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经济大家谈 > 正文

高尚全:以供给侧改革引领新常态(2)

——评《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大背景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走出去。供给侧的改革显然不仅仅是拘泥于提升国内市场的供给水平,还包括了对国际需求的供给水平的提高。有效扩大需求,当然不仅仅是国内需求,也包含了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大背景下增加的更多的国际市场的需求。“一带一路”的战略大背景下的走出去,其主体应当不是钢筋水泥等能耗高、污染大的产业,而是高铁、无人机、通信卫星、全球能源互联网等这些与中国的大国地位相适应的高新尖产业。尤其是全球能源互联网,不久前,习近平主席曾经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建议,获得联合国秘书长的高度肯定和支持。有人测算坚持全球能源互联网需要50万亿美元的投资,让全世界人民用上绿色能源,这是人类梦寐以求的大事。这些高新尖产业能够带来丰厚的回报和广泛的就业机会,用这些产业实现走出去目标,应当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组成部分。

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更有效的制度供给

作为一本面向大众的普及性读物,《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然是将主要的内容集中于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和执行方面。从更全面的角度看,尤其是对改革的决策层而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包括了制度供给这一至关重要的供给侧内容。比如在去库存方面,如果要使农民买得起房,可能就需要使农民在农村的房屋土地能够依法流转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而这方面需要基本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供给,这显然只能是最高决策层在落实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要考虑的问题。截至目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已经召开了二十次会议,在农村土地制度、司法体制、财税体制等等许多方面意见形成了改革的决议。目前需要加快把这些决议落实为制度供给的速度,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有效的制度供给和保障。

此外,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仅仅把目光停留在经济领域是不够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的改革。因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有效的制度供给还应当着眼于经济体系以外其他方面的制度供给。例如由于供给侧改革难免带来阵痛,一些市场主体不顾道德践踏法律获取暴利不愿收手,一些地方政府和官员对造成污染、制售假冒伪劣的“纳税大户”企业姑息养奸等。这些行为,完全依靠上级行政部门的检查来发现和处理,其效率和效果毫无疑问是有限的,这些社会弊病的治理依赖于更有效、更开放的舆论监督。当然舆论监督也可能会异化为有偿新闻、敲诈勒索等。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有关舆论环境、舆论监督的法律制度供给就显得至关重要。

总体而言,《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简洁的语言向读者解释清楚了当前经济下行的成因、出路和我们要付出的代价。它通过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既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又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视程度,还增进了各个层级的负责同志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对改革进度的把握能力。由此可见,《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本能够帮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非常好的作品,人民出版社此时出版这本《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当其时。

(作者为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著名经济学家)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