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模式应用中存在着单位服务有效覆盖度低、活动组织相对困难、对社区服务排斥性大、内部结构深化缺乏后劲、同城不同待遇、缺乏配套设施服务水平受限等问题。对此,文章建议引入离退休干部属地服务管理模式,并从整体规划、政策、服务团队、设施、宣传引导等多角度进行优化。
【关键词】离退休干部 属地服务管理 社区养老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在国民生活质量和要求不断提升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下,社会公共服务的能力和设备以及团队素养等,无法满足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的预期标准,存在较大差距。诸如排斥社区服务、生活质量缺乏保障、精神空虚等现象,作为影响离退休干部心理平衡的主要因素,始终是制约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主要障碍。鉴于此,笔者认为,离退休干部属地服务管理模式的设计和应用具有现实意义。
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现状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企事业单位改革工作不断推进,使得其团队中一些成员提前内退,成为企业内退职工,尽管此部分员工并没有在形式上完成离退休,但是企事业单位已经按照离退休干部标准为其提供服务。从整体来看,我国离退休干部整体已经进入了“双高期”,从特征表现范畴而言,其生活方式出现居住日渐分散,社会流动比例增加,异地居住增多,空巢老人比重增大的特征。而思想动向方面,电脑网络正在逐步影响着离退休干部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在互联网技术的辅助下,离退休干部思维更为活跃,观点更为鲜明,眼界更加开阔,对个人权益尤其是精神生活的关注度持续增高。
离退休干部规模日渐增长,管理障碍日益突出。我国自离退休制度建立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均寿命的日趋延长、人口素质的逐渐提升、国民生活质量的升级,各个企事业单位的离退休干部日渐增多,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离退休干部数量已经达到7000万人,并按照每年3%以上的发展速度递增。离退休干部数量的庞大,也使得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日渐突出,相应的在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方面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将不断增大,在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严峻的大环境面前,我国目前公共服务事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与离退休干部规模日渐扩大之间的矛盾性,则成为当前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顺利推进的最大障碍。
离退休干部保障制度日趋健全,经费保障不足问题明显。在推行“人本位”管理理念的过程中,离退休干部管理政策和制度逐步被完善,具体如医疗卫生制度、养老制度、社区服务制度等日趋健全,跟踪服务机制和专项保障制度等的持续更新,为离退休干部晚年幸福生活提供一定保障的同时,部分企事业单位和地区因对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重视力度不足,致使财政支持滞后,很多组织活动无法如期进行。全国不同省市、地区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也造成同岗不同酬、同城待遇不同等问题。
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内容及要求
政治待遇的持续保持。通常来说,当社会成员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实际位置有所变化时,其社会地位也将随之变化,但是我国在秉承政治上尊重、生活上优待、精神上关心的基本原则下,党和国家在政治待遇方面承诺为离退休干部所保留退休前的社会地位、社会荣誉、政治权利。
实施“略为从优”的生活待遇。以离退休干部晚年生活水平及切身利益为基础,我国确定实施“略为从优”政策,即实施行政等级规划制,以1982年底之前、1983年底之前分别为事业单位、国家机关、行政14级和18级干部及非行政14级和18级干部的司级和处级划分待遇的标准,确定离退休人员在离退休之后仍可以保持原有工资水平,优先为其供应生活用品、用车、医疗、住房用品等。对于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的离退休干部,酌情发放护理费,在病残工具供应方面,按照离退休干部的实际情况,酌情提供补助。除退休工资外,离休津贴、实物补贴、服务补贴、生后待遇同步酌情发放。
思想教育为主的文化教育。我国始终以退休干部的生活待遇和政治待遇的落实为目标,提供对应的思想政治服务。具体可归纳为抓好理论学习,强化离休干部的党支部建设,以老干部大学和活动中心为依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等措施。
心理健康引导型日常活动管理。秉承多种多样、适趣、适度、寓教于乐、适时、丰富多彩等原则,侧重离退休干部文化娱乐生活、体育锻炼活动、参观游览活动、学习活动等的组织和供应。离退休干部的日常活动管理主要以培养离退休干部生活情趣,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因此在具体设计时需要将活动的趣味性与知识性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潜移默化地对离退休干部思想和心态产生影响,为其创建积极乐观的晚年价值观和生活观,以辅助其陶冶情操,完成精神升华要求。
离退休干部发挥余热。在离退休后持续“发光发热”,不仅是离退休干部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需求,也是发展经济、建设和谐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根本需要。离退休干部作用的发挥,需要离退休干部积极主动地以自身丰富的经验、渊博的知识、广泛的影响及崇高的威望等,从上层建筑到思想文化建设,从经济基础到物质文明可持续发展,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行业、各条战线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带头作用。因此对其进行引导和管理时,需要以社会需要为基础,秉承自愿量力的原则,引导离退休干部自主用其所长、发挥优势。
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遇到的问题
单位服务有效覆盖度低,活动组织相对困难。从当前离退休干部组织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企业单位本部机关的离退休干部,在待遇、环境等的差异影响下,其对原单位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并不具有统一性,社会流动频率大的特性又使得单位服务难以全面覆盖到每一个离退休干部。以北京市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的当前问题为例,《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中提出,我国公民的养老需要形成4%为养老机构负责,6%为社区负责,90%为居家养老的模式。但是北京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首都大城市病的逐渐蔓延、住房制度优化改革进度的不断深入,很多离退休干部搬离原驻地到郊外、其他城市甚至国外,居住地的日益分散导致人户分离、居所多变、居所迁移、离退休干部外出频繁等现象日渐突显,离退休干部单位人属性向社区人属性的变化,使得服务管理工作日渐艰难,传统的单位制服务管理模式运行举步维艰。
对社区服务排斥性大,内部结构深化缺乏后劲。社区服务是离退休干部可快速享有服务及管理的重要介质,但是就当前离退休干部的社区服务需要情况来看,一些离退休干部由于担心社区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低于单位,更担心一旦接受社区服务,有可能被单位推向社区,因此对社区服务排斥性较大,甚至拒绝接受社区服务。导致此项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当前各省市社区服务机构,在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方面,普遍存在服务意识不足,服务所需的硬件设备不够完善,服务开放对象并不统一等问题。
离退休干部规模的不断递增,为当前养老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多层次发展提供了基础。随着高发病期和高龄离退休干部,对现有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提升,离退休干部尤其是部分刚刚离退休的干部,因其返聘或创业,导致其养老服务需求无法与其他离退休干部相统一,这势必会增加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压力。多年来,我国离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政策逐渐被量化和细化,但在离退休干部生活待遇方面,并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明确规定。比如,中央组织部一直尚未出台关于离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规定,导致在生活待遇政策方面,离休干部和退休干部差异较大,并随着退休干部人数的快速增加而日渐加大。由于实际工作运行期间,在服务管理程度上,中央国家机关不同部委存在不平衡、不一致现象,势必导致服务难度和管理难度的不断增大。
同城不同待遇,缺乏配套设施,服务水平受限。《公务员法》等中规定,我国各省市公务员的级别工资和职务工资必须坚持全国统一的要求,生活补贴和工作津贴则可由地方负责。有时所出现的地区性差距,正是当前一些省市离退休干部退休费出现差距的主要原因。比如北京老干部的退休费与部委离退休干部的离退休费并不统一。据相关资料表明,国土资源部的同资历、同级别的退休干部的离退休费,比北京市的离退休干部低1000元到2000元。这也是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不同城市的离退休干部反应最为强烈,并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服务管理配套设施和制度的不够完善,使得我国离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无章可循、无法顺畅运行。涉及到离退休干部服务的各项资源,当前多处于分割状态中,导致离退休干部无法享受到完整优质的服务。有调查显示,我国将近一半的离退休干部认为当前的服务管理部门,缺乏统一协调性,管理工作无法集中,缺乏长效机制和相关的服务配套设施,同样也使得离退休干部服务质量和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此外,就我国当前离退休服务管理做的统一协调而言,在设备配置、人员配置、资金筹划、服务管理、规划发展等方面,目前并没有统一的管理机制和机构,以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为例,不同的社区具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在缺乏统一协调和管理的前提下,同一城市不同社区养老机构的现有资源,无法得到良好的优化和配置,该城市依托于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离退休干部,自然无法得到标准化、规范化系统性的服务及管理。
属地服务管理模式的设计及应用
逐步完善政策支持,强化团队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从成本最大化降低角度入手,尝试推进离退休干部活动站、活动中心等的共享共用和向社区全面开放的策略。中央国家机关离退休干部活动中心于2009年2月在报国寺分中心揭牌,正式提出离退休干部活动站的共享共用要求。2013年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所下发的通知中,部委离退休干部如我国发改委等十个活动站,正式面向周边中央国家机关的离退休干部开放。以上政令的推出,真正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不同部委活动站和活动中心资源独享、各自为政的局面,完成了资源的最大化共享要求,并为我国其他城市的离退休干部活动站/中心的资源共享和服务规范起到了示范作用。
不断完善现有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体制和机制,可尝试使用“改、废、立”相结合的理念,将绩效考核和企业现代型管理的方式,融入到离退休干部属地服务团队日常管理中,以社区为单位,实施“一帮一”、“老带新”策略,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分选服务工作人员到专业培训机构和相关高校接受职业培训及专业教育,辅助其提升如急救技能、心理辅导等工作技能和效率。以街道为单位,定期不定期邀请专家开办培训班,为服务人员讲解服务实务技巧和服务专业知识,以提升相关服务人员的服务档次及专业水平。在服务人员招聘渠道拓展层面,可实施公开考录、社会招聘、高校如社区管理和社会工作专业选拔优质毕业生的方式,以岗定人,因事设岗,并同期推行志愿服务策略,以吸引兼职人员扩大服务队伍。
详细调查归纳需要,由点到面丰富服务内容。离退休干部属地服务管理模式的设计,需要考虑离退休干部的生理和心理动态发展需要,并从生活待遇、政治待遇、发挥力所能及力等层面提供符合其幸福晚年规划需要的服务模式及管理措施。以北京市离退休干部的属地服务管理体系建设为例,该服务管理机制将家庭精神型赡养、居家养老型赡养、单位辅助型赡养,社区赡养和第三方养老机构赡养模式,从生活待遇、政治待遇、发挥力所能及力三个层面入手重新进行梳理和归纳。
首先,从生活待遇角度入手,需要完成本部委与北京市医疗服务、养老金的并轨,可纳入到现有北京医保体系中,以方便离退休干部统一、便捷就医。日常照料方面建议按照离退休干部的身体状况进行分类,身体健康者由社区提供文体设施、家政服务等,独居、高龄、空巢老人由社区负责提供专业护理及紧急救助服务等,或直接引导其进入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机构。
其次,政治待遇方面,在我国现有的政令制约下,为提升离退休干部的生活激情和自信心,可成立单独的党支部,组织离退休干部参加各类重大政治活动并定期汇报情况,重大节日期间,由党支部协同相关组织如离退休干部的原单位慰问其辖区内的离退休干部,以增强其被重视感和归属感。为强化离退休干部心理健康的引导,可组织各类活动、提供文体器材,并充分发挥社团作用,以丰富离退休干部的晚年精神生活。
最后,发挥力所能动作用方面,离退休干部属地服务管理机构联合离退休干部原单位、社区共同组建平台,鼓励离退休干部在原单位和社区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并引导其老有所为。如建立网上党支部和离退休干部服务网站,充分利用起微博群、手机短信、微信群等信息传递平台,为离退休干部定期发送天气提醒、活动通知、健康小知识及生日祝福等。随着离退休干部离退休后休闲时间的不断增多,其关注并参与老年社团的积极性和热情有所上升,建议在属地移交之前,建立各类课题研究项目、科普宣传会及书画研究会、老年舞蹈社团等,辅助离退休干部健康身心,属地移交之后,离退休干部可由市离退休干部系统代为引导和管理,并建立起合理科学的工作协同介质,支持离退休干部参与社区合唱团、音乐队、舞蹈队、棋牌队、医疗保健、健身队、电脑班、诗词歌赋、书画摄影班等文体组织和兴趣小队,满足离退休干部群聚性和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中心与社区共建活动平台,引导离退休干部走向社区。相比较单位负责养老和子女赡养等传统形式,社区养老更符合当前社会发展规律。离退休干部的走向社区可分成心理走向和行为走向两种,心理走向方面的正确引导可有效缓解离退休干部当前存在的对社区服务有所排斥的心态,此方面可由部委牵头,使用各类方式组织离退休人员参观社区服务中心,将社区长期以来所提供的创新服务内容和形式等,编印成册作为宣传辅助。行为走向引导方面则需要拓展社区服务内容,丰富现有服务种类,提升社区服务标准及水平,积极配合好离退休干部走向社区的活动。
由于我国在离退休干部中心与社区共建活动平台方面,并无任何值得借鉴或参考的案例及经验,而社区和部委分属不同系统,沟通和交流相对较少,如果部委离退休干部希望更好地使用社区和属地养老资源,就必须作出让步,以辅助现有资源向社区逐步开放。比如在离退休干部活动中心与社区共建的过程中,将部委老年活动中心作为项目运作的载体,充分利用离退休干部的经验和智慧优势,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社区在接受养老资源开放共享前,需要逐步完善当前社区居民的登记和备案,并进行活动开展、组织管理、器械管理等方面的相关规定的更新。考虑到近些年离退休干部在参与社区所提供的各类文体活动、培训活动的过程中,事故和意外情况屡有发生,因此在离退休干部活动中心与社区联袂合作之前,紧急事故和意外的应急策略和管理制度,也需要同期构建起来,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医疗和法律纠纷。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责编/韩露(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