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门罗主义”是美国早期的一项重要外交政策。通过19世纪美国在美洲的外交实践阐述“门罗主义”同孤立主义、北美大陆扩张政策之间的联系,“门罗主义”是孤立主义和北美大陆扩张政策的纽带,在实行北美大陆扩张政策的同时以“门罗主义”作为对孤立主义的阐释。“门罗主义”根据国内的政治经济动态实行有阶梯的对拉美政策,在墨西哥、中美及加勒比地区和南美实行不同的外交策略,从而在拉美同欧洲列强尤其是英国之间产生一种制衡。
【关键词】门罗主义 拉丁美洲 实践 制衡
【中图分类号】K704 【文献标识码】A
“门罗主义”是19世纪美国针对拉美的一项外交政策,是美国国内政治同其经济发展在外交政策上的反映。美国同西方列强在拉美的争夺有着各自利益,从而产生一种制衡,对拉美在今后的发展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门罗主义”产生的缘由与对策
美国独立革命后,建立了具有新教式和开拓进取型的资本主义国家。1812年战争后,进入“和睦时期”的相对稳定时期。面对第二次英美战争的结束和拉美独立运动的兴起,如何处理美洲的新形势是确保国家发展的重要议程。美国外交政策的传统是扩张主义和孤立主义,制定一个完备的对美洲政策以保持外交利益的最大化使两者结合起来就是摆脱欧洲控制并在美洲逐步扩大自己的影响。经历了大革命后的欧洲是神圣同盟以复辟封建体制为己任,试图伸向拉美。英国凭借着在拉美的经济实力以防卫神圣同盟的侵略为借口,实现在拉美的影响。拉美国家通过独立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积极的政治成果,但并未改变陈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这种社会经济结构成为19世纪堵塞拉美各国现代化道路的重要因素。拉美这种早熟的革命和不成熟的社会经济体制为西欧列强提供势力范围做了铺垫。美国与西方列强,尤其是与英国为代表的势力必然在拉美有所冲突,美国提出“门罗主义”,倡导“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也就势所必然了。
“门罗主义”的提出和分阶段实施
1823年12月2日,在欧洲干预美洲事务的形势下,美国总统门罗在第七个年度咨文中阐明了美国对外政策特别是对欧洲政策的基本原则,“门罗宣言”由此诞生。美国出于自身的需要,是不想提出什么“门罗宣言”来粉饰自己,在没有外国干涉的情况下,把拉美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更符合美国的利益。可是,这与英国的势力均衡体系根本对立。拉美市场和西进运动推动美国改变“中立”立场,调整对外政策。英国限制美国在美洲扩张以实现在美洲的商业利益。这是“门罗宣言”产生的一个重要背景,也是直接原因。《路易斯安那条约》的签订以及美西《横贯大陆条约》的生效使美国调整了大西洋到太平洋美西之间北美殖民地边界的整个边界线。从“中立”到“承认”的转变,是美国大陆扩张总战略的一部分,向拉美渗透的时机已完全成熟。威廉·E·维克斯认为,“美西《横贯大陆条约》是美国全球帝国之源。在西半球,它也是美国‘门罗主义’的基石。”①美国抢先承认拉美独立,为日后单方面宣布意在排斥欧洲势力、独霸美洲的外交原则奠定了基础。
“门罗宣言”与大陆扩张政策。大陆扩张政策指的是美国独立后向阿巴拉契亚山以西以南的地区进行扩张的过程。在大陆扩张政策上,美国北方资产阶级希望在新的地区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南方奴隶主阶级则要求实行奴隶制度。1814年英美《根特协定》为美国摆脱欧洲实施北美大陆扩张政策创造了条件。1817年英美《拉什—巴戈特协定》限制了美国向北扩张,英国则放弃以加拿大为基地侵略美国的企图。1812~1815年第二次英美战争巩固了美国国家的安全与发展。为实现北美移民和南北双方的意愿,只有向南、向西扩张领土,实现美国统治下的美洲共和国。
从1823年前的美国外交走向来看,大陆扩张政策同“门罗主义”、孤立主义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大陆扩张政策以美国国内利益为主要目的,“门罗宣言”策应了大陆扩张,一是为防止英国和欧洲列强的介入,二是为夺取墨西哥做好铺垫。按照美国的实力和孤立主义原则,施行远交近攻的方式更利于美国的战略方向,它是抵抗外部压力,服务于大陆扩张政策而被迫提出以适应北美移民和南方奴隶主的需要。孤立主义是一种外交的总战略。面对本国国情和外部压力,提出“门罗宣言”正是维护孤立主义这个大前提下,以图美国在美洲的发展空间,变美国的一国孤立为美洲的集体孤立。美国抢先承认这些拉美小国是因为他们比在西班牙等宗主国的统治下更易于对付,承认也就意味着更好的进攻。孤立主义包含了大陆扩张政策和门罗宣言的主要内容,对欧洲列强孤立,在北美进行大陆扩张,以实现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的总体目标。
美国的对外政策在其实施的过程中有着两种不同类型的扩张,一是对属于欧洲列强殖民地的扩张;二是对主权国家墨西哥的扩张。1821年独立后的墨西哥是包括格兰德河以北广大地区的一个统一的国家。19世纪30年代,才有拉丁美洲这个名称。在这之前,更多的是以葡属巴西和西属美洲来泛指这一地区。“门罗主义”是外交层面上的属于一个国家的上层建筑的范畴之内。故而把格兰德河以北的墨西哥领土放在美国外交政策的大环境下,即“门罗主义”是有他合理性的。美国掠夺吞并墨西哥领土,既是美国北美大陆扩张的一部分,也是早期“门罗主义”在西属拉丁美洲的实践。美国提出不准殖民原则,反对殖民,维护共和。可是对一个独立的具有共和制的墨西哥来说,只能说明美国的这一原则是单方面的。
1819年美国根据《亚当斯—奥尼斯条约》保证将尊重西班牙对得克萨斯和墨西哥北部其他领土的主权。1822年美国承认墨西哥独立并尊重现有边界。美国的这一政策同美国南部的奴隶主集团的利益相悖。1837年,为了维持内部的均势,美国承认得克萨斯的独立而没有吞并他。英法的介入迫使波尔克在1845年宣布合并得克萨斯。得克萨斯的丧失是墨西哥的共和制败给了美国南方的奴隶制,墨西哥的移民政策输给了来自于强大的北方邻邦的移民。美国的政策是排除一切列强对拉美的干预,逐步有层次的对其蚕食,身处近邻的墨西哥无非成了美国最为方便的侵略对象,得克萨斯只不过是一个序曲而已。
1848年2月,墨西哥在美墨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瓜达卢佩—伊达尔戈条约》。条约规定美墨两国确立格兰德河为得克萨斯与墨西哥的边界。1853年,美国以10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基拉河流域的土地,也是在这一年,“门罗宣言”才形成为主义,而这也基本上完成了对墨西哥的侵略和以格兰德河为边界的美墨两国的现状。从“门罗宣言”到“门罗主义”的演进过程在19世纪40年代中期已大体上完成。这些“门罗宣言”的原则正是在大陆扩张政策中的美墨战争时期得以重申、发挥和完善。因为这种扩张,“门罗宣言”的地位才得以凸现。美国既要为自己的扩张留下余地,又要祭出“门罗宣言”根据利益需要做出随意的解释。在欧洲列强忙于在亚非争夺殖民地之机,美国一跃成为地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大国。美国既推动了自身经济大国的形成发展,又加剧了北部工业资本和南部奴隶制之间的矛盾,成为美国内战的前奏。这对美洲大陆后来的战略格局和美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美国还企图拿下整个墨西哥,由于美国南北战争和1854年墨西哥推翻了圣安那的独裁政府,建立了革命民主者贝尼托·胡亚雷斯组成的政府以及欧洲列强的牵制,墨西哥才得以维持。
“门罗主义”在中南美及加勒比地区的实践。“门罗主义”在其提出初期,针对美洲不同的地域和它的重要性提出了不同的对策,把“大陆政策”和“海外孤立”很好的结合起来。在许多人看来,这一时期的“门罗主义”往往被人们所淡忘,因为这仅仅局限在格拉德河以南的西属美洲。美国在其实施“门罗主义”的时候,是有他时间与地理上的需要,分为几个层次,一是紧邻的墨西哥,二是形势极为复杂的中美及加勒比地区,三是鞭长莫及的南美地区。
在中美及加勒比地区,主要涉及两个问题:地峡问题和古巴问题。中美地峡处在美洲大陆中间,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对联系美洲两岸和欧洲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1825年到1845年英国趁美国大陆扩张之际在中美洲的势力大为增长。19世纪40、50年代,美国的工业革命趋于完成,在政策方面渐趋强硬。1846年12月,新格拉纳达与美国签订《比德拉克条约》,美国通过这个条约在巴拿马地区建立了立足点,为他后来的渗透打开方便之门。英国对此极为不满,为此双方于1850年签订《克莱顿—布尔沃条约》,任何一方的政府均不得对拟议中的地峡运河为自己取得或维持任何排他性的控制权。双方保证该运河的中立,并邀请其他国家参与这一保证。这时美国经济虽也得到一定发展,但对老牌的殖民主义国家英国来说,美国还不足以同他抗衡。《克莱顿—布尔沃条约》是双方妥协的产物,“门罗宣言”体现的原则在地峡问题上没有尽到实际的意义。
美国在古巴一直试图实行“熟果政策”,支持西班牙的权力留在古巴,以阻止英国在古巴建立影响。当1823年美国颁布“门罗宣言”时,在其不干涉原则中,美国申明不会干涉任何欧洲的现存殖民地与附属国。很显然,美洲大陆国家已大都独立,古巴和波多黎各是少有的西班牙控制地区。古巴和波多黎各是西班牙在拉美的最后生存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英国也想占有之。美国在实力不足的情况下,同欧洲列强达成某种妥协。这里,在古巴体现了美国与英国的某种均势,而落魄的西班牙统治更符合双方需要。古巴就像是拉丁美洲的特例,是美国对外政策中永远的心痛。
英法在古巴的存在使埃夫雷特公开叫嚣:“任何一届美国政府如向欧洲列强保证不占有古巴,那么,这届美国政府也会被打倒,即使在其他方面深得民心。”②“门罗主义”在这里体现的是从美墨战争结束到海外扩张开始,必须拿下古巴这个通往南方的钥匙。这必然导致西班牙和其他欧洲列强的坚决反对。“门罗主义”的不干涉原则随着时代的发展被自己给践踏了。美国国内局势的发展为1860年坚定反对奴隶制扩张的亚伯拉罕·林肯当选提供了条件,这就消除了干涉古巴的可能性。由此,古巴问题被美国政府暂时搁置起来。
美国在实施“门罗主义”的早期,外交政策的影响力相对局限于美国的近邻,如墨西哥、古巴等等。况且古巴成为列强染指的重要地区,封锁了美国进一步南进的步伐,在南美及其他地区更多的表现为无能为力和对列强的妥协,在实践上更多的是在经济文化上控制中南美地区。“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约翰·昆西·亚当斯希望与新成立的共和国以‘独立、互惠互利的原则坚持开明和自由’为基础,谈判签订条约。”③“门罗宣言”是对“美洲体系”的一种自由原则设想,但在实践中,理想就会受到现实的冲击。在南美,“‘门罗主义’只是对未来希望的一篇宣言,而非直接的行动计划。长期以来,美国对拉美的卷入受制于他担心陷入同英国或法国的战争,受制于他专心致力于国内政治和解决国内冲突,也受制于有限的军事能力。”④1833年英国无视阿根廷的抗议侵占福克兰群岛。杰克逊政府认为这只是一个一直悬而未决的对过去占领的重申。1840年英法在拉普拉塔地区的干涉是对“门罗宣言”的直接违反,英法的失败并不在于“门罗主义”的作用。事实上,大陆扩张已经使美国忙的不可开交。波尔克总统在他重申“门罗主义”的著名国会咨文里,故意把“门罗主义”应用限制在北美洲。在所有这些殖民干涉中,美国政府都袖手旁观,并未根据“门罗主义”采取任何行动,有时甚至没有表示过抗议。
英美在拉美的竞争与制衡
英美在美洲大陆上的竞争,成为活跃在这个舞台上的最重要角色。西葡的没落引起了新一轮的较量。加拿大则成了英美双方在美洲大陆最大的竞争成果。美国出于在美洲的行动自由权,使美洲完全隔离于欧洲,这与英国的势力均衡政策根本对立。这就导致美国孤立主义的西半球理论与英国世界主义的全球理论发生冲突。竞争的结果是美国“门罗宣言”的产生和英国均势体系在拉美的存在。
英国的存在使宣言里提出美欧国家互不干涉原则。美国意指欧洲“邀请”他去干涉欧洲事务,美国也会“谦虚”的说这是违背孤立主义的原则。在拉美的欧洲现存殖民地与附属国所剩无几的情况下,美国提出这一不干涉原则。与其说是美国阻止了神圣同盟对拉美的干涉,还不如说是英国在其中起到了巨大作用。由此,远方而来的英国与美洲大陆的美国为维持各自的利益,从而在拉美形成了某种均势。这种均势,双方谁也不能尽其所愿,在其实践自己的外交政策时,总会受到一定的掣肘。这种均势以英国在欧洲大陆利用法德的均势不同,它是英国直接面对美国的挑战形成的均势,在美国内部又形成南北双方的某种均势。“门罗主义”客观上对新生国家起到保护作用。反之,英国的政策同样也制约了美国在拉美的外交实践。
结语
“门罗宣言”是特定时期美国孤立主义的发展、深化,是符合孤立主义在其时的一种符合美国的对外政策。孤立主义在欧洲讲究政治和军事上的孤立,并不反对经济和文化上的孤立。在空间上是在欧洲的孤立而在拉美国家的不孤立。在拉美国家又存在着对遥远国家的暂时孤立和近邻的不孤立。在近邻的弱小国家,又是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并举。“门罗宣言”是在实行大陆扩张的过程中受到欧洲列强的打压而又要扩展它的孤立主义的产物,它是大陆扩张和海外孤立的纽带。就美国来说,他是不想提出什么宣言来影响他的扩张政策,是列强设置的阻力迫使他宣布这么一个兼有国际主义色彩和单方面色彩的外交文件,在行使对外政策时具有更大的外交空间。反映着美国同欧洲列强在拉美的某种制衡。人们认为,“门罗宣言”更多的是理想中的,实践上的意义不大。可是,“门罗宣言”同孤立主义、大陆扩张政策有机的结为一体,既体现着美国内部的政治走向,又在拉美远交近攻,不至于树敌太多。在经济实力增长的情况下,通过贸易文化上的手段来丰富他的外交政策的深度。“门罗宣言”是时代的产物,它反映了它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玻利瓦尔的美洲原则在“门罗宣言”的面前是那样的弱不禁风,拉美的共和制在美国南方的奴隶制面前像一堵面墙一样,说明了什么?英国等欧洲列强在拉美的存在主观上有殖民的企图,客观上也有制约美国在拉美独大的作用。只是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社会发展情况不同而已,从而在外交政策上表现出不同的走势。
(作者为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注释】
①WEEKS. John Quincy Adams and American Global Empire,Lexington and Kentucky: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1992, p3.
②Samuel F, ed., The American Secretaries of State and Their Diplomacy, Vol6 .New York: Cooper Square, 1963,p132.
③Walter La, ed., John Quincy Adams and American Continental Empires, Chicago: Quadrangle Books, 1965, p123.
④[英]莱斯利·贝瑟尔:《剑桥拉丁美洲史》(第4卷),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组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1年,第86页。
责编/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