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长沙市副市长 何寄华
当前,我国农村总体上是稳定的、和谐的,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突出问题:
第一,传统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导致“空心村”现象加剧。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92:1。大量农村劳动力迁移到城市务工、经商,导致有些农村出现了“有屋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慢、风险高、比较效益低。由于劳动力资源严重匮乏,导致农村房屋闲置、土地荒废,进而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第二,城乡要素分配不均,导致农村和城市发展失衡。新中国成立后,城乡要素分配偏向于城市和工业化,严重制约了农村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农村金融市场“抽血”多、“输血”少,导致农村道路、饮水、电网、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建设标准明显低于城市。特别是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以户籍管理为基础的城乡分割体制,客观上造成了城乡居民在就业、教育、住房、医疗、养老、使用公用设施等一系列权利上存在较大差别。
第三,管理纽带呈松散趋势,基层党群干群关系有待改善。少数村级基层组织涣散,战斗力不强,缺乏具有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村干部,对群众之间的纠纷不管不问,或互相推诿踢皮球,造成矛盾激化。甚至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存在暗箱操作,公开公平程度不够,从而引起村民不满。
第四,社会风气有滑坡倾向,矛盾纠纷日益增多。目前农村的文化娱乐活动已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不良风气有抬头倾向,农村社会环境受到污染。此外,农村人情开支的名目却越来越多,人情消费像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得农民喘不过气来。同时,农民个体之间交往增多,也产生了不少经济合同纠纷、经济债务纠纷、经济赔偿纠纷、资产权属纠纷等矛盾。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是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分级制定城乡一体化规划方案,着力优化城乡空间形态,加快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基础规划“多规融合”,推动城乡供水、污水处理、造林绿化、垃圾收集处理等公共服务体系衔接配套。
二是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加大建设投入。按照“建设同标、投入同量、管护同步”的要求,全面提升农村道路、饮水、电力、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做到与城市设施建设标准一致或相适应。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力度,解决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过程中标准过低、经费不足、重建设轻管护等问题,逐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增强农村发展后劲。
三是推广土地合作经营模式,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家庭联产承包制实施以来,极大地激发了农业农村的发展活力,但一些客观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不断积累和显现。目前,湖南长沙正在推广土地合作经营模式,即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以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为前提,由村级组织引导,农民自愿、依法、有偿以土地承包权入股组建土地合作社,对土地进行统一整合、开发、经营新型的土地经营机制和模式。建议通过深入研究,积极稳妥加以推广,并出台相关政策给予支持。
四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随着合村并组的大规模推进,村组干部服务对象越来越多,工作任务日趋繁重,平均每名村干部要服务1000名左右的群众,小组长要服务200-300名左右的群众。建议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选优配强基层干部队伍,适当增加村组干部职数,提升支村“两委”服务能力。
五是着力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文明意识、节俭意识,促进农村形成健康文明新风尚。大力整治“人情风”等农村不良社会风气,抵制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等不良现象,加大对农村黄赌毒、黑恶势力、非法宗教的打击力度。
责编/申唯佳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