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成果首发 > 正文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难点及应对思路(5)

——基于对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中东欧诸国实地考察的研究

核心提示: “一带一路”战略是顺应当今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世纪性战略。在全球经济增速乏力、沿线国家国情复杂多元、中国政府以强有力的政策引导推动的背景下,“一带一路”战略在实施进程中面临着安全环境、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投资环境四个层面的困难和挑战。通过以政府的高效沟通和制度完善为后盾,以龙头企业的率先示范为先导,以企业完善自身综合素质为基础,同时强化相关领域智库建设,将有利于降低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风险,推进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

中国的龙头企业在国际市场耕耘多年,更了解国际市场需求、更能发现潜在商机、更能有效合理配置资源。龙头企业抱团出海,有利于防止中国企业同质化问题,避免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和内耗,有利于提高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经贸合作的抗风险能力。2015年5月23日,李克强总理在秘鲁出席中资企业座谈会时提出,在“走出去”过程中,面对地域文化差异和各种风险,企业一定要抱团出海,防止恶性竞争,国家在金融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支持。中国龙头企业抱团出海还有利于中国标准的推广,中国很多行业的标准已经迈入世界先进行列,推广中国先进标准不仅可以规避中国资本的投资风险,也可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中国龙头企业抱团出海,也是我国龙头企业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跨国公司的需要,有利于中国经济更好融入全球经济。也有助于发挥示范作用,为广大中小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借鉴。

中国企业要加强相关知识学习,增强综合素质,提高风险应对能力。从中国企业自身因素看,因我国海外投资起步较晚,企业缺乏海外投资经验、对国际市场不熟悉、对国际规则不了解。目前中国企业在海外“站住容易站稳难”,主要困难在于:暂时没有形成明确的国际价值共识,对贸易自由化规则缺乏深入了解。金融危机以来,贸易摩擦呈现出常态化、复杂化的趋势。中国企业治理制度与“一带一路”多数国家最易冲突的是环境壁垒和社会责任壁垒。被抵制甚至驱赶的主要原因是所谓“污染”“人权”等问题。企业应牢固树立法律意识,严格遵守和执行所在国的法律制度,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纠纷。

中国企业在“走出去”前,要了解所在国的政治环境以避免风险,了解所在国的法律制度以避免纠纷,了解文化禁忌以避免冲突。必要时,应积极组织企业人员参加相关知识的系统培训,熟悉国际贸易的相关知识,国际法的相关规定,熟悉所在国的贸易保护模式,签订相关投资保护协定,以降低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风险。

很多中国的企业仍缺少大量具有国际化管理水平和跨文化经营能力、了解国际经济运行规则、熟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策、法律制度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应加强这类人才的培养力度或引进力度。

要强化相关领域智库建设,加强智库合作。“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开创性的探索,既缺少前人的成熟经验,也鲜有成功先例可供借鉴。智库作为咨政建言、舆论引导、人文交流的重要力量,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应充分调动政府、学界、民间力量,鼓励成立“一带一路”智库,进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问题的研究,发挥智库的中介咨询作用,实现“一带一路”战略的有效推进;鼓励加强智库间的交流合作,发挥智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实现“一带一路”战略的互利共赢。

智库应按领域分阶段开展“一带一路”调研工作,系统地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环境、法律体系、交易习惯等进行研究。减少重复性研究,有针对性地为政策献策进言,为企业提供合理建议。智库应注重进言建议的专业性、建设性、可行性,努力提高智库研究成果的政策转化率,降低投资盲目性。关注“一带一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同时,还要注重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宗教文化、风俗习惯的研究。“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通过人文交流、消除分歧,增进民心相通,为开展深入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加强智库间的交流合作,不仅包括国内智库间的交流合作,也包括与国际智库尤其是沿线国家智库的交流合作。通过建立“一带一路”智库联盟、开展“一带一路”国际论坛、成立“一带一路”国际网站、共建“一带一路”相关数据库、开展“一带一路”主题互访等推动交流合作,即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也有利于沿线国家分享发展经验,还可以增强政治互信,推动政策协调,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开展营造和谐共赢的政治环境。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