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共失政的教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执政任务。苏联经济发展的长期停滞落后,动摇了共产党执政的物质基础。在苏共执政之初,苏联经济模式确实给苏联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进步,工业化获得了长足发展,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经济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由于对计划经济的缺陷及其根源缺乏透彻的认识,也没能有效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导致了经济的停滞落后,加上民族矛盾冲突、对美争霸等,丧失了执政的物质基础。前苏联的经验表明,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始终把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长期不懈地坚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权力结构的监督制衡是党的执政基石。权力过分集中且不受监督制约的权力结构,使党和国家发生变质。早在斯大林时代,苏联国内已经开始出现特权现象,以部分党员为代表的新的权贵阶层逐步形成,苏共内部的腐败苗头不断滋长,并在党内愈演愈烈,不断侵蚀着苏共巨大而强壮的身躯,使之由一个按人民性纲领、先进性标准和纯洁性要求创建的人类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蜕变为既得利益党和消极腐败党。绝对的垄断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议行监合一”的权力结构加速了腐败的总趋势。苏共高层曾看到了腐败问题的严重性,但采取消极态度对待,最终断送了党的前程。
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是党的执政保障。苏共原来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长期以来,由于忽视党内意识形态工作,逐步丧失了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管控权,导致党内指导思想逐歩多元化,扭曲了人们的理念信念和道德价值体系,摧毁了苏共意识形态大厦的根基,最终,在西方和平演变的强势攻击下,苏联不得不改旗易帜。其教训告诫我们: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事业长期兴旺发达的关键。忽视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建设,丧失了维护国家存在合法性的功能。
由于苏共在执政过程中没有能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忽视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权力过度集中且缺乏制约,忽视了腐败问题的严重性;没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权威地位,忽视了党内意识形态建设,最终导致执政失败、政党消亡。这是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所不能轻忽的重要教训和启示。
中共面临的挑战
中共成立90多年来,随着党力量的不断发展壮大,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升,各行各业都呈现出持续发展和繁荣的景象。但同时也要看到,摆在中共面前的风险和挑战也是苏共当初所未曾遇到的。必须深刻吸取苏共失政的教训,客观审视现我们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必须从严治党。
外部环境分析。从外部环境看,从20世纪后期至今,世界社会主义遭受重创,西方国家亡我之心不死。上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前苏联和东欧地区的社会主义国家相继灭亡,国际社会主义力量被严重削弱,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日益嚣张。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以美国为首的一些经济文化上占优势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渗透其政治模式和文化价值观;国际关系中,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及其冷战思维依然严重存在,力图挤压社会主义国家的生存空间和共产党的生存空间,妄图颠覆社会主义国家,以实现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统天下。
内部因素分析。从内部因素看,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发展阶段,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中国共产党肩负的执政使命更加繁重,面临的挑战和风险也更加复杂多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在现实条件下比较中苏两党,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内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苏共失政的隐患,少数党员干部出现了特权和腐败、一权独大、理想信念动摇等现象。中国共产党内虽然还没有形成当年苏共那种稳固的特权阶层,但各种特权现象并不少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一些领域的腐败呈现易发多发之势,即所谓“塌方式腐败”。能力不足、精神懈怠、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问题成为中国共产党急需解决的问题。
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要成功应对各国内外各种挑战,首先就要认真吸取当年苏共失政的经验教训,努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提高党员拒腐防变的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坚持从严治党。
基于系统视角的从严治党要素整合
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和任务的新变化、新发展,我们党高度强调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虽然打老虎、拍苍蝇、洗洗澡等一系列举措的开展,正在重新树立起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进一步深化党内改革奠定基础。然而,要全面实现从严治党的目标,还必须系统落实各项治党要素,包括制度要素、个体素质、社会文化等方面,才能全面恢复党的性质和活力。
加强制度建设,形成权力腐败的监控机制。权力如同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可以为国家谋发展、为人民谋福利;使用不当,也可能被用以谋求一己私利,成为腐败的工具。对此,列宁曾说过:“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不受节制的堕落。”纵观人类的数千年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一旦失去有效的监督、控制和管理,权力就会被滥用,而腐败也就随之而来。正如孟德斯鸠所言,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会走向腐败。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各项体制的转轨,在一些领域中经常发生腐败现象,其中固然有多种诱因,但重点还是在于权力的使用得不到行之有效、实施有力的监督制约。新时期以来,中共在约束自身权力方面颁布过很多关于反腐、反特权的规定,但大多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是没有将就权力关进笼子里,自律靠不住,人民又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腐败、特权继续恶性发展。只有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法治,才能让人民拥有真正的监督权。
提升个体素质,推进自律他律的规范机制。首先,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和宗旨意识,牢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勇于担当、廉洁奉公、甘愿奉献,做人民的优秀党员和干部。一是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二是要脚踏实地,清楚自己所应具备的职责和应尽的责任,做好本职工作;三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摸索,掌握方法,虚心听取他人意见,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以此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构建提升党员素质的长效机制。
其次,单纯依靠自律是不可靠的,主要依靠党的自律和干部的自律,权力不受制约,党的事业必然会走向腐败和失败。共产党员也是正常人、普通人。战争年代,我党最强有力的他律就是战场上的敌人,治党客观上首先是靠敌人的监督,然后才是靠自身努力。和平年代,我党更应当高度重视治党的特殊规律,应从依靠敌人监督转向依靠人民监督。强有力的他律约束不仅适合战争年代,同样也是和平年代党建工作应遵循的普遍规律。缺乏强有力的他律,就不会有强有力的自律,党建工作也就难以取得实效。长期以来,我们党在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素质低下、党性观念淡薄、理想信念消退等问题,已经影响了事业的发展、党群关系的改善和执政党的形象,因此,我们必须提升自身素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营造文化环境,创建党民共管的协同机制。推行从严治党,应将“党管干部”的指导思想改为“党与人民共同管干部”,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在思想和实践中逐步渗入“党与人民共同管干部”的因素,并探索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平时要经常征求群众的意见与建议,及时发现党员干部中的问题与不足,在查摆问题、考核干部、评价政绩、作风整改等方面,也要广泛征集人民群众的看法,并将这一“规定动作”常态化。如果人民没有监督的权力,治党就会成为形式。“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就会演化为“干部当家作主”,党员干部的权力就会不受任何制约,发展成为腐败的特权阶级,并最终被人民完全抛弃。与此同时,要营造党的执政建设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的文化氛围,强调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不断加强党内民主理论建设,推动制度创新,使党建工作在科学化的轨道上不断推进。
党的执政建设要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就是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按照党的建设先进性的根本要求,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不断加强党内民主理论建设,推动制度创新,使党建工作在科学化的轨道上不断推进。
结语
中国共产党现行权力结构带有明显的苏共权力结构模式特征,基于苏共失政的教训,我们党的权力运行机制必须进而坚决而彻底的变革与完善。当前一段时期,随着全党上下反腐力度的加大,中国共产党应该把握有利契机,抓住时机进行权力结构改革,尽快构建以权力结构为主要支柱的从严治党制度体系,展现从严治党的雄心与信心。“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为了中国的长治久安,中国共产党人应该从苏共失政的巨大悲剧中吸取教训,尤其是要分析研究苏共失政的种种原因,将其作为我党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历史镜鉴,作为教育党员、警示干部的重要教材,抓住改革的最佳时机,敢于在改革中突破旧有格局,最终赢得反腐倡廉的胜利。
(作者为淮海工学院副教授;本文系江苏省2015年度高校哲学社会专项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KK15078)
【注释】
①王占阳:“走党建与政改相结合的道路—苏共亡党教训的深刻启示”,《 人民论坛》,2013年第30期。
②陈利军:“苏共亡党对从严治党的历史镜鉴”,《湘潮》(下半月),2014年11月25日。
责编 /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