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高等教育对区域文化及产业发展的驱动作用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区域文化及文化产业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论证了高等教育对于区域文化及产业发展的传承与创新的作用,提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在创新意识、知识结构、产学研、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困境,并从区域文化产业品牌创新驱动、人力资源竞争力提升、科技创新与创业发展驱动、智库建设驱动方面论述了高等教育对于区域文化产业的价值驱动。

【关键词】高等教育 区域文化产业 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化是人类智慧的集成,是历史的血脉传承,不同地域的社会发展水平、政治经济情况、风土民俗习惯等,孕育了不同特质、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并成为推进区域发展的深层动力源。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作为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文化产业已在相当程度上改变着我国文化格局和经济发展方向,成为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促动元素。而高等教育作为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在以先进文化和科技引领文化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①,对于推进我国区域文化传承与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战略影响。

区域文化及文化产业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

区域是以空间连续性和地理特征来诠释的地域构成形式。基于地方文化的传承,按照不同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而形成了具有地域差异特征的区域文化。我国区域发展呈现非均衡增长的特征,区域文化为其提供强大的文化精神动力和文化环境支撑,而文化产业以区域文化为发展基础,它对市场空间和生产要素的需求,决定了它对区域的选择性,并为其提供强大的经济动力和文化的促进能力。文化产业属于智慧型产业,作为文化生产的一种生产方式,是以创意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为主体对象,向社会及民众提供文化、艺术、精神、娱乐等产品的新兴产业。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文化产业中的各类行业,如影视业、出版业、旅游业、娱乐产业等,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才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要素。文化产业适应性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区域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存在,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更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对其提出的必然要求。作为我国人力资源战略的核心体系,高等教育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高等教育以高校作为平台和载体,以其得天独厚的文化和科技优势,深化文化产业理论研究、培养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积极主动服务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变革,对于推动我国文化的繁荣、培育区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有着强大的推进作用。

高等教育对区域文化及产业发展的传承创新作用

文化基于历史的传承,是国家和民族文明与进步的行为意识的途径。从教育的角度而言,是教育者对文化的传授和受教育者对文化的继承。②文化发展的本质是创新,发展是文化的价值诉求,作为高等教育的四大职能之一,高等教育对于促进区域文化发展的传承与创新作用,使得文化产业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区域文化特色促使区域形成富有地域色彩的特色文化产业,推动区域的政策、管理、知识、人才、市场等方面的创新发展。

首先,高等教育是区域优秀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载体和源动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始终以其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着文化发展的传承创新。基于区域的发展需求,高等教育可以促进我国传统文化自身的深厚积淀、区域文化的特色优势与当代文化发展相融合,建立适应性学科体系,形成多元化的高等教育结构和布局。在高等教育教学体系发展与完善进程中充分融入区域传统文化特色,不仅为社会培养了推进社会发展高素质适应性人才,而且有效提升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③高等教育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在于有效进行区域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和开发,服务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区域特色文化内容融入教育教学中,着力打造特色专业,以适应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其次,高等教育可以有效引导区域文化发展方向,提升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潜力。高等教育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理性批判视野对文化的发展进行理性的审视与论证,对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方向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判断。引领区域文化的发展以及深入挖掘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我国高教体系在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担负着建设与繁荣现代先进文化的使命,有力的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并在交融与碰撞中实现文化创新发展,促动文化产业在发展进程中融入区域传统特色,与时俱进,实现创新发展。

再次,高等教育为区域文化及产业发展提供文化服务支撑功能。高等教育可以有效提升服务文化发展的社会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其文化建设的人才库、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以科学引领和人才培养的优势带动区域社会文化的发展,并通过社会服务的职能,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及改革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通过加强对区域文化的研究和论证、加强文化相关专业的学科建设、进行文化产业相关的实践培训等方式,为社会输送大批高质量的优秀文化产业人才。

目前高等教育培养区域文化产业人才的困境

文化产业人才具有创意能力、文化素养、专业技术、把握整体能力、合作精神和追求卓越品质等特征④,高等教育必须根据当前区域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进行相关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才能真正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当前发展还不能完全适应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更不适应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竞争。主要表现在:

第一,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创新意识不足,区域特色的文化及产业人才结合度不够。文化产业是以个体的创新能力为核心,借助于科技等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产生出高附加值文化产品的产业,因此,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培养成为产业发展必要条件。而高等教育对社会的最大贡献也是通过人才培养实现的。因此,高等教育需全面担当起培养创新型产业人才的使命。文化产业人才具有以下特征:文化和艺术素养较高;创造性和创意能力强;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呈复合性;市场意识敏锐。从当前的教育成效来看,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严重不足,固定的思维模式,普遍的从众心理,信息饱和与持续接受而无法形成自主创新意识,可持续发展能力非常弱。尤其是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使得区域文化中优秀的道德理念、价值取向、生活理想、行为方式等精髓无法形成创新的动力,更无法体现文化创新性,源自区域的传统文化与个人的创造力不能有效结合,为产业发展创造一定价值和做出贡献。

第二,文化产业人才知识结构单一,课程设置与产业结合度不高。高等教育在培养文化产业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营销人才的培养还需要加强。2004年初,教育部首次设立“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已经有106所高校设立了文化产业院系和专业,其中研究生层次也已培养了相当一批人才,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但是文化产业本身具有学科交叉性、融合性特征,因此该专业既包括了历史、管理、经济、社会、心理、新闻等社会学科,又涵盖了信息技术、新媒体、传播学等在内的综合性产业。因此,高等教育体系中对于文化产业相关专业的单一学科研究现状、学科归属与架构的不完善、课程体系结构不够成熟,使得文化产业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所培养的人才学科知识结构相对单一,操作能力较弱,难以适应日益发展的区域文化产业的真正需求,更难以培养出相应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

第三,基于产学研视角的发展不足,高校文化创意成果市场转化能力较弱。发挥高等教育的综合学科优势,整合资源,对接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需求,积极加强文化、科技与产业的多元融合,既是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社会的重要职能体现,亦是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但目前的高等教育体系在构建文化的“产学研”合作方面还缺乏有效的体制和机制。依托区域文化产业优势、文化资源多层面搭建产学研平台的效应还没有显现,使得师生对文化产业的市场较为陌生,高等教育的学术性和精英式的传统也使得高校的文化成果的市场转化能力较弱,没有发挥出高校在文化产业领域发挥应有的引领作用。

第四,文化产业的师资队伍可持续发展有待加强。教师是高等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高等教育人力资源,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基于文化产业的新兴快速发展,优秀的教师资源不足,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培养文化产业人才。当前我国的高教体系除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以外,文化产业相关专业大都是非独立的,而是结合中文、新闻、传媒、历史等专业在不同的学院进行培养,因此,相关师资力量的不均衡使培养的文化产业人才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求。面对数字化、市场化、多元化发展的文化产业,主动转型和积极研究成为教师队伍的主要发展方向。此外,相关的培训和进修也没有形成具体化、系统化的成熟模式,对区域社会资源的引入与合作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磨合。

高等教育对于区域文化产业的价值驱动

文化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从2010年2.75%增加到2014年3.77%,预计2015年达到5%,文化产业正以自己的溢出效应与其他产业门类实现多元融合,成为经济转型的新动力,成为支柱产业。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对区域产业和企业的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因此,应继续发挥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创新等职能,着眼于区域文化及产业发展,强化专业发展,推进相关学科发展,大力培养具有文化产业理论和文化产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开展紧贴文化产业发展实际的科学研究,并产生能够创造价值的科研成果,主动服务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依托高校自有职能和智能优势,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培养专业化和职业化的从业队伍,为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和人才支撑,与时俱进,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文化产业品牌创新驱动。在高速城市化进程中,文化品牌是在文化建设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性和广泛影响力的文化现象,是文化的经济价值与精神价值的双重凝聚。文化品牌体现了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对文化产业有着巨大的提升和带动作用④。高等教育能够最大限度地快速整合文化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有助于促进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提高竞争力。高等教育可以推进区域文化及产业发展的集聚化趋势和创新进程,提高产业的增值能力,形成品牌创新驱动力,同时,区域文化产业也会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反作用力,促使高等教育系统进行不断的变革,统筹规划,进行跨学科群的改革,以真正的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专业人才。

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竞争力提升。高等教育的文化引领优势愈来愈突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依托高等教育学科优势,优化专业及课程设置,可以有效提升人力资源的竞争力。改变高校原有的单一模式的培养方式,在有关文化产业的专业设置方面,除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外,还要加强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积蓄人力资本。高教管理体系还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注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科学性,注重教育学习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改革教育学习方式,着眼于知识的运用和创新,大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的文化人才。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培养文化产业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和创意创新人才,并通过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与相关专业的融合发展,形成文化创意的最新成果,推动高校的人才培养。

文化产业科技创新与创业发展驱动。当前,网络和数字技术“井喷式”发展,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现代科技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以科技为基础、以产业化为纽带,以培养文化产业人才为核心,培育打造新兴文化产业,在巩固深化中开拓创新,在全面推进中重点突破。高等教育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动力和创业活力,为区域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升级、创意人才的凝聚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高等教育要强化科技创新思维,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建立各类文化科技、创新的展示、合作平台,以科研引领和推进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利用多学科优势联合攻关,应用跨学科开展区域文化及产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证课题研究,并大力推进创业,拓宽产业发展空间。

区域文化产业智库建设驱动。高等教育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溢出效应有效促进了区域文化特色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因此高等教育系统可以集合各学科专家学者的智慧,开展多元化研究与合作,集众学科文化优势融合创新,发挥高教的智库作用,开展文化产业理论的深入研究和文化产业跨学科研究,推进文化产业的基础理论发展和方向性导引,为国家和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提供有力支持。高等教育系统人力资源集中,具有浓厚的学术底蕴和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经验,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学科门类齐全,能够迅速整合各方力量,既能够立足于区域发展传统文化特色,又能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积极参与区域文化产业相关的政策与规划的制定与论证、区域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与论证等,提升区域文化内涵,在政策上、管理上和资源整合上形成合力,从战略角度提高区域文化产业整体竞争力,这对于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时代意义。

(作者为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副教授、副院长;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校跨学科人才培养教育生态环境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D/2013/09/057)

【注释】

①易奇志:“开展跨界合作发挥高校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学术论坛》,2012年第1期。

②贺伟,李艳文:“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研究”,《教育与职业》,2013年第8期。

③参见:《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④黄芳:“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特征探析”,《文史博览》(理论),2010年第6期。

⑤李群:“以品牌建设提升文化产业”,《求是》,2009年第14期。

责编 /于岩(实习)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区域文化   产业发展   作用   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