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治理要闻> 正文

2016两会关注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两会既是中国自省寻求改革良方的重要契机,也是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今年是两个五年规划的交接棒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两会议题自然会更加引起中国观察者关注。

供给侧改革、民生改善、绿色发展等议题,既关系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也关系未来共同创造新的有效和可持续的全球需求,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本期治理观察栏目,让我们一起关注2016年全国两会,悉数代表、委员针对这些重大议题的建言献策。

【供给侧改革】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和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两次提出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党中央在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上作出的准确判断,其实质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在要素领域的延续和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成为贯穿“十三五”规划的主线。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起了代表、委员们的热议,我们梳理了部分代表、委员的相关提案和建议,希望进一步深化各级各地,以及广大读者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

加强有效投资

在适龄劳动人口不断减少,农村可供转移的劳动力也不断减少的情况下,低效生产对高效生产的挤出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这样的情况还会造成高杠杆率、高资金成本的恶性循环。

建议:需要降低对低效率生产者的扶持,压缩低效生产、低效投资。在化解过剩产能的过程中,首先要努力利用市场机制,保证去除低效产能,保留高效产能,另外还要保证过剩产能占用的资源能释放出来,供高效生产所用。

第一,更加谨慎地选择政府主导的投资项目。有需求的公共服务短板当然应该补齐,但不能再以刺激经济增长为目的进行投资。即使确实有需求的公共服务,也应该把握提供的节奏,过快的提供速度会对某些上游产品造成短期突发需求,成为新一轮产业过剩的诱因。

第二,鼓励高效投资。努力降低企业面临的成本是促进高效投资的重要条件。除此之外,降低企业税费也是降低企业成本的重要手段。尽管各级政府面临很大的财政困难,但清理企业面临的各种缴费势在必行。应该尽快全面完成营业税改增值税,也应该考虑在经济快速转型阶段加速企业资产的折旧。

第三,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应该以缓解通货紧缩作为主要目标。应该进一步打通货币政策对汇率的传导渠道,加强货币政策的效果。应该努力避免货币政策延缓过剩产能的化解,只有这样,货币政策才能真正起到缓解通货紧缩的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 白重恩

建议:社会资本是市场中最灵动、鲜活的投资要素,是我国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机制灵活,潜力巨大。当前,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我国产能过剩严重,政府投资放缓,投资整体增长乏力,加大吸引民间投资的力度,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传统上由政府资金和国有企业投资占主体的领域,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第一,进一步以促进公平竞争来激发市场活力,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投资者市场准入规则。应按照中央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全方位清理和废除妨碍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

第二,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严禁并惩处各类违法实行优惠的“土政策”,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第三,加强税收优惠政策管理。按照统一税制、公平税负、促进公平竞争的原则,加强对税收优惠特别是区域税收优惠政策的梳理、清理和进一步规范管理。

第四,加快补齐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短板”。建立信用奖惩机制,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同时,还要健全优胜劣汰的市场化退出机制,完善企业破产制度。

第五,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实施成效大督查,推进商事登记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全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第六,加强民间投融资监管服务。从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角度,创新社会投融资途径和便捷安全管理,打通民间投资者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障碍。

——全国政协委员 胡卫

建议:中央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既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精神,敢涉险滩、敢打硬仗,又要有专业性知识储备,明确具体路线图。要探索建立低费、基全覆盖的参保缴费机制,降低企业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让工商企业轻装前行。要通过集团内部消化“子公司”“孙公司”,依法实施破产清算,引入第三方龙头企业兼并重组,从银行端和企业端成立资产管理公司承接银行债权和企业债务等途径,加快“僵尸企业”市场出清。

——全国人大代表 黄奇帆

科技创新是关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创新驱动,强调激发企业、企业家的能动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简单去过剩产能、消化库存方面的问题,而首先是一个认识和观念问题。

建议:第一,在认识与实践上,要发挥企业和企业家的能动性,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创造市场、引导市场,通过供给创新来扩大需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资源配置、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等进行调整,相对而言也会减少无效供给,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成为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

第二,营造多元化创新创业体系。要鼓励大企业实施创新、内部创业,鼓励中小企业、独立发明者创新创业,为他们提供政策与资源支持。建议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加快建设公共技术平台,建立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高效能转换机构。培育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进一步调动企业与个人创新的积极性。

第三,突破关键技术与核心零部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效供给。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核心零部件制造不仅大大提升产品附加值,而且可以带动一般零部件制造的发展。建议企业特别是有品牌的企业要加大核心零部件的研发投入,培养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在重点领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全国政协委员 毛蕴诗

建议:第一,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推进实施新的五大类科技计划体系,提高资金使用的“精准度”,完善科技资金的市场化投入机制。第二,各级各部门协调配合,细化举措,加强评估,督促检查,促进各类创新政策的落地实施。第三,深化改革,简政放权,完善政策,优化服务,激发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降低创新创业成本,加快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 周国辉

继续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在当前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呈现出新的特点。

建议:第一,非公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个机遇来自于“一带一路”发展大战略,来自于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来自于脱贫攻坚。第二,非公经济是后发地区必须想办法补上的一块短板。经济发展落后地方,要想实现“出奇制胜”“无中生有”“后发赶超”,就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形成吸引非公经济更好发展的“洼地”,不靠市场引入外来主体投资,别无他法。第三,非公经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部位。在经济新常态下,非公有制企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投资结构、规模结构的改革更加紧迫、空间更大。第四,非公经济是发展新动能转换的重要着力点。发展新动能、新经济,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主体多是民营企业、非公经济。所以,无论“旧动能”的提升,还是“新动能”的培育,都需要在发展非公经济方面用劲发力。

——全国人大代表 孙效东

建议:要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服务,调动民营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培育打造,支持推广浙江特色小镇建设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 金长征

建议:要减轻民营企业负担,保护知识产权,加大打假力度,提高工作效率和速度;加强价格的整体有序管理,引导形成有序的零售市场秩序大环境。

——全国人大代表 张华明

建议:科研项目要跟着能人走,让民办教育、民营医疗、民营企业等各个领域都能享受到科研红利。建议在规划纲要草案中增加“加大对民办教育、民营医疗的财力支持”的内容。

——全国人大代表 何彬生

打破关键制约

我国经济结构难于调整到理想状态的主要表现:一是少数产业无法支撑经济持续发展。二是少数产品无法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三是少层次的垄断供应无法满足多层次的市场需求。

建议:第一,均资源,要从“扬长避短”向“取长补短”转变。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资源、要素不要过度集中在少数产业,防止短期产能急剧膨胀,同时造成其他行业的萧条萎缩。第二,去管制,要从“一枝独秀”向“百花齐放”转变。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开放,任何主体都有进入市场的资格和权利,不能以不合适的门槛和条件,把市场搞成少数主体的摇钱树,而让消费者被迫接受价高质次的商品和服务。第三,反垄断,要从“好大喜强”向“扶贫济弱”转变。不能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而人为设置各种垄断,要确保所有人都有劳动致富的权利和机会、所有人都有根据自身实力和爱好选择消费品和服务的权利和机会。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旨在生产或提供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中高端的、品质优良的、性价比好的产品和服务。实现这一目标和要求,关键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建议: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资源禀赋进入加速递减期,人口红利进入收缩期,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极限,资本边际效率下滑严重,继续依赖资本、劳动、土地等生产要素投入,已经难以为继、不可持续。因此,必须顺应经济发展客观规律,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专业化技能、规模效应、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非生产要素投入。可以说,牢牢抓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一重点难点问题,也就牵住了经济转型升级增效的“牛鼻子”。建议研究和借鉴新加坡等国家的经验,在宏观经济指导方面,在五年规划和年度经济发展预期指标体系中,增设全要素生产率指标,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全国人大代表 李春明

强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目前,我国农产品成本较高,品种结构不合理,与市场需求脱节,难以形成有效供给。这就需要大力推进农产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建议: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于提升农产品生产的质量和效率。一是深化市场改革,着力制度创新,增加潜在供给。二是培育龙头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现实供给。三是利用大数据,提高流通效率,减少无效供给。四是加强政府调控,创新公共服务,实现有效供给。

——全国政协委员 杨维刚

建议:强化顶层设计,明确非粮农(副)产品(生物质)资源应用的主推模式。对于农业生产结构性过剩和能源供给结构性短缺的两个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要跳出农业和能源产业的小圈子来谋划两大产业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大格局。明确生物质资源以厌氧发酵获得沼气并提纯成天然气为核心并加以积极引导,将饲料应用、燃料应用和肥料应用有机整合,促进农业、能源和环保产业相互促进、永续发展。

立足农业资源优势,打造全国一盘棋的清洁能源产业格局。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以秸秆资源为依托,将厌氧装置建成单体规模适度、区域布局合理、分散运行、集中管理,全国一盘棋的分布式清洁能源基地,同时还可兼顾其他生物质资源的加工、转化。

优化种植结构,促进农业生产与能源需求的紧密衔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关键在于确保农民增收和不与国际农产品市场供应品种发生冲突。

——全国政协委员 王天戈

建议: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上下功夫,推动我国农业走向现代化。

——全国人大代表 韩永文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本文导航
责任编辑:国家治理1
标签: 两会   供给侧改革   民生改善   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