀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在缺少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的条件下,京津冀城市间经济活动的竞争大于合作,京津冀城市群竞争力和影响力严重不足,使其难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

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助于优化城市群结构体系。城市群结构体系是指城市群内不同规模、不同等级城市的空间结构、规模结构和产业结构按照协同发展机制而构成的有机体系。其中,城市群空间结构是城市群内社会经济活动相互联系与作用的空间反映,由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组成;城市群规模结构是指城市群内的城市规模按照互补性原则进行配置的城市体系;城市群产业结构是指城市群内各城市按照承载力水平、要素禀赋水平及产业发展潜力所确定的产业结构。

近些年,京津冀城市群一直处于持续发展中,但没有像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那样迅速崛起,更没有形成与纽约、伦敦、巴黎、东京都市区城市群比肩的环北京都市区城市群,其主要原因是京津冀城市群结构体系不完善,使得城市群内各城市间没有形成互为推动的集聚与扩散效应。在城市群空间结构方面,北京市“摊大饼”式空间扩张模式不仅导致城市增长速度过快,城市就业与居住的非匹配性日益严重,而且导致大量无效的交通流量,进一步加重了环境污染。由于北京市城市空间规划与周边其他城市空间规划没有互动性,使得其他城市空间布局也呈现出与北京类似的蔓延式增长模式,其结果是各城市内部和城市间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结构处于无序发展态势。在城市群规模结构方面,随着北京城市蔓延式快速增长,在其“虹吸效应”推动下,京津冀城市群中的中小城市发展明显滞后,城市规模出现北京、天津规模过大,而其他城市规模过小的非均衡结构特征。在城市群产业结构方面,北京市同时发展了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而这些产业与周边城市相关产业联系度不高,各城市独自发展本市的产业,在京津冀城市群内尚未形成以产业链为纽带的完整的区域产业体系。正是由于京津冀城市群产业发展没有形成有效的分工与合作机制,代表城市群产业竞争力的区域性产业集群也就难以形成,最终导致城市群难以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任务是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为推动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北京市首先要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经济结构,而京津冀其他城市则要创造条件来承接转移产业和转移的城市功能,这也必然要推动这些城市空间结构和经济结构优化。此外,《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还确定了京津冀三地的主要功能,如确定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是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省是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京津冀三地各自确立的功能定位,实质是其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由此可见,京津冀协同发展将对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规模结构和经济结构优化产生深远影响。

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助于打造世界级城市群。世界级城市群是以一两个特大型的城市为核心,包括周围若干个城市所组成的内部具有垂直的和横向的经济联系、并具有发达的一体化管理的基础设施系统给以支撑的经济区域。世界级城市群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联系世界的枢纽,是世界进入该国家和区域的门户,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增长极,也是最具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的区域。③由此可见,在我国面临经济增长减速、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经济新常态下,打造参与全球竞争和国际分工的世界级城市群,对于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扩大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都将具有重要意义。

京津冀城市群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构成了我国三大主要城市群,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环境承载力等因素影响,京津冀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尚有较大不足。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计算的三大城市群分类竞争力显示,在能源、资源竞争力方面,三大城市群中北京、上海、广州的竞争力指数分别为0.583、0.730、0.485;在生态竞争力方面,北京、上海、广州的竞争力指数分别为0.550、0.638、0.558;在经济竞争力方面,北京、上海、广州的竞争力指数分别为0.838、0.860、0.447;在公共服务竞争力方面,北京、上海、广州的竞争力指数分别为0.698、0.579、0.512。这表明除了公共服务竞争力外,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的竞争力指标均超过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尤其在资源与生态竞争力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此外,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差距较大。根据测算,在能源、资源竞争力方面,北京、天津、石家庄的竞争力指数分别为0.583、0.287、0.156;在生态竞争力方面,北京、天津、石家庄的竞争力指数分别为0.550、0.463、0.392;在经济竞争力方面,北京、天津、石家庄的竞争力指数分别为0.838、0.483、0.134;在公共服务竞争力方面,北京、天津、石家庄的竞争力指数分别为0.698、0.374、0.285。这表明京津冀城市群内部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以石家庄为代表的河北省各城市发展水平较低,尤其是城市间的经济竞争力差距巨大,使得京津冀城市群呈现“尖塔形”发展格局,即北京、天津城市发展水平较高,而其他大部分城市受北京的“虹吸效应”影响发展滞后。区域创新要素过多地向北京、天津集聚,使河北省的产业发展难以与北京、天津的产业链对接,破坏了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基础,影响了城市群竞争力的提升。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京津冀三地的交通一体化、要素市场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生态保护一体化和产业一体化发展步伐正在加快,其所代表的能源、资源承载力、生态承载力、交通承载力、经济承载力、公共服务承载力将得到极大提升。京津冀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将有助于各城市依托北京市的科技研发优势,打造完善的区域产业链体系,形成以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带动的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上一页 1 234567下一页
[责任编辑:杨昀赟]
标签: 京津冀   全局   意义   战略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