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延迟退休对养老改革的影响及启示

【摘要】延长中老年人口的退休年龄已成为我国养老制度改革和养老体系建设面临的重要议题。文章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以及养老体系发展现状入手,从延迟退休对养老事业建设的必要性出发,多角度深入分析探究延迟退休对养老改革的具体影响作用,为延迟退休政策的有效施行及养老改革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依据。

【关键词】养老改革 延退 影响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在经济大潮的推动下,社会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进步,人类社会普遍存在预期寿命延长现象。在中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加大,加快了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步伐,当下,人口老龄化已成为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已上升到一定的战略高度。对此,两会期间,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提出:要结合我国当前老龄化基本国情,尽快制定出延迟退休的具体方案,并于2017年起正式施行,同时要加快落实具体的政策制度,有效推进政策落地同时,逐步完善养老改革制度。

目前,关于延迟退休的话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立足国情,面对当下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养老负担日益加重的严峻形势,延迟退休年龄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站在养老改革推行发展的角度,在老龄化人口巨增的大背景下,如何确保老年人口退休后必要的生活支持,解决全社会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问题,强化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当下一大难题。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增加,带来了我国退休费用的加速上涨等一系列问题,造成了老年人口增加与养老金供给不足的重要矛盾,为我国现行养老制度带来严峻挑战。

在此社会背景下,延迟退休政策做为解决该矛盾的有效实施方案,为解决养老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是推动当下养老改革发展创新和养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从落实效果上来看,它可以缓解养老保险财务收支不平衡、老年人力资源浪费、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备等一系列问题,从财务、人力、组织保障等方面为养老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创新提供了重要平台和实施依据,甚至影响到未来养老事业发展的大方向。

本文基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这一基本国情,结合当前退休制度实施过程中对养老改革带来的问题及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多角度分析延迟退休这一政策对当前养老事业发展及养老体系改革的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老年人力资源合理利用、养老保障制度不断发展完善等。与此同时,也指出了延迟退休政策实施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为延迟退休实施提供有效事实依据和改进方向,并为当下养老改革提供新的解决思路和必要的理论依据。

当前退休制度对养老改革带来的问题及挑战

从历史发展来看,我国在2000年以后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在发展中国家属于较早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之一。根据最新人口统计,我国65岁以上人口比重已经从20年前的4.8% 上升到7.2%,其人口老龄化增长速度已远远超过欧美等发达国家。具体看来,当下退休制度对养老改革带来问题及挑战如下所述:

退休人口骤增,养老金支付账户紧张。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大趋势对社会养老提出了更高要求,养老保险无疑是其中重要一环。养老金支付账户是否充足,是养老保险制度能否维持的重要保障。面对着养老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必须尽快提上日程。我国的养老金发放采取现收现付制,收取的金额直接决定可以进一步给付的金额,由中央财政对缴费不足金额进行灵活补充。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老龄化进度加快,社会上退休人口骤增,在职与退休职工比例逐步失衡,这从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职工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的负担,为当前社会养老带来较大负担。养老金支付账户日益紧张,严重制约了养老保险制度的持续健康发展。

据人口发展与社科中心统计,我国当前的养老金“空账”以20%左右的速度迅速扩张,2014年城镇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较2013年增加上万亿元。养老保险支付缺口不断扩大,已经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社会养老进程的发展。再从我国基本国情来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应对养老金支出不断加大这一现状。由此带来的财政负担较重,为当下养老事业持续发展带来一系列重大问题,亟待解决。

退休年龄不合理,老年人力资源浪费严重。首先,退休年龄的制定可以说是退休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下养老改革必须正视的重大问题之一。结合当下世界各国惯例,人口平均寿命长短是影响退休年龄的重要因素,退休年龄应与人均预期寿命为正比例关系,退休年龄应随着人均预期寿命延长而提高,这将有利于中老年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然而,从当下我国退休年龄的制定历史来看,我国当前依然实施建国初期的退休制度,即男职工法定退休年龄为60周岁,女职工退休年龄为55周岁,这明显已经与当前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延长的现实相悖。对此,必须要考虑到在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当下处于法定退休年龄的老年人口身体依然健康,仍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要积极有效运用这一现实优势。而如果按照当前法定年龄退休,无疑会带来老年人力资源的浪费。

具体而言,我国当下退休年龄制定面向人群为各行各业劳动者,未考虑到行业对劳动者健康水平、知识、技能等方面具体要求,退休年龄缺乏弹性。对于体力劳动者而言可能50岁以后逐渐走向衰退,但对于像教师、医生等脑力劳动者,随着年龄增长其工作经验日益丰富,劳动能力反而在50~60岁处于巅峰时期,这时让他们按照制度退休造成了我国人力资本特别是稀缺性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也不符合养老制度的出发点及根本目的,未能让老年人真正实现为社会贡献力量。老年人的过早退休也为社会稳定带来一定隐患,造成了养老改革方面的巨大空白点,需要对此进行详细设计。

此外,如果今后老年人仍旧按照从前的法定年龄退休享受养老金,那么不但会造成就业市场上人力资源的浪旨,而且会对当前当下养老事业的发展带来极为严峻的挑战。部分行业存在的提前退休现象更是加剧了养老金账户支付失衡、老年人力资源浪费严重的现实问题。在退休制度的具体实施中也存在男女退休年龄不合理(通常女性更早退休)、地区退休政策失衡、退休后老年生活缺乏文娱支持保障、退休后再就业缺乏必要引导鼓励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延迟退休政策应运而生,为解决以上养老改革发展中面对的阻碍提供了新的思路。

延迟退休年龄对养老改革的影响分析

延迟退休年龄,有利于促进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和人均寿命不断延长,令退休者赡养费用不断提高,使得养老金制度成本不断上升,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失衡,也为养老改革的进一步施行带来重重阻碍。在此背景下,为减轻当下养老保险支付压力,延迟退休年龄这一政策带来显著效果,从而减少养老保险的支付负担。微观来看,延长退休年龄可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制度等方面发挥作用。为养老保险基金的积累和运营提供额外的时间和空间,有助于养老基金在相对稳定状态下实现保值增值,也可降低为急切解决养老保险账户不平衡问题,而盲目扩大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的风险。

在相对稳定的寿命年限前提下,延迟退休年龄可以使在职员工工作年限延长,从而减少国家固有养老金发放的年限,减轻养老金供给压力,为当下养老制度改革减轻财政负担;通过延迟在职员工退休年龄,还可以增加劳动者对养老金的义务缴费年限,从而有助于增加国家养老金收入,为当下养老改革进一步完善创造提供必要的经济保障。例如:当下,某企业员工本来应该60岁退休,开始领取养老金,通过延长退休年龄到65岁,可以使其多交5年的养老保险费用,而减少退休后养老保险的领取,从而有助于国家养老保险收入覆盖支出。延长退休年龄从收支两个角度有效增加我国养老保险金的积累,从而缩小当前存在的养老金缺口,维持养老基金收支平衡,应对退休人口骤增带来的养老改革发展危机,从而为我国养老制度改革与发展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减轻其财政负担。

延迟退休年龄,有利于老年人力资源有效利用。当前养老改革面临的问题除了养老金收支平衡,还有退休人口骤增带来的老年人力资源浪费的问题,不能体现当下老年人市场中“让创造财务的源泉涌流”这一主旨,即便不存在社会保障的危机,老年人享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但是却难以做到老有所为。事实上,这些老的人虽然上了年纪,但是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安享晚年的轻松生活,他们同样需要精神世界的追求,自我价值的体现。联系当下退休制度,目前我国实行统一的退休年龄制度,无论劳动者进入人才市场时间如何,其退出劳动市场的年龄都是统一的。劳动者受教育程度存在差异,针对脑力和体力劳动者的身体状况和自身的积累也应区别对待,“一刀切”的规定造成了我国中老年人力资源的大量浪费。特别是从教育程度来看,高学历劳动者工作年限远远低于低学历劳动者。但在当下“科教兴国”的大背景下,目前我国人才市场上需要的正是高水平、高学历的劳动者,按照之前法定年龄退休必然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因为这些高学历的知识份子,他们的前半生大多数都是求学阶段,学以致用的时间完全不能满足他们对事业的追求。延迟退休年龄,对进一步促进老年人力资源有效利用、完善劳动力市场十分必要,这也是当前养老改革在人才利用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大学教授职业为例,一般按照当前劳动者法定最低就业年龄为16周岁为前提,但大学教授的职业,受教育年限较长、进行硕博连读等原因一般可能会35 岁才进入劳动力市场,如果按照法定退休年龄,他不得不60周岁退休,但如果对此延迟退休年限,比如他65岁退休,这5年他可能在学术科研方面为国家、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多贡献,其智慧成果在60岁之后得到了有效运用。由此可知,对于一些从事科研技术性较强工作的劳动者和具备专业特长的专家,比如大学教授、医生、教师、工程师等,对其实施延迟退休有助于为社会创造更多效益,为养老改革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支撑。

延迟退休年龄,有利于推动养老保险制度及养老福利的完善。退休制度的实施对我国养老保障改革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它的改革也将对养老保障事业产生重要的影响。我国现行退休制度是根据新中国成立后具体国情制定,如今已过去50多年,存在许多亟待改革和完善的地方。比如法定退休年龄较低、男女退休年龄差距大、提前退休现象、退休后文娱生活支撑力度不够等,为当下养老改革的实施和发展带来重重障碍。现行退休制度存在诸多违背公平正义之处,比如养老金“双轨制”依旧存在,有悖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理论。并且,当下各个行业、各个地区、甚至城乡之间的退休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不平衡的问题,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任重道远,对于退休老人的养老福利覆盖也缺乏统一完善的制度支持。以上种种问题,均证明我国现行养老制度,尤其是退休制度亟待改革,这也是我国养老保障制度需要改革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下养老改革能否可持续发展影响重大。

以养老改革发展的初衷和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进行养老制度的改革主要是为了促进当下我国老年人口更好地安享晚年,在为国家为社会发挥余热的同时,增强自身的成就感,从而实现价值追求。养老改革应该惠及所有老年人口,令大家共享改革开放胜利果实。然而,当下关于退休政策制定的欠科学性造成了部分老年人退休后生活单调无味的现状,部分偏远地区老年人生病就医可能缺乏必要的政策保障也是养老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部分农村退伍军人应享有的养老优抚政策落实也缺乏切实执行性。这些问题均需在养老改革中加以重视和改进。而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无疑为以上养老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提供了土壤,也赢得了时间。在当下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延迟退休无疑可以为当下退休制度完善和养老改革发展提供一定的缓冲,避免养老改革政策制定的盲目性,为其科学合理制定政策提供一定的思考余地。

当然,在意识到延迟退休政策对养老改革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考虑到延迟退休政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首先,结合当下社会对于延迟退休的主要争议,不得不承认延迟退休年龄也会在短期内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造成企业培训成本的加大和养老保证金的较多支付,但长期而言还是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从当前就业形势来看,我国仍处于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况,就业难、择业难的问题依旧很严峻。延迟退休年龄无疑会加重就业压力,令年轻人面临更难的就业环境。第三,延长退休年龄还可能造成社会财富向老年人口转移,导致社会财富结构发生变化,出现老年人外出工作、年轻人在家待业的“啃老”状况,造成家庭财政负担的加重,不利于当下养老改革初衷的实现和养老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此形势下,迫切需要在养老改革中对其给予高度重视和灵活处理。

结论及启示

当下,延退政策已经成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养老改革落实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它涉及人口结构、就业、人力成本利用、养老保障等诸多方面,对当下养老改革制度发展完善至关重要,对当前养老保险财务收支不平衡、老年人力资源浪费、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备等一系列问题起到缓解作用,甚至影响未来养老事业发展方向。

在此背景下,延迟退休政策应运而生,为解决养老改革发展中面对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结合上面关于延迟退休政策对养老改革发展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而言,虽然延退会对当下社会的全面发展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但其对养老制度改革的具体落实和持续发展仍会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切实解决养老保障问题。因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应该站在长远角度,对其负面影响加以客观分析和有效预测,在制度实施的过程中进行严格控制,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的限度,结合当前延迟退休政策实施的社会大背景,积极推进延退政策,根据现实不断完善修正,更好地落实发展。

从具体措施来看,在延退政策落实的具体过程中,应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立足我国改革发展大局,积极征求社会各方意见,了解到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老年人对于退休年龄以及相关退休制度的意见与建议,并在广泛社会调研的基础上,做到坚持循序渐进、公正公平、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从法律创立、政策执行等角度推动实施,统筹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对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岗位的退休政策进行有机整合,灵活调整,锐意创新,统一标准,以推动延退政策最大程度满足社会群体需求,更好地实现国家养老改革的初衷目的,推动我国养老改革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养老事业的不断完善进步。

(作者单位:许昌学院法政学院)

责编 /丰家卫(实习)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延迟   养老   启示   改革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