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治理要闻> 正文

2016两会关注(4)

奋力谱写大国民生新篇章

《国家治理》周刊“两会”专题策划组

民生所指,国运所系;民心所向,政之所行。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高度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我们党谋划一切工作的最终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贯穿这次“十三五”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的一条主题主线,在中共中央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被列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的就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后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的话语铿锵有力,音犹在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筑牢民生底线,持续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国际舆论的高度评价。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广大代表委员纷纷围绕“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和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涉及的民生、绿色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问题,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为谱写大国民生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保障和改善民生,首先是主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确保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根本前提和重要保障,因此,“十三五”时期,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科学发展,妥善应对挑战。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这样的一种经济发展新常态,不但需要继续保持足够的经济增长速度,还要努力实现更有内涵、更有质量、更有包容性的经济发展质量,为此,必须积极进行结构调整,增强产业技术含量,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对资源的过度消耗,特别是减少贫富差距,让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在当前,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就是就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切实加强民生保障和防控风险,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

保障和改善民生,重中之重是要下功夫织密织牢保基本、兜底线、广覆盖的民生保障网。就业、医疗、养老、低保等方面的兜底工作,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基本保障,也是做好民生工作的一道道底线。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注重发挥社会保障的社会稳定器作用,特别是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全面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满足老百姓多样化的民生需求,织就密实的民生保障网。对于1800万左右的城镇低保人口而言,要通过完善各项保障制度来保障基本生活;对1.3亿多65岁以上的老年人,要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增强医疗服务的便利性;对2亿多在城镇务工的农民工,要让他们逐步公平享受当地基本公共服务;对上千万在特大城市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等其他常住人口,要让他们有适宜的居住条件;对900多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要让他们有一门专业技能,实现稳定就业和稳定收入……总之,要切实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实实在在地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保障和改善民生,还需要高度重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当前,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前所未有的挑战,雾霾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水污染问题影响到人们的饮水安全,土壤污染问题影响到人们的食品安全……面对这样的局面,唯有走绿色发展道路,才能彻底解决上述问题,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关系全局和长远的一项重大战略选择。为此,作为党中央提出的“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首度写入了“十三五”规划,并从六个方面进行专项阐述,对相关的工作作出了部署。

全面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是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小康。伴随着全国两会的召开,面对如何写好大国民生这篇鸿文巨章,“中国方案”愈加明晰,“中国力量”正在凝聚。我们坚信,只要始终牢记“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根本遵循,始终坚持“五位一体”的发展思路,全面推进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将实现。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本文导航
责任编辑:国家治理1
标签: 两会   供给侧改革   民生改善   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