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社会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机构的多元化发展

【摘要】眼下我国的老龄化危机依然难以解除,而其中最为棘手的便是如何养老。我国传统的“养儿防老”等观念使得很多老人并不愿意去机构养老,但现实情况也不能满足所有老人居家养老的愿望,因此我国只能走多元化的养老道路,这主要就是指养老机构的多元化。

【关键词】老龄化 养老机构 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TU246.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社会老龄化现状

首先,我国老龄化人口规模不断增长。2010年在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经高达1.188亿人,占我国人口总量的8.87%。在这一阶段老年人口之所以迅速增长是因为在新中国第一个人口出生高峰期的人口都迈入老年阶段,而且计划生育的成效显现,我国人口总数下降,所以老年人口比重上升。近几年,我国的老龄化现象更为加剧,我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调查显示,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高达2.12亿,占我国总人口数的15.5%,这远超联合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10%的老龄化社会标准。

其次,我国老龄化程度逐步提高。衡量一个社会老龄化的程度有两个指标,一是指老年人口的数量,即占社会人口的比重,也称为老年系数;二是老年人的抚养状况,即抚养比,具体来说是老年人口与劳动力人口的比重。伴随人口出生率的下降,老年人口的增多,我国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不断提升。尽管我国已经逐步落实二胎政策,但由于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儿童少年的抚养比并不会上升,而且可能持续呈现下降态势,但老年人口的抚养比不但不会下降反而会上升,养老问题也便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问题。

最后,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10%和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7%是衡量社会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而这一指标翻一倍的时间则是衡量一个国家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在亚洲国家中,新加坡的老龄化速度最快,它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从7%翻一番到14%只用了17年,之后韩国用了18年,日本用了26年,中国与日本老龄化速度相当,也大约为26年,朝鲜较慢,用了32年左右。从60岁以上的衡量标准来看,从10%上升到20%,韩国仅用20年,日本为28年,中国则需要25年便可达到,由此可见中国的老龄化发展速度虽然不是最快,但也属于较快之列。

中国养老机构建设现状

我国养老机构建设取得的成就。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我国意识到公办养老机构已经难以应对全社会的养老问题,为此国家在2000年发布了《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提出要鼓励社会各种力量参与到养老机构建设之中,意见还制定了养老机构的建设目标,在2005年要实现城市中每千名老人便有10张左右的养老服务床位,要在社区建立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家庭护理服务,在农村,要在90%以上的乡镇建立面向五保老人的社会福利机构。意见还提出要扶持社会力量投资养老机构建设。之后,财政部和税务总局便发出了《关于对老年服务机构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对个人承办养老机构的税赋进行减免和优惠。

这些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养老机构的发展。1989年,我国的养老机构床位数量为68万多,到2004年增至250多万张,2014年之后床位数又翻一番,为550多万张;养老机构的收养人数也不断增加,从1989年的44万多人到2004年的178万多人,到2014年第四季度这一数字增长为275万多。我国每千名老人所拥有的床位占比也在不断增加,1989年我国每千名老人(65岁以上)拥有的养老机构床位是10.5张,到2004年,这一数字增长为22.9张,2014年为26.3张,远远超出了规划目标,而入住老人在全部老人中的占比也在不断增加,从1989年的3.7%发展到2004年18.1%。

从1989年到2014年,我国养老机构的数量并没有增加,甚至呈现下降趋势,1989年为3万9千多家,到2004年为3万8千多家,到2014年下降到3万4千多家,但实际上在养老机构的床位上大幅增加,且每千名老人所拥有的床位数量也有所增长。

我国当前养老机构建设存在的问题。首先,我国养老机构床位明显存在供给不足的问题,且基础设施差,生活水平不高。尽管我国的养老床位数量大幅增加,但面对快速增多的老年人口,这种增长显得十分薄弱,而且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加,这种供需之间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而且目前我国的养老机构水平参差不一,一些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差,不能够满足老年人养老的多样化需求,加之许多养老机构设施简陋,生活水平不高,因此整体上服务质量差,老年人并不愿意进入养老机构,这导致我国一方面养老床位不足,但另一方面一些养老结构却很少有老人入住的现象。

其次,我国养老机构存在城乡、区域差异。从民政部的统计资料来看,2004年,在养老机构数量上城镇地区为8553个,而农村为26442个,农村养老机构数量是城市的3倍。在床位上,城市床位数为37万多,农村为77万多,农村床位数为城市两倍之多。在入住的老年人口数量上,农村也多于城市,农村入住老年人口数量为57万多,城市为27万多。在区域上,根据2015年6月份的统计数据,我国江苏、山东、四川三省的养老床位最多,分别为53万张、52万张、42.4万张,占全国养老床位的27%左右,而西北五省的养老床位加起来不过28.5万张。养老机构的建设需要财力支持,因此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关系,各地的人口规模、老龄化程度不同等因素也导致养老机构建设的地域差异。

最后,我国的养老机构筹资渠道狭窄,投资较少。一直以来,我国养老机构都被定性为属于社会福利性机构,因此在经费来源上归于国家财政。但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放缓,加之政府职能转型的趋势,国家在养老机构建设上难以再投入大量的财政,一些难以实现盈利的养老机构不得不削减开支或难以继续运行,这必然带来养老机构减少、设施陈旧等问题。

构建多元养老机构的建议

首先,政府应主导对社会养老机构进行改革。目前我国的养老机构模式单一,多为综合性机构,对所有老人都进行接收,但这并不利于养老机构的自身管理,也不能够根据老人的状况提供专业服务,为此政府可以主导对养老机构进行分类改革。通过多元化分类建设,不同的老人便可进入对应的养老机构,享受专业化的服务,这能够将养老资源最大化,避免浪费。在具体运作上,养老院可以与专业的医疗机构合作建设养老机构,这样能够依托医疗机构资源为老人提供专业护理服务,保证养老机构医疗服务的专业性。养老机构的分类和提供专业服务,必然要增加建设成本,为此政府也应该加大对养老机构的财政投入,并逐步开放这一领域,允许社会资本的进入,拓宽养老机构的融资渠道。允许社会资本进入养老领域,不仅可以在数量上增加养老机构,满足社会的养老需求,而且还能够促进这一市场的健康竞争,促使养老机构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

其次,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多样化改革,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我国的公办养老机构数量增多,为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公办机构也暴露出效率低下等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如在运营方式上,在产权不变的情况下,公办养老机构既可以继续交由政府运营,也可以交由社会第三方管理,如企业和个人都可以承包经营,并自负亏盈,这必然会督促经营者提高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从而提升公办养老机构的运营效率。在公办养老机构的产权上也可以灵活改革,如可以通过拍卖或兼并的方式,让公办养老机构转变为独立法人,使之重新获得市场活力,这对整个养老机构建设都有较大推动作用。但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公办养老机构显然不能完全解决我国养老供给失衡的问题,因此必须拓宽养老机构供给渠道,可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领域,推进民营养老机构的发展。我国民营养老机构发展时间短,由于缺乏财力支持,一般规模较小、基础设施不完备、服务质量也不高,因此要发展民营养老机构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如在土地使用、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降低民营养老机构的运营成本,让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使之实现盈利,这能使得民营养老机构获得更多投资,且改善自身的服务质量来获得市场青睐,形成民营养老机构市场的良性循环。

最后,要提高我国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目前我国养老机构一方面是供给不足,但另一方面却是大量床位空置,造成这一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养老机构中人员素质不高,难以提供满意的养老服务。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养老机构现状,需要从提升机构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入手。一是要制定有关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的法律法规,对养老机构的服务人员数量、各个岗位任职条件等做相应规定,使之在数量和质量上能达到最低标准。二是可以在社会上推行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进入养老服务行业的人员需要经过一定的培训,一些岗位的服务人员需要持证上岗。推广这一制度能够为养老机构筛选服务人员,提升这一行业的人员专业素质。三是需要对养老机构服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对服务人员进行一定培训,虽然短期内这会增加养老机构运营成本,但长期来看,却提升了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避免因专业知识不足而产生的失误,基本的养老护理照顾工作也不需要依靠医院完成,这反而是节约了相应的运营成本,也满足了老年人的各种养老需求,吸引老年人进入养老机构养老,推动我国养老机构多元化发展。

(作者为河北行政学院副教授;本文系2015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发展老年休闲经济,提高休闲生活质量”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B15YJ094)

责编 /王坤娜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老龄化   养老   背景   机构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