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县域经济是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结合,它以城市的发展为依托,在经济社会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金融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文章试图以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过程所遇到的困难,从金融支持角度进行分析,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笔者的意见和对策。
【关键词】县域经济 金融 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F320.2 【文献标识码】A
县域经济是指以城镇为中心,以农村为基地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有机构成。它连接着宏观、微观经济,是城市与农村经济的纽带。县域经济是以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市场为导向的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走中国特色的“三化”农业。同时,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在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中,金融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在产业支持、社会保障等方面实现着互利双赢的价值。
金融支持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吉林是农业大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产量在全国一直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年产量数倍增加。近年来,吉林省的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势态良好,2012年曾在《吉林省现代农业推进计划》中提出:“到2015年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700 亿斤,畜牧业年产值1240亿元,园艺特产和多种经营年实现产值1760亿元,参茸总量保持全国第一,林蛙、中药材生产能力位居全国前列”的目标。吉林省种植环境优良,主要以大豆、玉米等经济作物为主;水田面积1200万亩,占全国粳稻面积的11%;“黄金玉米产地”是我国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人参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5%,占世界总产量的70%;2013年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达253.7万吨;以木耳、榛蘑为代表的吉林“长白山珍”系列食用菌产品驰名中外。
在金融支持方面,吉林省已经初步形成了以银行为主,保险和证券为辅的县域金融服务模式。中国农业银行是具有“三农”特色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从建行之初始终贯彻“面向农村,一心为农”的市场定位。
中国农业银行吉林省分行秉承“一心为农”的服务理念,为粮食种植,人参、黑木耳种植,山野菜加工,林蛙养殖,畜牧业等产业提供了贷款支持,帮助农户建立“企业+基地+供应商(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链模式,按照“突出重点、综合服务、商业经营、多方共赢”的基本原则,将“三农”信贷服务合理地应用到产业的发展上,2013年初至2014年8月末,中国农业银行吉林省分行支持五大特色农业产业链上农户达10.5万户,贷款余额28.35亿元;实现存款4.65亿元,发卡63.05万张;布放电子机具1818台,实现中间业务收入118万元。在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支持的同时,吉林省也对中小金融机构乡镇网点服务进行整合。
目前,吉林省共有农村信用社40家,农村商业银行9家,农村合作银行1家,村镇银行24家,网点布局完善合理,能够为县域经济的金融基础服务提供保障。吉林省农村信用社是吉林省内网点最多的地方性金融机构,主要服务县域金融。通过近年来的改革与创新,吉林省农村信用社针对客户的需要开发多种新产品,不断扩大存贷款的规模。总资产从2005年的476亿元到2011年的2063亿元,年均增幅72%,存款余额从2005年的405亿元到2011年的1540亿元,年均增幅63%,贷款余额从2005年的263亿元到2011年的1012亿元,年均增幅64%,农业贷款余额从2005年的165亿元到2011年的574亿元,年均增幅58%。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吉林省农村信用社的涉农信贷规模逐年上涨,增速明显。
金融支持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资金融通方面。县域经济能够可持续发展,对资金的需求是刚性的。当前县域经济的特点是本身薄弱,基础欠佳,因此贷款力度也相对较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徐小青曾认为,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对农村资金需求也产生了多样化。
以榆树市为例,榆树市的发展依托省会长春市,在同类县级市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2014年,生产总值达到340亿元,相比2013年增长了12.9%,从产业角度来看,第一产业增加9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8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157亿元,相比2011年分别增长了7.1%,17.0%和13.9%。2014年三次产业结构的增长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1年的28.8:25.3:45.9调整为28.2:25.7:46.1。经过这次调整,虽然产业结构有所变化,但是在整个榆树市,县域经济仍以农业和中小企业为主,这些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有限,因此潜在风险较高。
从资金资源方面来看,金融资金总量供给不足,主要表现在大多数资金集中在城市。2014年,吉林省国内生产总值为13803.81亿元,长春市为5382亿元,吉林市为2730.2亿元,四平市为1288.98亿元,松原市为1740.02亿元,通化市为1070.68亿元。存款余额分别为10961.95亿元,5619.1亿元,1496.2亿元,639.2亿元,554.5亿元,637.6亿元。贷款余额分别为8240.92亿元,5251亿元,841.1亿元,384.1亿元,303.1亿元,387.11亿元。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吉林省的9个地市当中,长春市和吉林市的经济实力较其他地市强,存款余额占全省的65%,贷款余额占全省的73.9%。
由此可见,资金更多的集中在长春市和吉林市,县域金融资金明显较弱。县域经济的发展在资金信贷投放方面也有明显不均衡的现象,虽然中国农业银行吉林省分行积极加大贷款投放力度,但是大多的信贷资金是流向了龙头企业。截至2014年8月末,中国农业银行吉林省分行支持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客户16户,贷款总额13.43亿元,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5户,贷款总额7.65亿元,省级龙头企业11户,贷款总额5.78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3.5万户,共计贷款12.88亿元,平均每户农户所得贷款仅为3万余元,贷款倾斜性显而易见。
信用环境方面。从金融生态环境的角度来看,县域经济发展所依赖的县域金融环境略显不佳,存在着很大潜在信用风险。我国县域集中着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较城市低,思想保守,他们不愿承担债务,不愿承担风险,同时也不愿接受新鲜事物。由于企业大多数由政府支持贷款,因此会出现逃贷款和赖贷款的现象,这样也增加了金融机构的负担。四平市县域地区,恶意违约法人客户平均为37人,违约个人客户平均为81人。这样的现象甚至在国家公职人员当中也有存在,给信用环境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四平市政府、中国人民银行四平市中心支行、银监局、纪委等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了清理国家公职人员在农村信用社自贷和担保不良贷款统一行动,在这次行动中共清收不良贷款1343.1万元,260户,占不良总金额的14.2%。2013年末,四平市县域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为24.27%,其中县域金融机构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率竟高达35.97%,远远高于国家平均水平1.8%。
不仅如此,企业和个人所发生的违背信用的情况屡屡发生,鉴于农村信用社创建率低,有些征信体制尚未完善,还有些新成立的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没有正式与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建立征信系统,难免存在着不少的漏洞,这些“盲区”也为县域金融机构带来了风险。个别企业在不能及时还款时借着破产或者改制的时机,逃脱银行债务。
另外对于县域企业来说,他们大多资金少、底子薄。在寻找担保公司方面就没有了优势,对于抵押评估过程中的繁杂手续和高昂的费用往往望而却步,这也使县域金融机构没有了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在资本充足率方面,大多数县域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为9%~10%,而《巴塞尔协议》中要求的资本充足率为8%,这样低的资本充足率也为县域金融机构带来很多潜在的风险隐患。这样的发展模式,使得县域金融机构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方面有些力不从心。
金融需求方面。县域经济中的金融需求是指对存款贷款的需求、投资的需求与保险的需求等等。近年来,吉林省县域经济迅猛发展,这种快速发展势必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与保障。如火如荼的基础设施建设对资金的需求量是在不断增加的,主要集中在存贷款需求和中间业务需求方面。吉林省农村信用社作为一家主要服务省内县域经济的金融机构,开展了“四个一”工程,即以一个小卖店、一名信息员、一台POS机、一部电话为基础建立助农金融服务点,全面方便快捷地为农村地区居民提供现代化的金融服务。
截至2012年年底,吉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实现了个人存款全国通存通兑,支付结算全省乡镇全面覆盖。但是对于农户的资金需求来说相对比较分散,存款需求与收入是成正比的。农村地区不比城市,对金融服务的多样性并不是很感兴趣,对投资类金融服务需求量较小,主要还是集中在存款服务上。在调查中我们发现,35%~40%的农户选择将钱存入农信社,40%的农户将钱放在家中,只有少部分农户才会到农信社寻求正规的存款需求受理。而对于农户的贷款需求而言,农户的贷款需求一般分为生产性贷款和生活性贷款。对于生产力有限的县域地区来说,生产性贷款需求要少于生活性贷款需求。但是生活性贷款所需要的金融不大,因此农户一般都会选择到亲戚朋友处进行民间借贷。而对于生产性贷款需求来说,由于金额比较大,县域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农户的需求,因此一般会选择到正规的金融机构。但是有些生产是有季节性的,办理贷款的手续相对繁杂或者流程较多,难免会出现延迟的情况,农户错过了生产的最佳时机,所以这些农户的生产性贷款需求就会转向民间金融组织,导致民间金融活动过于异常与频繁,非法集资、高利贷等现象比较严重。加上县域金融机构监管机制没有那么的成熟,无法进行有效监管,这种情况的发生会扰乱农村金融秩序,使得金融对县域经济的支持没有达到最终的目的。
另外,从贷款抵押物角度来说,大多数的贷款者拥有的是少量的房屋,设备和土地,国家政策规定,土地不能用作抵押,只能用房屋和设备作为抵押物,一旦发生不能还款的情况,只能收缴房屋和设备,而房屋是农民生活的基本保障,贷款的难度又一次加大了。
金融支持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对策及建议
积极推广小额贷款,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支持构建有竞争的县域金融体系。据资料统计显示,农村地区对资金的需求主要还是集中在生产物料方面。随着农户收入水平的增加,政府对“三农”政策的推广和实施,农民对资金需求会逐步向农产品生产制造、畜牧业建设、农副产品规模扩大等等。因此服务于县域经济的金融机构要顺应农民需求的不断变化,满足县域经济转变的需求。我们可以选择中国农业银行、农信社、村镇银行与邮政储蓄资源合理组合利用的方式,邮政储蓄是较早深入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以吉林省为例,邮政储蓄在乡镇设有网点,其吸收的存款占整个县域金融存款的近十分之一,加上其时间久、方便快捷的服务,深得百姓的信任。由此我们可以借此契机整合农信社、村镇银行和邮政储蓄的资源。
一是将邮政储蓄改革成县域金融机构,扩大县域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的规模;二是将邮政储蓄的资金并入农信社或者村镇银行当中,集中优势经营;三是将邮政储蓄改革成保险机构,将其作为农信社或者村镇银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资金需求的保障。另外,我们要建立有竞争的县域金融体系,可以有限制的放宽县域金融机构的入驻标准,不止局限在中国农业银行,要多鼓励其他国有商业银行积极开展县域金融业务,加强政策性银行的县域金融支持。在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过程中,多多给予政策上的扶持。更要联合保险公司和担保公司的业务拓展,使得县域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资金供应充足,还要有保障。
努力改善县域金融的信用环境,积极开展县域金融信用工程建设,加强监督。鉴于一些新兴的县域金融机构的征信体系还不完善,我们要加快县域征信体系的建立,完善信用信息,共享征信报告,建立征信档案。“信用工程”建设要以乡镇为基础,人民银行县级中心支行要发挥其“窗口指导”的作用,为完善县域金融的信用环境,针对不同情况实行奖惩考核、对象明确等措施。为达到共赢的目的,可以选择让服务于县域经济的金融机构根据客户信用程度的不同设立不同的贷款利率,这样的优惠措施会得到信用良好的客户的大力支持。对金融机构内部成立多个信贷小组,每隔一个阶段,对各个信贷小组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对贷款发放透明、客户信用度高的小组进行奖励,对失信客户进行终止贷款、及时追回、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措施。让农户提高认识、珍惜自己的信用记录。
规范信用中介,降低贷款成本。县域金融机构不只是在提供金融服务,还应在工作效率和对农户帮助上多做文章。在新增业务、支农贷款方面多给予政策支持,比如,允许县域金融机构优先开办新业务,优先设立营业网点,降低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等。同时加大信用宣传力度,营造信用氛围,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增强信用意识。
发挥县域金融的灵活性,做好金融需求服务。首先,建立一个层次鲜明、高效灵活运转的县域金融体系,能够充分发挥县域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县域金融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始终秉承以农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从营销策略上入手,改进现有的信贷和融资模式,通过提供高品质的金融服务,发挥资源优势,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寻求多渠道的融资方式。在顺应县域经济发展的趋势下,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做支农的坚强后盾。
其次,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作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主要支农的政策性银行,除了在政策上对中小金融机构提供发展机会的同时,还应在其业务范围、法律制度等方面进调整,增加其在农村教育、农副产品加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畜牧业发展壮大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积极提供支持和帮助。国家开发银行也应将业务范围扩展至农村,对公路建设、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工程提供技术与资金的支持。
最后,政府、企业与金融部门要与司法部门联合起来,严厉打击虚假诈骗银行贷款的行为,使县域金融部门提供的每一份资金支持都实实在在用在县域经济的发展当中。
(作者单位:吉林工商学院金融学院)
责编/丰家卫(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