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社会治理研究及实践反思(2)

转型过程中的社会治理实践

社会治理创新,实际上就是社会治理方式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与社会治理方面的理论研究相比,中共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社会治理实践过程中的努力也同样富有意义。关于社会治理实践,最引人关注的无疑是反腐风潮与廉政建设所取得的成就。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和群众路线教育的深入,党风廉政建设也逐渐进入佳境,2015年反腐成就尤其显著,不仅“老虎苍蝇一起打”,而且廉政之风刮进了各个行业和领域。现代社会治理离不开廉洁高效的政府,从某种意义上说,廉洁要比高效更为重要,因为廉洁的政府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生活成本,可以说,当下不断推进的廉政建设恰恰是社会治理创新最为重要的环节。

2015年,我们国家的各项政治经济政策也发生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调整。例如,全面二胎政策的出台,宣告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对夫妻一个孩”的生育政策的终结,与此同时,户籍制度改革也在加速,这不仅仅体现在以往因为超生而没有户籍的1000余万人的户口问题将得到解决,而且,将于2016年1月1 日起实行的《居住证暂时行条例》,也剥离了原本附着在户口上的诸多权益,使得近几十年间城镇化过程中进入城市的外来人口的歧视性生活状态可能发生根本改变。再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据不完全统计,从2015年起的3年时间里,将有489件国务院文件宣布失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通知》,也使得诸如证明“你妈是你妈”之类的“奇葩证明”成为历史,“办证多”、“办事难”的痼疾有望因此得到解决。在证券市场上,股票发行的注册制也且行且近。

上述这些,远不是我们国家在社会治理方面取得成果的全部,但却足以说明,社会治理创新和治理方式的转变是我们社会生活中正在发生的事实。不过,当社会治理实践实现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进步的时候,也必然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亟待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却没有建立起一套与之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至今,在许多地方,上学难、看病难仍然是困扰人们的生活难题。十八大以来,国家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据报道,至2015年,我国养老保险覆盖人数已达到8.07亿,医疗保险也已覆盖了全部人口95%以上,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获得这样的成果实属不易。

但在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承认,当下中国社会保障的现实并不尽如人意。在我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今天,中国还有大约5亿人没有为养老保险所覆盖,有5%的人口没有医疗保险,这不是现代国家应有的状况。虽然按照十八大“2020年实现社保全覆盖”的战略部署,距社保全覆盖的目标已经为期不远,可是,对于目前那些尚未为社保所覆盖的人们来说,即便是短短的几年时间,他们的日子也着实难捱。

近年来,养老金亏空是一个常常被人们提起的话题,早在2010年,便有人说养老金入不敷出亏空已达1.3万亿,2015年,这个话题又被提起,有人说,“2015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显示,剔除财政补贴后,2015年养老保险‘亏空’超过三千亿元。”①至于养老金是否亏空,亏空是现实的还是潜在的,这里我们无意考究。按理说,与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我们国家社保基金的征缴比例并不低,实际的给付水平也不是很高,可是养老金亏空的话题在几年间被人们反复提起,需要深思的是,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

第二,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在市场配置资源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市场经济的本质在于由市场而不是由权力配置资源,这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确定了市场经济发展方向以后,几乎尽人皆知的常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又进一步强调,“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在深层意义上,市场化改革是社会治理方式的转变。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其实质就是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实现对市场的充分尊重,由传统的行政权力对市场的干预、参与,转变为对市场的守护。

中国有着悠久的行政权力支配社会的传统,再加上改革开放以前几十年的计划体制的惯性,使得我们在理解作为“看不见的手”的市场作用时会面临许多困难,而在接受强调政府干预市场的“凯恩斯主义”时却有些容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所以重申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恰可说明改革任务的艰巨和改革进程的复杂。

以往,由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在社会治理过程中,我们太多强调了政府的经济职能。在相当的一段时间里,拉动经济成为各级政府最为重要的工作,GDP成为政府绩效评估的重要指标,于是,招商引资、投融资等等便成了许多地方政府的主要工作议题;于是,在我们的社会里,政府便不仅仅是市场的监管者,而且也成了市场的参与者。尽管这种做法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收到了经济持续增长的成效,但这种经济增长却不是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实现的。凡是在政府强力干预和有政府参与的经济活动的社会里,无论最初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或迟或早总要发生一些状况,这是万古不易的铁律。现今我们面对的产能过剩、环境污染以及剪不断理还乱的政商关系等,都是以往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造成的治理难题。把对市场的尊重融入社会治理过程,是我们走出社会治理的困局必须迈过的门槛。

第三,避免社会治理过程中的暴力倾向是当下中国社会治理实践中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治理所体现的是一个国家对待自己国民的方式,也是一个国家政治文明水平的评价尺度。在传统的中国社会,掌权者往往依恃暴力手段实现其对社会大众的统治,这与现代国家的治理方式是背道而驰的。按照一般的说法,社会主义中国是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治理过程应该天然地拒绝任何形式的暴力。但是,现实的社会治理过程与这一理论逻辑却存在着明显的反差。近年来,诸如城管“暴力执法”、城管与商贩之间冲突、强拆致死致伤之类的负面新闻屡见报端。虽然每一事件发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当诸如此类的事件大量发生的时候,我们便只能从社会治理方式上去寻求原因。在社会治理的意义上,如何公平地对待自己的国民,可能是社会生活中比人们常说的“发展”、“增长”更为重要的事情。

社会治理创新的关键在于治理观念变革

现实的社会治理总是在一定治理观念支配下发生的,也就是说,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社会治理,取决于我们在观念上认为应该有什么样的社会治理。所以,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创新或者治理方式的转型,在根本上依赖于治理观念的变革。

公共的观念是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创新必要的思想条件。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用“所有”的观念理解国家。在古代中国人的观念中,国家是君主的所有物,在传统儒家那里,这种观念被表述为“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在法家那里则是“国者,君之车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在这种国家观念的影响下,人们所理解到的国家治理就是治民,有效治理的标志就是民众对统治者的服从和政治秩序的稳定。但是,现代人对于国家与社会治理却有着另一种理解。在现代人的观念中,国家是公共的财富,它不为任何人所有,出于同样的道理,社会治理主体所掌握的权力也是公共的,社会治理的基本任务是处理公共事务而不是“治民”,社会治理主体的责任不是使民众服从,而是提供恰当的公共产品以换得公众的满意。

在我们的社会里,有许多人并不懂得一个基本的常识,那就是,在社会生活中,任何治理主体,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无论其手中掌握了什么样的权力,其所拥有的正义份额与其他社会成员都是相等的。这些年来,每每见诸报端的官员辱骂百姓“给脸不要脸”的事件便是这方面的证明。在表面上,如此言行的官员为数不多,但我们却有理由说,在许多地方,相当一些官员有着比普通大众更加优越的自我感觉。这种自我感觉的逻辑结果必然是对权力的滥用。

在当下的中国社会,把权利的观念引入社会治理过程已成是当务之急,也是社会治理方式转型的必要条件。关于权利,虽然不同的理论流派有着不同的定义,不过在常识上,权利的基本含义是清楚的,暂且不论近代思想家所说的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把权利的主要内容理解为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应该不会引起太多的歧议。现代国家区别于传统国家的重要标志,就是以法律的形式认可并且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在每一个国家,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规定,为现代社会治理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起点。但这并不是说,只要法律赋予了公民基本权利,就一定会有现代的社会治理。卡扎菲统治时期利比亚的宪法、萨达姆时期的伊拉克宪法,给予公民的权利或许不比其他国家的法律少许多,但这些国家并不存在现代的社会治理。内中的原因不难明白:在这样的社会里,权利观念并没有进入实际的社会治理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日益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轨道,公民权利愈来愈为各界所重视。但无庸讳言,当下的社会治理过程所以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权利的观念没有融入治理过程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例如,近年来各地频繁发生的强制拆迁事件,有些甚至造成了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按照惯常的解释,这些地方所以要拆迁,是因为经济发展的需要,某些个人的高要价行为,违背了公共利益,有可能妨碍经济发展,于是也就发生了强拆。在这似是而非的道理背后,似乎漏掉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理论与观念的进步是一个社会最具实质意义的进步,如果说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创新是一个过程,那么,这一过程也就是现代的价值观念进入社会治理实践的过程,是现代价值观念变为我们社会生活常识的过程。

【注释】

①诸种说法可参见“社保基金亏空了,究竟该如何补?”,《中国城市报》,2015年05月25日第7版,http://paper.people.com.cn/zgcsb/html/2015-05/25/content_1572081.htm;“社保基金亏空3000亿?财政部否认已划国资填充”,人民日报客户端,2015-05-13 08:22,http://www.zjol.com.cn/05zjol/system/2015/05/13/020649114.shtml。

责编/张晓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实践   社会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