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摘要】文章首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进行论述,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史和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其次对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提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体制建设中的应用和在国家社会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应用,旨在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并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社会主义建设

【中图分类号】G13        【文献标识码】A

学习和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我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时期,马克思主义都以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机制引导着中国不断前进。

习近平同志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讨论中强调,要通过细嚼慢咽感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历久弥新的思想价值。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与其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应用在过去不可或缺,将来也势必将对中国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类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思想源泉。“马克思主义精髓不是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内容,而是从实践角度如何运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而言的。”①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一本教科书,而是通过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是从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路线上被灵活应用的思想方针。

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应用,要对其自身理论精髓和马克思主义精髓中国化两个方面做分析。

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精髓。一是解放思想。科学的实践是马克思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机制,即使面对现实势力、主观偏见的束缚,能够把新思维与客观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冲破旧习惯、旧风气、旧思想,以无产阶级世界观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应。”②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中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做出了解释,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就是源于人类思想的不断自我突破。解放思想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动力,这是事物产生与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

二是实事求是。1845年马克思在其著作中写道:“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人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实事求是就是要将人类的空想用科学实践去检验真理的存在。其科学性是指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去检验思想路线的正确性,坚持不断自我突破、不断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

三是与时俱进。马克思与恩格斯在不同时期对所著的《共产党宣言》都撰写了不同的序言,其中阐述《宣言》的方向与一般原理被历史证明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在实际运用上要随时随地以历史条件与实际情况为转移。马克思主义是以实践的发展观不断充实和创新的思想理论,与时俱进则是马克思主义内在的品质,其不仅是人类探索未知的源泉,更是人类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引。马克思主义将适应时代进步、批判地继承历史创造文明作为世界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规律。

马克思主义精髓中国化。第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相结合是历史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与完善的指导思想,在中国社会主义艰涩的道路上,我们始终不渝地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来讲,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其不仅包括哲学,还包括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两大思想理论体系。其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机制,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都能够给予正确的方向指引。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根本利益的理论表达,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依靠马克思主义,突破剥削阶级、官僚主义,建立公有制社会本体,从根本上解决了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化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所倡导的按劳分配方式,让处于新中国的劳动人民看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相结合是中国社会制度变革的唯一出路。改革开放以后,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中国人民追求的理想,马克思主义所描述的“大同世界”又一次激起了中国人的斗志,马克思主义的内在逻辑的科学性决定能够与中国传统思维相结合,由此便快速地转化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推动力,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髓让中国社会主义处处充满生机,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相结合的必然选择。同时,改革开放的实践也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取得了举世骇俗的成绩,被世界所认可。

第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必须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明确提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无论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还是伟大的“中国梦”,都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做出的一种新的诠释。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党的“十八大”确立了我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结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方向。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结合当下经济形势、社会形态,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让马克思主义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思想中去,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是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思想要求,是新历史时期下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长期性与艰巨性。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今天的成绩,能够被世界所认可,中国人从贫穷走出来,走向小康社会,可谓经历了太多波澜。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确曾让我国已走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小部分人感到迷茫过,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信仰从未改变。胡锦涛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果来之不易,这是中国几代领导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所取得的卓越成绩。③如今,中国正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要长期坚持这一指导思想,让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深入广大人民群众心中,这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就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学习中也曾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党的“看家本领”。2018年将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也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虽然我们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引导下经过了重重考验,并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是不得不说,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的真正价值在世界范围获得普遍认同还尚需时日。在整个世界进入全球化的时代,资本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资本主义国家随意制定经济法则,势必会出现国家与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的扭曲经济体系,必定给社会主义的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那么,中国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借助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和对当代全球化态势的准确把握,这一过程是长期的,任务也十分艰巨,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应用马克思主义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世界客观发展的一般规律,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无论在哪一个时期,马克思主义都能够指导我们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断前进,它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思想武器。

在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各个阶段,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人民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地分析中国社会发展规律,不仅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把握住了客观的发展规律,而且通过历史和现实证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才能够发展到新的境界。在2013年12月3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部署,是从我国现在的社会存在出发的,我们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适应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变化来推进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态度。”

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辅相成。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提升了视野,实现了新突破,同时,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又丰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提出了新的思路。这是伟大的共产党人以完整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为前提,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动创新,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同时也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中国的土壤上使马克思主义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基本原则,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与发展也没有尽头。正如习近平同志所强调的“理论创新对实践创新具有重大先导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理论创新为先导。”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非常多,其中包括国内外形势变化出现的矛盾、国内长期积累而形成的矛盾还有不断产生的新矛盾等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选择回避和掩饰,更不能消极应对视若无睹,我们必须以彻底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分析矛盾、解决矛盾。通过我们的实践去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创新,并在实践当中去检验和总结,书写21世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体制建设中的应用。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根本上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坚持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执政党就是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根本,不断推进社会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政党,是坚贞不渝地坚守马克思主义精髓、不断创新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政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在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断实践和创新中,得以日益完善和充分体现。回顾历史,自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凡遇重大历史转折时期,无不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武装思想,将党的利益与人民的利益紧密相连,由此才能够带领广大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顽强拼搏,最终求得了民族独立和自强。所以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继续深化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执政党,才能够让中国更加强大,让中国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足。

第二,继续加强以经济为核心的政治、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既稳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亦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指引了方向。文化大革命之后,邓小平重申了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总结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不存在固定的套路和模式,提出在每个发展阶段创造出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将经济建设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内容,让中国人民从此逐渐走上富裕的道路和过上富足的生活。在新的历史时期,经济建设仍然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内容,并在经济建设的基础上推进政治、文化与生态文明的全面进步。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让13亿人都过上好日子,还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在中国经济建设与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今天,需要解决的问题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所以我们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不断推进改革的前行,解决好腐败问题、解决好食品安全等问题,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以经济建设为核心强化党和国家的政治领导力;发展绿色经济、产业升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建设之中;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引导道德文化制度的发展,并形成广泛性、持久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借此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第三,马克思主义在国家社会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应用。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面对全球化时代和社会多样化的今天,中国人在思想上更加多元,此时,更加需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才能够有效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站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精神上的“钙”,缺“钙”就会导致政治上的变质、经济上的贪婪、道德上的堕落和生活上的腐化,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在国家意识形态上继续握紧马克思主义理论这面大旗,消除一些人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好高骛远的错误思想,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够团结起来,为更加美好的生活和强大的祖国而努力奋斗。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每个时期都能够给出正确的发展观点,这是我们中国人民通过不断的实践所检验出的真理。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将是未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方向。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无论是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还是社会整体文明程度方面,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将会让我们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自信。正所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中国未来的明天必将一片光明。

(作者单位: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注释】

①《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1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83页。

③“胡锦涛指出十六大报告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39/7683/733993.html。

责编 /丰家卫(实习)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精髓   中国   理论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