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比较研究 > 正文

国家何以避免衰败:比较政治学的国家主题(4)

即便是英国这样的国家,自13世纪以来,经过500年的持续努力,终于在18世纪稳居世界发展的领先地位。但也不是说就彻底解决了国家发展的兜底问题。本来,英国借助个人主义的长期支撑,依靠逐渐成熟的政治机制,大致解决了国家与公民间的合作问题,也相应解决了公私领域的互动机制问题。即便英国在狂热的殖民运动中,也因为大致将国内政治原则转移到殖民国家,因此建立起不同于其他殖民国家那样的温和的殖民统治体系。这些举措,一时让英帝国成就了举世无双的治国业绩。但英国在19世纪末期开始陷入福利泥淖,到20世纪被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交相纠缠,结果国内政治生气不足。加之殖民体系的瓦解,促使英国的国际地位迅速衰落。美国的崛起,对没落的英帝国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日不落帝国”终于成为二等强国。这样的国家兴衰,多少让季羡林所谓的东西文化、国家命运不过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断言,有了成立的理由。③

可见,国家得先兜住成功避免衰败的底线,才能想象如何强盛的问题。这样的国家兴衰变幻,是所有处在竞争性发展局面中的国家所不能不思考的大问题。因为国无常盛,亦无常衰。国无常盛,比较好理解。一旦国家治理不好,再强盛的国家也会走向衰败。国无长衰,需要解释。国家之所以没有常衰的道理,简单地讲,就是那些衰败的国家,会在国家间竞争中,自己走向灭亡,抑或被其他国家征服而消亡。绝对没有一个长期衰败的国家,竟然还可以长此以往地存在下去的理由。现代政治学的创始人马基雅维里在《君主论》中发表的看法,便是在一般意义上探讨国家怎样才能强盛的政治学原理,他晚年撰著的《佛罗伦萨史》,其实就是针对自己的祖国佛罗伦萨衰败而言的。而他撰写的《李维史论》,则是针对国家如何可以强盛的思考,面对古罗马发出的“思古之幽情”④。这种关乎国家兴衰的连贯性思考,正是马基雅维里揭开的、现代政治学关于国家问题的基本思考路径。这种思考的底线,自然是国家如何避免衰败的问题。

上一页 1 23456...13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国家   政治学   比较政治   公权法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